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初選戰役已進入2020的思考戰略。賴清德恐得先停下腳步,思量318到現在的政局演變,做一個更能完成承擔神聖使命與維護台灣主權的重要決定。
首先聲明,我對於「陳明文們」在英賴初選的角逐戰中,意圖透過放話、謊言等拍馬屁、搶奪護主功臣封號的舉動十分厭惡。慶幸的是,總統蔡英文也發現這些惡劣狀況造成的負面形象影響,近期陸續公開授權阮昭雄、林錫耀等人協商討論,也算是遲來的覺悟。如果,蔡總統挾著強勢「嗆郭、嗆韓、嗆習」的風格,同時進行府內人事調整,三年執政民調支持度後勢看漲,蔡英文2020連任戰勝算,可望比318賴清德登記參選之時好轉甚多。
也就是說,賴清德除了在初選投下「卸下國王新衣」的民進黨2020障礙,也成功扭轉1124潰敗後民進黨公眾印象的頹局,最新民調結果顯示也的確如此。這樣回首賴清德當時的重大決定,果真是完美執行了挑戰者正面刺激黨內進步的機會。不過,未來在初選中若要進行一場「非英即賴,非賴即英」的角逐廝殺戰,當前好不容易可望突破2020敗局的景象,民進黨仍有辦法維持優勢嗎?
賴清德是個充滿政治智慧的聰明人,靠著個人形象與民間望治甚盼的氛圍,在初選中始終維持「完勝」蔡英文的民調威脅力;仔細觀察初選進程的發展,就算當局者迷,賴清德與其支持者也該發現,在力有未逮、資源難以整合,以及戰術調整不夠彈性、戰術指揮不夠有系統等弱點一一浮現下,賴院長挑戰初選的正當性力道確實有節節敗退的危機。
雖說這是蔡陣營擁有現任優勢,甚至祭出延緩民調的策略奏效,從上週最新一次初選協商結果來看,賴清德與其協調談判人士,顯然缺乏憂患意識及完整思考邏輯的弱點,瞞不了內行人!假使我是賴清德,必然寸步不讓,堅持按照黨章規定,這樣才能保下「優先者誕生」的出線機會,未料賴清德陷入了優柔寡斷、「宋襄公之仁」的個性缺失中,非但不敢堅持黨章規定的家戶電話互比民調,更鬆口妥協手機與對比民調,拱手將初選協商談判話語主導權讓給蔡陣營,待事後發覺苗頭不對,徒勞無功的「挖東牆補西牆」更是無辜掉落被批評為說謊的陷阱中。
放眼2020,這樣的團隊如何承擔大戰?賴清德要承擔的不只是初選民調領先,往後還得整合泛綠陣營的民意支持,無論正邪、不論高低,試問賴院長做得到嗎?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我的建言是,民進黨初選戰役已提早進入2020的思考戰略。賴院長恐怕得先冷靜停下腳步,思量318到現在的政局演變,做一個更能完成承擔神聖使命與維護台灣主權的重要決定。
(圖片來源:賴清德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