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政軍杰論
放.高論
政軍杰論

【政軍杰論】共軍對台「聯合利劍2024A」軍演 國軍高招反制直點共機「死穴」

2024.05.27
17:34pm
/ 吳明杰

綜觀共軍東部戰區這次舉行為期兩天的「聯合利劍2024A」對台軍演,內容有虛有實,但整體動作上虛大於實⋯⋯

 

共軍於五月23、24日對台發動「聯合利劍2024A」軍演,企圖以虛實混雜的動作和資訊再次威逼和恫嚇台灣。儘管台灣賴清德新政府才上任三天,但已充分展現沉穩應變能力;國防部24日更高招反制,首度公布台灣F-16V戰機在空中先「佔位」,再以「狙擊手」光電夾艙「追瞄」共機的畫面,直接點出共機「死穴」,此舉除讓共軍認清雙方武器的性能差距,也將對共軍更有極大警告和嚇阻效果。



綜觀共軍東部戰區這次舉行為期兩天的「聯合利劍2024A」對台軍演,內容有虛有實,但整體動作上虛大於實。其首要目的在政治上對內交待,一是向習近平交差,二是滿足小粉紅情緒;次要目的才是對台在軍事上強化攻台演練,並透過軍演的「紅色行動」包裝對台外島水域主權的「灰色入侵」。

 

中共發動繞台軍演

 

「聯合利劍2024A」對台軍演中虛的部分,除發布使用動畫比例遠超演習實景的影片宣傳外,軍事行動上還包括:一、未如2022年八月軍演發布國際禁航區,並進行實際導彈對台試射;二、動用軍機數量最多單日62架,未超過2022年八月軍演68架,以及去年「聯合利劍2023」91架;三、演習時間僅兩天,較2022年軍演的七天(4+3)和2023年的3天要短。換句話說,這次共軍對台軍演,在規模和強度上以及實際對台的軍事威脅,未如過去幾次軍演來的強。 

 

不過,這次「聯合利劍2024A」軍演仍有實的部分未來台灣仍須嚴防,包括:一、對台軍演共機數量規模雖未超越過往,但演習區域和航路已更逼近台灣;二、海上動員艦艇數量增多,24日共艦加海警有27艘,數量超過以往對台軍演,同時也更進逼台灣周邊的24浬鄰接區;三、這次軍演並首派海警船進入台海周邊,甚至企圖入侵台外離島金、馬、東引和烏坵的禁制水域,儼然已對對台灣主權進行實質「灰色入侵」。

 

另方面,北京在台灣新政府上台三天後展開這項軍演,並異於過去提前發布,改採突襲式在演習當日同步發動軍演,目的也在測試台灣賴清德新政府的反應和能力。

 

然結果定讓北京大失所望,一則520後共軍對台軍演早在台灣國安部門預期之中,早從前任蔡英文政府卸任前即有準備;二則事實證明,蔡、賴前後任政府早已無縫接軌,國軍戰備未因為台灣國安、國防人事異動而受影響。其中,新任總統賴清德在共軍演習首日,即透過視察國軍陸戰隊六六旅行程,公開喊話將和國軍站在第一線守護台灣安全,發揮穩定軍心民心效果;國軍也同步以三軍加上海巡兵力,全面出動捍衛台灣的領海和領空主權,另陸基反艦或防空飛彈也迅速進入陣地備戰,空中和海上的機艦更全面監控共軍機艦的挑釁,讓共軍難越雷池一步。

 

台灣軍方出手實屬高招

 

國軍這次反制的動作中,首度公開兩段台灣F-16V戰機在空中緊盯並追瞄共軍轟六轟炸機和殲16戰機的影片。其中監控轟六的畫面,可見F-16V位處轟六的右後方,此即代表戰機已「佔位」進入有利攻擊敵機位置,還見有方框動態追瞄轟六機翼後方發動機目標;另段畫面則見同樣追瞄殲16機尾發動機熱能處,而拍攝角度是直接從機身側拍,而兩架共機都渾然未覺。

 

這兩段影片,即是傳遞訊息給共軍,讓其清楚知道,台灣F-16V戰機可以在不開啟新換裝的APG-83相位陣列AESA雷達下,照樣能夠在包括夜間、濃霧等惡劣天候時,以機腹下方攜掛的AN/AAQ-33「狙擊手」光電夾艙,透過紅外線搜索、追瞄甚至鎖定共機,並導引配掛同採紅外線尋標的AIM-9X「響尾蛇」飛彈,在共機座艙警示未響、渾然不知的情況下將其擊落。

 

國軍這項反制動作,一則告知共軍,其戰機性能仍不如台灣,台灣空軍有能力直點共機「死穴」;二則警告共軍適可而止,若再進逼台灣絕對有能力反擊。台灣軍方這次出手,不僅有嚇阻共軍進犯的效果,也更強化國人對國軍擁有自我防衛能力的信心,實屬高招、值得肯定。

 

 

圖片來源:國防部提供,洛克希德馬丁官網;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吳明杰
中山大學政研所碩士,曾任自由時報政治組副召集人、中國時報撰述委員、壹週刊資深記者,現為自由作家。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