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人口持續出現,針對照顧者不足、缺工問題,長照3.0加強與科技生活的整合,推動照顧科技創新、雲端數位化診療及居家遠距照顧。
「有時在選區拜訪家戶,打開門就看到一位長者臥病在床,年事已高的伴侶在一旁照顧,有些遭逢家人棄養而獨居,有些則身患疾病走不出來,選擇輕生。」身為議員,林智鴻走訪時常看到許多社會角落的悲歌。因此,對他來說,依照社會的多面向,佈建廣泛而完善的長照體系,提供足夠長照服務,成為了首要任務。
結合長照與醫療,實現在地老化
長照2.0的主要目標為「在地老化」,內涵在於希望長輩留在社區當中,維持其原有的生活型態,或提供服務以增進長輩的生活技巧與自主性,並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持與協助。然而,據調查數據顯示,高雄的老人人口近53萬,佔比19.34%,高於全國平均值18.58%,且為六都中第二高;長照服務覆蓋率卻僅68%,為全台中後段班,離「在地老化」的目標尚有一大段長路。
對於現況,林智鴻議員說道,「住宿型、社區型、居家照顧型長照機構都要強化,多元開闢各種需要。」他接著提出自身的觀察,里長作為最了解社區的人,已開始與機構合作,投入社區型的C據點(巷弄長照站),有些事業體則投入到B據點(複合型服務中心)或是A據點(複合型服務中心)這類大型機構,專責居家照護服務,由A級提供B、C級技術支援與整合服務,另一方面,促使B級與C級普遍設立,提供鄰近便利照顧服務,落實「在地老化」,社區中的長者將能獲得完善照顧,享有尊嚴與關愛的晚年生活。除長照事業的投入,與在地醫療體系建立緊密連結,也是重要一環,當照顧的長者生病時,便能馬上求助醫療管道,提供正確的醫療照護。
鼓勵公辦民營,善用閒置空間
長照2.0的補助多著重在居家式照服員上,造成住宿型、醫療機構照顧人力流失,因此,長照3.0為弭平過往資源不均的問題,加強住宿型機構的補助,並訴求以「公辦民營」的方式,擴大長照量能的佈建。
政府須與民間配合,鼓勵民間參與投資,設立更多A、B、C據點。不過,出資者自然不會做賠錢的事,林智鴻議員對此提出了看法,「第一,程序要簡便化,提升行政效率;第二,要有更多誘因,比如提高政府補貼、租金上給予更多優惠,因為民間機構是協助政府進行照顧,符合政策方向,去使用公共空間作為長照事業,租金優惠是一種,按申請量數給予補貼也是一種。」
議員所在的服務選區--鳳山區為高雄人口最多的行政區,興建了許多重大建設,土地成本較高。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林智鴻也建議,評估區域的老化狀況,公部門應提供社區中既有的公共土地、閒置空間作為長照空間,例如因少子化所閒置的部分空校舍,便能讓長照機構以委外營運的方式,照顧在地老人;同時也是重要的社會教育,將托育結合樂齢,以老幼共學的方式,讓孩童從小跟長輩相處、互動,學習尊重長者。鼓山區長期照顧服務園區即是一例,由高雄市府透過BOT及ROT形式,吸引民間機構投資,將鼓山區中山國小舊校址,打造為提供居家式、日間照顧,以及住宿式機構的全方面照顧環境。
費率僵化影響,人力與設備受限
長照給付基準方面,收費標準為法規所限制,衛福部已將近8年未調整,而通貨膨脹持續發生,導致長照服務的設備與品質難以改善;再者,長照業屬於高勞力密集產業,日間照顧、住宿型機構照顧員的平均薪資為3萬~3.1萬,居家照顧員為3.6萬~3.8萬,與台灣每月薪資平均45,496元相差甚遠,若同樣受制於長照費率,便難以調整薪資、鼓勵從業人員回流,造成「有床位,沒人力」的缺工窘境。
林智鴻議員表示,長照事業支付員工的薪水時,應依照通貨膨脹的上升幅度,提高最低基本薪資;同時,當薪資被提高,政府的長照給付基準或補助金額,也須隨著薪資上升的比例而增加才合理,並依通膨率至少每三年檢討一次。否則經營者會認為「我要支付更多薪資,卻沒有得到更多給付」終致經營不善,不但員工失業,老人也無法得到應有的照顧,不斷惡性循環。
長照3.0結合科技,盼強化資源佈建
高齡人口持續出現,針對照顧者不足、缺工問題,長照3.0加強與科技生活的整合,推動照顧科技創新、雲端數位化診療及居家遠距照顧,林智鴻議員認為,因應世界潮流,未來可望引進AI功能的各種協助設備,透過機器以協助翻身、擦澡等例行事務,被照顧者在過程中可以更舒適,並減輕照顧者負擔;抑或支援第一線照護工作,運用具有AI偵測功能的醫療用床,遇到心跳突然異常、體溫升高等緊急狀況時,透過系統自動通知,拯救臥病在床的長者。
提及長照3.0的另一目標「照顧者不離職、照顧者有喘息」,議員特別強調,照顧者花費許多時間與心力,其辛苦不亞於被照顧者,應讓專業照顧員進入醫院,進行一對多的看護工作,克服目前人力不足的困境,確保服務品質,增加人力運用效率,加強照顧功能,留給照顧者喘息的空間。
(圖片來源:放言編輯拍攝、林智鴻議員服務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