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科技
放.新聞
科技

傳統與現代的交會——當永續成為一種態度

2024.05.27
14:29pm
/ 放言編輯部 劉修齊

便捷的交通建設與大型工程設施,代表著現代化與文明的步伐正隨著時代進步的風潮,緩緩走入臺灣的各個角落中。當櫛比鱗次的高樓與四通八達、層次有序的高架道路逐漸延伸至城市的每個角落,彌平時間與空間距離的同時,卻也帶來了更多的環境問題。從建設階段時的水土保護、工程碳排到興建後的運營、維護階段能效管理,皆為各國在討論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時的重點關注項目。臺灣世曦作為公共工程龍頭,已深耕臺灣五十餘年,且始終秉持「專業、人本、樂活」的經營理念。世曦公司在施義芳董事長帶領的這三年,連年創造新高業績,如何平衡工程建設的需求與永續經營的理想,是臺灣世曦永不止息的思索與無法忽略的使命。

 

當永續議題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責無旁貸的使命,節能減碳與環境保護也從空泛的口號成為全球企業不得不重視的顯學,ESG也在淨零碳排的目標下,成為全球企業無法忽視的浪潮。

 



永續先行,暢行無阻

 

 

淨零碳排指的是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和人為移除的溫室氣體兩相抵銷後,結果為零。因此,淨零不代表完全不排放溫室氣體,而是極大程度減少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透過再生能源發展、能源轉型、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等方式抵消碳排。ESG包含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ment)三大指標,並以此作為企業運營評估標準,讓企業在永續經營的框架下,能夠持續地為社會、為環境帶來正面效益。

 

目前,臺灣的企業僅有上市櫃公司需要遵循金管會的指示,揭露碳排數據並撰寫永續報告書。然而,臺灣世曦雖然不是上市公司,卻遵循金管會指示,著手準備永續報告的撰寫及制定各項碳排準則、數據,以高度的自我要求提前因應淨零碳排的政策趨勢。資深協理蔣啟恆補充:「施董事長經常不厭其煩提醒部門幹部,在世曦公司,人是最重要的資產。因此,我們的ESG永續報告書最主要的對內功能就是協助同仁們內部的雙向溝通,而對外的功能則是明確表我們公司執行永續發展的決心。」

 

儘管臺灣世曦在永續發展起跑得早,但在制定策略與執行過程中,依然會面臨許多挑戰,從內部管理、溝通的落差的彌平,到如何在人才短缺的困境下推動數位化布建,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時間。臺灣世曦認知到以上困難,因而成立了一個ESG業務推廣小組,其中包括召集人廖學瑞總經理、副召集人華光董事長林建華及黃炳勳副總經理、總幹事蔣啟恆資深協理、副總幹事華光總經理張欽森及王立柏資深協理、各部門的專業主管等。

 

整合技術,珍愛環境

 

 

在ESG中,臺灣世曦最能展現的是E(Environment),在過去也曾推動許多相關業務,包括工程碳足跡盤查業務、離岸風電技術業務、地熱發電技術研發、農業循環沼氣發電、再生水、能源轉型、綠建築等。由於公共工程是工程碳排的主要來源,建立工程碳足跡盤查制度主要是依據ISO14067的標準,希望能夠把興建階段最大的排碳來源找出來,並以工程技術及碳管理方法,進行低碳工法或低碳材料的設計。臺灣世曦參與盤查工作,從全生命週期著眼,期望能夠建構本土的碳足跡盤查作業程序與碳排係數資料庫。

 

由於過去只有國外,尤其歐洲提出碳排盤查的原則或碳排係數的制定,但卻因製造流程、氣候環境及機具使用習慣上的差異,臺灣無法與國外使用同一套標準與係數。過去十年,臺灣世曦也根據經驗積累制定了一些本土化係數與碳排盤查的作業程序,從長遠看,還是期望能夠推動低碳工法、低碳材料的普及,並作為未來國內公共工程在各個階段排碳量的評估與參考。

 

臺灣世曦辦理過的工程碳足跡盤查計畫遍及全省,從橋梁、隧道、建築、道路,均有豐富的案例。在能源生產部分,世曦也響應政府的綠能政策,協助離岸風電的建置,參與了第一、二期的技師簽證與第三期的基礎設計 ;協助在花東地區設置三處地熱發電;利用台糖過去既有的養豬場中的廢水與排泄物,透過智慧化IoT整合,進行沼氣發電,如臺中月眉養殖場、雲林虎尾養殖場、雲林斗六養殖場、臺南善化養殖場、臺南南沙崙養殖場、屏東東海豐養殖場。

 

循環再生,能源轉型

 

 

臺灣曾在一百零九到一百一十年時經歷嚴重缺水,因此經濟部也積極構思新水源的開發,其中最簡單也最直接的便是再生水的推動。它一方面將都市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回收再利用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降低產業缺水風險,提高緊急應變能力。過去,臺灣世曦也參與了目前正在運作的臺南永康水資中心與安平水資中心的再生水系統建置,未來將持續協助臺中福田水資中心與高雄橋頭水資中心的再生水系統建設。另一部分,由於臺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國,若能夠利用周圍豐沛的海水資源,將可增加供水系統韌性解決民生用水問題,目前政府正推動新竹海水淡化廠與臺南海水淡化廠兩件統包工程計畫,臺灣世曦也正配合統包商努力爭取。

 

在能源轉型部分,臺灣世曦的電機部也極力配合業主目標,積極推動節能設備及儲能系統的布建,並協助設置四所臺電的STATCOM電力補償設備,也在高雄港建置儲能系統與再生能源的整合。另外,過去幾十年世曦也與政府共同推動綠建築,期望能夠協助以綠色工法或綠色建材概念進行規劃設計,讓建築物在全生命週期各階段,都能夠大幅度運用綠色材料與能源,並有效降低使用過程中的能耗。

 

展望未來,淨零使者

 

 

臺灣世曦的董事會也因應政府勢在必行的ESG政策,在現有業務基礎上,又提出了四個構想:

 

第一,臺灣世曦在過去十幾年累積了許多大型碳足跡的盤查與本土化係數,因此也希望藉由過去積累的碳盤查成果,協助業主制定標準與規範作業程序。但目前碳排規範的制定依然存在一定困難,由於當政府要推動淨零碳排的終極目標時,百工百業都必須有所預備,若大部分企業仍處在適應期,政府訂定基準規範的行動便容易受限。世曦也意識到這樣的困境,過去十年來不斷地派同仁進修,以取得溫室氣體查核證照,希望能協助政府以科學化的方式訂定標準。

 

第二,若將來政府制定了標準,每個產業都必須了解各自產業將產品從無到有生產時所產生的排碳量。臺灣世曦期望能夠協助政府建置一個計算平台,以簡便、直觀的方式,讓百工百業能夠輸入活動數據與碳排係數就獲得產品的碳排放量,並藉由這樣的方式預估、控制,甚至減少排碳量。

 

第三,對於新建的建築物,妥善規劃設計並協助綠建築標章的取得;針對既有建物,則透過規模改造、智慧化管理手段,進行節能優化,在降低能耗的同時更協助業者有效率的運營。而這些都無法透過單一專業完成,必須整合建築、電機、機械與BIM專業的合作,才能有效達成。

 

第四,溫室氣體的確證與查證業務,目前在國內正在快速發展中,而臺灣世曦的子公司華光顧問公司更是國內環境監測領域的翹楚。除了有專業的檢測溫室氣體的儀器設備外,更有具備豐富經驗的工程師人才。期許世曦及華光公司能持續有計畫性派遣同仁受訓取得相關溫室氣體碳排查證之證照,初步能成為在溫室氣體排放確證領域的專業機構外,展望未來能進一步成為具有溫室氣體查證資格的單位,以自身的專業協助其他公司的ESG推動,為淨零排放的目標貢獻一份心力。

 

臺灣世曦在施義芳董事長的專業領導下,超前部署,在ESG推動方面以S跟G建立企業形象,並從顧問公司的角色推動E的業務發展,除了希望藉由過去經驗協助政府訂定碳排標準與策略,藉此爭取話語權,將碳排平台建置起來,也希望能夠加速綠建築標章的取得與增加低碳建築專業技能的人才培育,並擴大華光公司既有的溫室氣體檢驗優勢,逐步進入確證與查證領域,以持續精進的ESG相關技術及業務,拓展節能減碳藍海新商機。

 

圖片來源:放言編輯拍攝、台灣世曦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