首頁 / 放.高論 / 政軍杰論
放.高論
政軍杰論

【政軍杰論】俄烏戰火一觸即發 意外突顯美戰略安全核心在台海

2022.02.14
11:39am
/ 吳明杰

相較之下,儘管美方一再示警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的危機即將爆發,但拜登政府在軍事上對烏克蘭包括武器和兵力上的實際援助,或是軍事上對俄羅斯的威懾動作,明顯看來都還沒比美軍在台海周邊嚇阻中國侵台的動作來得強硬。

 

俄烏戰火一觸即發,有美國媒體甚至傳出美國總統拜登和西方領導人通話時直指俄羅斯16日就會入侵烏克蘭。不過儘管烏克蘭情勢告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目前卻在印太訪問;另美軍近日更動用上萬海空兵力在沖繩、菲律賓海等台灣周邊海域舉行大規模海空軍演。從美國實際的軍事和外交布局動作觀察,拜登政府這次處理烏克蘭危機過程,已意外突顯和證明,美國戰略安全核心在台海。

 



就在華府官方一再警告俄羅斯即將對烏國武裝入侵,並要求美國公民甚至連先前進入烏克蘭協訓的國民兵部隊都須儘速撤離的同時,美國務卿布林肯此刻卻在亞洲訪問,除先赴澳洲舉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後,布林肯緊接著還到斐濟與17個太平洋島國進行視訊會議,然後又回到夏威夷和日本、南韓外長再會談,整個行程都是在鞏固印太盟友,此舉背後其實只有一項重點,就是聯合盟友阻止台海危機出現。

 

白宮印太戰略報告

 

在訪問行程中,布林肯一方面雖強調俄羅斯隨時可能對烏克蘭發起入侵,甚至預測最快有可能在北京冬奧賽事期間就會發生;不過另方面,布林肯卻忙著和印太盟國共同宣告對抗亞太地區安全威脅;白宮也在此時公布拜登政府任內首份「印太戰略報告」,內容就特別強調會支持台灣自我防衛,以威嚇台海軍事侵略。

 

而美方在軍事行動上,在針對烏克蘭部分,除拜登已多次公開宣布不會派兵進入烏克蘭作戰,另下令陸續支援東歐的8500兵力,包括美軍82空降師等則只是進駐到波蘭和羅馬尼亞,五角大廈甚至不諱言,這批部隊主要目的是在協助波蘭邊境美國公民撤離的保護所需,而非協助烏克蘭防衛俄羅斯。

 

相較於美軍對烏克蘭的動作,拜登政府至今雖未明言將會協防台灣,不過就在俄烏情勢危急的同時,近日卻動用上萬兵力和日本自衛隊在台灣附近的沖繩海域舉行一項「貴族融合」(Noble Fusion)聯合遠征演習,罕見一次動用兩個陸戰遠征隊(MEU)及兩棲戰備群(ARG)。

 

演習過程中,美日在台灣北面的宮古海峽附近,不僅出動F-35B匿蹤戰機從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起降,另也從岩國基地升空另批F-35B戰機,並聯合MV-22魚鷹機等對日本西南諸島進行海空支援,美軍陸戰隊LCAC氣墊船還對沖繩進行「逆登陸」演練。

 

另在台灣南面的巴士海峽附近的菲律賓海,則從另一艘兩棲突擊艦「艾塞克斯號」(USS Essex)上起飛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AV-8B戰機,同時配合從「林肯號」航艦升空的E-2D預警機進行聯合作戰;另艘「卡爾文森號」因受F-35C日前意外墜毀事件影響,因飛航管制雖未參演,但仍在附近海域透過網路向中國大秀滿滿的艦載機。

 

美國、日本、澳洲展開軍演

 

與此同時,美國空軍則和日本自衛隊、澳洲皇家空軍則在台灣東南面的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展開一項「北方對抗22」(Cope North 22)軍演。今年這次軍演最特殊之處,是澳洲首度派遣F-35A參演,另還派出E-7A預警機、KC-30A加油機和C-27J運輸機加入;澳洲過去已多次公開力挺台海安全,從這次參演兵力可以看出,如果台海有事,關島將會成為澳洲空軍的前進部署基地,因而這次才會把最新獲得的F-35戰機到派遣到關島演訓。

 

而這項在關島舉行、動員三國空軍高達130架軍機的「北方對抗22」軍演,如果和由美國海軍和陸戰隊主導的「貴族融合」軍演合併一起看,不僅可發現美軍已把最先進的F-35匿蹤戰機包括A型(空軍)B型(陸戰隊)C型(海軍航母艦載機)各型全都部署到台海周邊,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一場以「台海安全為核心」、嚇阻中國進犯台灣的多國聯合大規模海空軍演正在進行中。

 

相較之下,儘管美方一再示警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的危機即將爆發,但拜登政府在軍事上對烏克蘭包括武器和兵力上的實際援助,或是軍事上對俄羅斯的威懾動作,明顯看來都還沒比美軍在台海周邊嚇阻中國侵台的動作來得強硬。

 

因此即便拜登政府對台戰略在外交和表面上仍保持模糊,但華府在這次處理烏克蘭危機過程中,已意外突顯「台海安全優先」的戰略選擇,無論是北京或台灣,都應該已經清楚看到,台海安全已是美國戰略首重的國際安全核心,就算華府沒有公開保證和明說,「美國一定會阻止中國武力犯台」的戰略訊息,應已傳遞地非常明確了。

 

 

美國海、空軍推特、拜登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吳明杰
中山大學政研所碩士,曾任自由時報政治組副召集人、中國時報撰述委員、壹週刊資深記者,現為自由作家。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