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忠憲以馬拉松形容大罷免,並喊話道,「這場比賽的結果,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堅持,撐過最艱難的階段,迎接值得回憶、光明的未來!」
全台大罷免潮持續延燒,各地民間團體發起罷免不適任藍委行動。成大教授李忠憲今(11日)於臉書以「馬拉松」經驗談,催促台灣民主大罷免。李忠憲形容,「第一階段大概是半馬,第二階段大概在30公里,最後的投票應該就是衝終點線」。他喊話,「這場比賽的結果,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堅持,撐過最艱難的階段,迎接值得回憶、光明的未來!」
李忠憲為催促台灣大罷免,先後於臉書連續發文指出,「大罷免非成功不可!」、「罷免進行式:台灣民主馬拉松」。李忠憲先以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疑似於2024總統大選,直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辦公室一事,警惕道,「罷免就是剿匪,打擊台灣民眾黨紅衛兵的氣焰,拯救台灣最後的機會」。爾後又連續發文以「罷免進行式:台灣民主馬拉松,30公里的撞牆期」為題,呼籲大罷免的重要。
林忠憲表示,「我自主跑了三場馬拉松。第一次是在某個12月31日禮拜天,第二次是跟火箭阿伯的火箭春跑線上跑,第三次是線上倫敦馬拉松,此外我也在跑步機上跑過一次42公里」。李忠憲說,「我覺得自己一個人孤獨出去跑一場馬拉松,跟一個人出國去旅行有點像,是濃縮版的精神訓練」。
「只有那些走得太遠的人,才能夠知道自己可以走多遠」。李忠憲認為,「只有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成為習慣之後,再給自己一些挑戰,環境塑造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樣就會進步」。他指出,2025的倫敦馬拉松,他並沒有抽中,第一次是一般的抽籤,第二次是因為跑過三大馬有一次特別的機會,兩次都槓龜。
至於為什麼要到不同的地方去跑?李忠憲表示,「同樣是跑步,因為賽道的不同,會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他指出,每場馬拉松記憶最深刻都是30公里以後,許多人說30公里是撞牆的距離,只有跑到這裡,才在真正消耗儲藏在肝的脂肪。
李忠憲續指,「一般而言,通常那些痛苦、不順利的事情發生當下,會令人感到煩惱、痛苦,甚至難以忍受,但只要撐過之後,回憶和詮釋,一定比那些平順的日子來得更加美好!」他以馬拉松,形容大罷免,「我想現在台灣ㄅㄇ的狀況應該也是這樣,第一階段大概是半馬,第二階段大概在30公里,最後的投票應該就是衝終點線」。
最後,李忠憲喊話道,「這場比賽的結果,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堅持,撐過最艱難的階段,迎接值得回憶、光明的未來!」
(圖片來源:李忠憲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