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邀中生團訪台全變調⋯成大教授李忠憲臉書發文、標題:「馬英九:最壞的中國人在台灣」

2024.12.05
13:54pm
/ 放言編輯部 王晨芝

國民黨當初的戒嚴針對的是誰?可能許多人認為是民進黨或所謂的台獨黨外反對勢力,歷史上並不是啊,而是中國共產黨⋯

 

馬英九辦公室日前邀請中生團訪台,跟團學生竟喊出「中國台北」,引起熱議,馬辦執行長蕭旭岑卻護航「中國台灣」也可通,甚至有綠委質疑是「文化統戰」。對此,成大教授李忠憲以「馬英九:最壞的中國人在台灣」直批,中華民國國旗是照妖鏡,魯迅筆下的阿Q正傳,描述的就是馬英九、蕭旭岑等這些人!



李忠憲直指,國民黨當初的戒嚴針對的是誰?可能許多人認為是民進黨或所謂的台獨黨外反對勢力,歷史上並不是啊,而是中國共產黨!

 

他接著說,中華民國將中國共產黨視為叛亂團體,1948年通過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確立了對抗中國共產黨的法律基礎,將其視為叛亂勢力。該條款賦予政府極大的權力,以鎮壓共產黨相關活動,維護國家安全;1949年,通過了《懲治叛亂條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及其附屬組織為「叛亂團體」,並對任何與之勾結或參與者給予嚴厲處罰。例如,條例中對「參與共產黨」者,可能處以死刑或其他重刑。

 

李忠憲表示,白色恐怖就是國民黨假裝在對付中國共產黨,逮捕壓迫屠殺本土政治菁英的一場運動,在台灣戒嚴時期(1949年-1987年),中華民國政府以對抗共產主義為名,展開了一系列嚴厲的政治鎮壓行動,包括對共產黨員和疑似共產黨同情者的逮捕、審判與處決。

 

他表示,1987年解除戒嚴後,相關的叛亂法律逐步廢除,例如《懲治叛亂條例》在1991年被廢止,代表政府不再明文將中國共產黨定性為叛亂團體。

 

李忠憲說,中華民國仍未放棄對中國共產黨在法律上的敵對態度,特別是在國家安全相關法規(例如《國家安全法》)中仍對相關行為作出規範,但對於保護台灣的國家安全,作用相當有限。戒嚴法英文叫做Martial law 、德文叫做Kriegsrecht 。德文果然是最精確的語言,在面對戰爭之下的法律,台灣可能只有在併吞之後,才發現自己早就在戰爭當中。

 

他表示,當年就中華民國的立場戒嚴,是其必要措施,但對象是中國共產黨,不過國民黨從蔣介石以下都是一些貪生怕死、自欺欺人、一方面搞不清楚局勢無法對外鬥爭,一方面自卑自大,在自己武力的勢力範圍之內,魚肉自己的人民。

 

李忠憲說,德國媒體曾經介紹蔣介石的銅像,和他在台灣的行宮,對於這個一直到死都認為自己可以重新擁有整個中國的獨裁者,給他一個形容詞:搞不清現實狀況的自大狂。

 

他直指,目前中華民國變成國民黨這一群人的遮羞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不承認中華民國,連萬分之一都沒有,這一群人在事實上成為中國共產黨併吞台灣的代理人,在全世界都無法認知中國是中華民國,什麼都解釋不通的情況之下,這些人就會發揮中國國民黨的阿Q精神:中國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還可能統一全中國。跟阿Q一樣被打到跌在地上四肢流血,嘴巴會喃喃自語:兒子打老子,而且很小聲不敢讓對方知道。

 

李忠憲表示,理想主義很好,世界大同、沒有暴力、永不戒嚴,或是瞬間台灣獨立,理想主義只有在擁有75%以上的支持度的時候,才可以當你一回事。不然當你的對手是那種最卑賤的中國國民黨人及支持者,我們不能不轉變自己的想法跟做法。

 

話鋒一轉,他表示,中華民國和國民黨歷史的吊詭在於,權力者往往以維護秩序為名進行壓迫,卻在過程中背離其初衷,成為自身最初反對的象徵。

 

李忠憲指出,國民黨以戒嚴為工具,名義上對抗共產主義,實際上卻用此鎮壓本土菁英,製造恐懼以鞏固其統治。這一歷史反映出理想主義與現實政治的深刻矛盾。

 

他表示,理想主義(如世界大同、和平統一)在現實中與權力鬥爭相碰撞,往往扭曲為現實的工具,甚至淪為自欺欺人的藉口。蔣介石的「反共復國」口號成了掩蓋其統治危機的幌子,而現代中國國民黨的行為更像是一種集體阿Q精神的表現——以虛幻的過去掩蓋無力的現在。

 

李忠憲直批,「中華民國國旗是照妖鏡,魯迅筆下的阿Q正傳,描述的就是馬英九、蕭旭岑等這些人,最壞的中國人在台灣一點都沒有錯!」

 

 

(圖片來源:李忠憲臉書、民視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