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政軍杰論
放.高論
政軍杰論

【政軍杰論】台灣總統大選  勿讓北京「以武逼統」得逞 

2023.12.25
09:46am
/ 吳明杰

台灣選民若在中國持續武力威脅下,仍堅定意志選出真正能夠守護台灣安全和主權的候選人,改採和平手段解決兩岸爭議,就算兩岸要重啟政治談判,台灣領導人也才能守住台灣的主權和尊嚴⋯

 

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結果,將成中國檢視對台「以武逼統」成效的指標。如果台灣選民因北京持續軍事恫嚇而低頭,把票轉投親中政黨和候選人,將讓中共誤認武力威脅手段有效用,換來的恐怕只有更多得寸進尺的軍事威脅動作,並藉以壓迫台灣親中政府在政治談判上放棄主權,最後得到的絕不會是真正的台海和平,更不會讓台灣擁有真正的國家安全和主權。

 



中國再次使用武力介選

 

反之,台灣選民若在中國持續武力威脅下,仍堅定意志選出真正能夠守護台灣安全和主權的候選人,因為武力恐嚇無效,北京將會把「以武逼統」視為失敗的統戰策略,並進而減少高成本和高風險的軍事威脅動作,改採和平手段解決兩岸爭議,就算兩岸要重啟政治談判,台灣領導人也才能守住台灣的主權和尊嚴。

 

北京這次對台介選,混合運用了包括資訊認知作戰、政治滲透、武力威脅和以商逼政各種手段,目的即是從外到內全面影響台灣選民的投票意志,企圖藉由暗助台灣親中政黨和候選人奪下執政權,再逼迫台灣政治談判、接受其統一條件,達成其最終「不戰奪台」的對台統戰目標。

 

其中對台的武力威脅手段,北京曾在199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測試失敗,不僅未如其預期還造成反效果;但時隔28年後,中共改以外部持續性的機艦壓迫等灰色行動,再從台灣內部強化政治滲透,企圖以「外壓內解」的方式介入台灣大選,手段已更多面向,也更難防備。

 

在離台灣總統大選不到一個月時間,儘管共軍機艦擾台動作有減緩趨勢,不過12月23日國防部仍偵獲有共機22架次、共艦7艘次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仍有多達11架次逾越台海中線,並再度於基隆西北方監控到一枚最近已多次發現的共軍探空氣球。

 

選票是抵禦中國侵台的強力民主砲彈!

 

看得出來,由於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目前民調領先的民進黨和國民黨兩組候選人差距不大,北京為避免激起台灣社會的國安危機意識進而讓民進黨領先幅度擴大,似有刻意在表面上降低台海的武力威脅強度;但同時為達成對台「以武逼統」的效果,仍不定時拉高機艦進逼的態勢,企圖營造台海的詭譎和不確定氣氛,讓台灣選民「會怕的更怕」、「不怕的變無感」,進而鞏固藍營票源,同時游離綠營和中間選票,藉此讓民進黨選情難以拉大贏面。

 

此時再配合政治統戰宣傳,像是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2月21日又威脅台灣選民在「和平與戰爭」中作出正確選擇,不僅絕口不提共軍日夜對台的機艦威脅,還反批「民進黨不惜把台灣老百姓綁上戰車、充當炮灰」,說詞和台灣的國民黨如出一轍,對台介選程度其實已可用「裡應外合」形容。

 

也因此,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在11月「拜習會」中向美國總統拜登強調「並無武力犯台計畫」,正因北京對台原本就以「不戰奪台」為最高戰略,「以武逼統」只是達此目標的手段之一;如果中共用「以武逼統」加上政治介選,就能直接掌控台灣未來的政權,最後就能兵不血刃直接併吞台灣,對習近平而言,也就不需要有武力犯台計畫。

 

而要抵擋中共併吞台灣的企圖和「以武逼統」等各種侵台手段,台灣除了建構堅強的國防實力外,台灣選民手中的每一票,也都是抵禦中國侵台的強力民主砲彈。

 

 

圖片來源:賴清德臉書,中國海軍網;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吳明杰
中山大學政研所碩士,曾任自由時報政治組副召集人、中國時報撰述委員、壹週刊資深記者,現為自由作家。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