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九成締約國未提交」...《日經》分析「川普態度消極+歐洲政治混亂」:缺乏帶頭者

2025.02.25
16:19pm
/ 放言編輯部 謝曉菁

《日經》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環保政策的消極態度,加上歐洲現處於政治混亂狀態,使國際社會缺乏帶領者,進而導致全球減排氣氛低迷。

 

據《巴黎協定》規定,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締約國每5年必須提交一次排放減量目標(NDC),但截至今年2月中旬,仍有九成締約國與地區未如期提交。《日經》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環保政策的消極態度,加上歐洲現處於政治混亂狀態,使國際社會缺乏帶領者,進而導致全球減排氣氛低迷。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九成締約國未提交 缺乏帶頭者

 

全球對溫室氣體減排的行動正陷入停滯。根據《巴黎協定》規定,締約國每五年必須提交一次排放減量目標(NDC),但截至二月中旬的期限,九成的締約國與地區未能如期提交。美國總統川普對環保政策的消極態度,加上歐洲的政治混亂,使得國際社會缺乏帶頭者,導致全球減排氣氛低迷。

 

《巴黎協定》於2016年生效,締約國需在11月10日至21日於巴西舉行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30)前九個月內,提出新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今年的會議建議各國制定2035年的減排目標。然而,截至24日,聯合國秘書處公開的195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有16國提交了目標。

 

巴西、瑞士、英國、加拿大等國已提交目標,而日本則於18日通過內閣決議,提交了**2035年度相較2013年度減少60%、2040年度減少73%**的減排計畫。日本環境大臣淺尾慶一郎表示:「我們重視同時實現排放減量與經濟成長,因此制定了此目標。」

 

根據英國氣候變遷分析網站Carbon Brief的分析,尚未提交目標的國家,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總量的八成。截至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最高的中國(31.8%)、歐盟(7.7%)、印度(6.8%)均尚未提交目標。

 

各國遲遲未提交目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政權更迭。今年1月上任的川普總統大力推動化石燃料的使用,並已正式通知聯合國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這使得前總統拜登於2024年12月提出的**203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61%至66%**的目標可能失效。

 

歐盟方面,由於2024年6月舉行了歐洲議會選舉,使得內部協調進度受到影響。一些成員國認為,歐盟現行的氣候變遷政策過於嚴苛,並要求放寬環保法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1月表示,將「更靈活、更務實」地推動政策,並逐步將政策重心從環保轉向提升產業競爭力。

 

2024年2月,歐盟委員會提議2040年減排目標為較1990年減少90%。依據歐洲氣候法,歐盟已訂定**2030年相較1990年減排55%**的中期目標,並強制規定制定2040年目標。然而,是否能夠如期提出具雄心的目標仍不確定,甚至可能進一步延遲。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事務局長賽門・斯蒂爾於6日表示,當前減排目標的提交進展緩慢,並強調:「應該更重視目標的質量。為了確保計畫完善,花更多時間是合理的。」他呼籲各國最遲應在9月提交新目標。

 

中國政府承諾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並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中國外交部副發言人郭嘉昆在11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將在「今年適當時機」通知聯合國關於新減排目標的具體內容。

 

印度方面,總理莫迪於11日的活動上強調,印度在過去十年間將太陽能發電能力提升了32倍,展現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進展。然而,印度尚未提出具體的減排目標。印度政府目標在2070年達成碳中和,並強調要達成此目標,先進國家的資金支持與技術援助至關重要。

 

各國減排目標將成為COP30討論的核心。屆時,各國將審視其目標是否符合《巴黎協定》「將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1.5°C以內」的願景,並根據全球排放總量進行對策討論。

 

電力中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上野貴弘表示:「由於目前沒有主要國家或地區帶頭敦促其他國家早日提交目標,這對減排進程影響巨大。」他補充道:「如果某國設定了過於激進的減排目標,可能會加劇與未提交目標國家之間的努力落差,並影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巴黎協定》允許各國自行設定減排目標,並未對未達成目標或逾期提交的國家設罰則。有專家建議應建立鼓勵機制,以獎勵對減排貢獻較大的國家。

 

歐盟氣象資訊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於1月發表報告指出,2024年的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高出1.6°C,並連續兩年創下史上最熱年紀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2024年的報告中警告,若各國不立即加強減排力度並採取行動,全球氣溫可能上升最高3.1°C。若國際合作進一步瓦解,《巴黎協定》的實效恐受到嚴重影響。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