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罷免藍委的主因在於反共立場,藍委一年多來主打疑美論、阻礙對美軍購、主張與中國增加經貿往來,這些恰恰都是川普最忌諱的...
川普的關稅震撼彈在全球引發驚天動地的效應,台灣也未能倖免。行政院在第一時間提出的880億補貼方案,雖有應急之效,但顯然治標不治本,未能針對川普真正關切的雙方貿易順差、關稅壁壘等核心問題給予正面回應。幸而到了週日,賴清德親上火線,定調台美之間「零關稅談起、不進行關稅報復、擴大對美投資採購」等明確方向,迅速穩定了國內輿論。
要當美國隊還是中國隊?
川普的關稅政策本質上是要求全世界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出明確選擇。對台灣而言,這道選擇題答案其實不難:美國要的是財富與就業機會,中國要的則是軍事與主權上的控制。若要維持台灣民主自由的現況,就沒有靠攏中國的理由。
行政院880億元的補貼計畫,說穿了只是關稅戰場上的嗎啡,無法針對川普真正在意的貿易順差與關稅壁壘,或更深層的美國就業機會問題進行有效回應。補貼或許能暫時減輕受關稅影響產業的衝擊,但無法成為談判桌上的籌碼,甚至可能激怒川普在未來加碼更多關稅。
因此,受損產業的補貼僅能是政策配套之一,台灣仍需壯士斷腕,割捨掉汽車、保健食品等長期在台受關稅保護的產業,以確保電子業、機械業等台灣經濟命脈的未來發展。
上週日,執政團隊終於找回正確方向,將議題收斂至「對美談判進度」上,雖然不算反應神速,至少未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在這場歷史級別的關稅變局中,賴清德週日的表態清晰明確:對美零關稅談判、不反制報復、增加對美投資與採購。這些策略直指問題核心,展現了台灣在美中博弈中的明智抉擇。
藍營見獵心喜,趁亂表演
相較之下,國民黨見獵心喜,想要趁亂逃過罷免危機,開始語無倫次。趙少康在臉書發文,包山包海地提出九項決議,斷言「民進黨是一個食古不化的黨,除了抹紅,什麼都不會,你看看好了,該立刻做的,他們一件都不會做。」結果馬上被賴清德周日的表現打臉——趙少康提到的增加購美、減少關稅,正好就是賴清德提出的政策方向。甚至連趙少康不敢明言的「洗產地(中國)」問題,賴清德也正面提出了對策。
趙少康被打臉後轉移焦點,提議應該開放中國觀光客,稱每年可賺千億。這完全是混淆視聽。首先,中國觀光客是中國不放行,而非台灣不接納。今年1月1日賴清德已經明確回應:「中國若有誠意,台旅會海旅會可談判開放兩岸觀光」,並指出「去年1月到11月,台灣民眾到中國旅遊、商務人數高達205.2萬人次,但中國民眾到台灣來,同時期只有28.5萬人次,數字相差懸殊。」問題根源在中國官方的阻擋,非我方限制。
再者,若中國觀光客來台大量採購中國買不到或高關稅的美國產品,不僅涉及走私問題,更會加重海關負擔,甚至可能衝擊台美關係。國民黨對此有何解方?
更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準備對中國再加50%關稅,反制中國的關稅報復與稀土管制。在美中關稅壁壘越演越烈之際,國民黨仍主張將台灣經貿希望寄託在中國身上,只會增加台灣對美談判的困難度。
藍委的荒謬言論
藍委羅智強的表現更是令人瞠目結舌,竟然建議賴清德「對32%關稅提出覆議」、「聲請大法官解釋32%關稅違憲」甚至「罷免川普」。在台灣面臨關稅風暴的關鍵時刻,羅智強滿腦子只想著政治嘲諷,格局之低,令人瞠目結舌。
徐巧芯則對賴清德參與音樂活動的預錄影片「至少我們還有音樂」發表酸言,指控賴清德躲起來、沒對策。問題是該影片早在3月26日預錄,川普關稅則是4月3日(台灣時間)才宣布,兩者根本無關。4月4日播放的預錄影片是屏東縣政府主辦的「台灣祭」活動,與總統府或行政院無直接關聯。以此大做文章,不提建設性意見,格局實在太小。
傅崐萁的說法則更加荒謬,聲稱要將砍掉的1400億元預算用來救中小企業。然而日前藍白聯手刪凍總預算時,正是砍掉了協助中小企業轉型、農業部協助農民的經費,讓產業難以面對關稅衝擊。國民黨先是刪凍預算阻礙產業轉型升級,遇到關稅衝擊又說還好有砍預算可以撥特別預算回去。這種前後不一、邏輯混亂的政策思維,再次證明藍委確實是國會亂源。
罷免必行,拒絕劈腿政策
面對關稅變局,行政院必須全力以赴,在對美談判穩定前,或許難以直接協助公民進行罷免。但罷免本就應以公民團體為主體,即使行政院角色淡化,也不影響罷免的正當性。那些不適任的藍委,只會在這場歷史變局中添亂。
罷免藍委的主因在於反共立場,藍委一年多來主打疑美論、阻礙對美軍購、主張與中國增加經貿往來,這些恰恰都是川普最忌諱的。那些想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劈腿的國家,如今都正承受著川普無差別的關稅鐵拳。
若任由藍委繼續以「親美和中」為外皮,包裹「親共促統」的實質,台灣所遭受的衝擊將比現在更為劇烈。在全球地緣政治加速分化的當下,台灣必須堅定站在自由民主陣營,若因藍委亂政而與美國漸行漸遠,後果不堪設想。
(圖片來源:賴清德臉書直播,the white house;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