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最早提出「併購說」的人其實是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昨天曹興誠在臉書發表文章,指最近賴總統談到兩岸問題,提出「併購」和「開條件」之說,讓在野黨以為撿到槍,開始鋪天蓋地的咒罵總統賣台。其實賴總統講話的重點,是「程序正義」。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藍媒聯合報推出系列社論,把他說得一無是處,批得體無完膚;國民黨還發動車遊,在總統府前按喇叭抗議,反向證明藍白四二六「戰獨裁」訴求有多荒謬!
賴總統自己也接受國內外媒體專訪,並在社群媒體發布回顧影片,今天還召開記者會,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為題發表講話,聚焦民主台灣、韌性精神、訴求團結等三大要素。
賴總統首年執政難以平靜......
總體來說,過去這365天對賴總統來說,是一個內有暴雨、外有狂風的一年;國會朝小野大與川普的關稅戰,加上中共無時無刻的侵擾與統戰,讓他首年執政難以平靜、也無法平靜。所幸他的抗壓性強,堅持「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輕易向邪惡勢力妥協。尤其在兩岸關係上,展現了前人所未有的膽識與高度,無疑最值得肯定。
去年520就職演說中,賴總統以憲法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9月接受媒體專訪,他以「璦琿條約」戳破中共對統一台灣的主張;10月國慶晚會,他強調ROC是1911年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是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今年3月13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又提出「賴17條」,公開定位「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日前更以慶祝歐戰勝利取代對日抗戰,以歷史新解將兩岸重新定位,反制中方的法律戰。
綜觀賴總統過去一年的談話,可以分為3個層次。首先,從520就職演說、823戰役勝利66周年到雙十國慶等重要場合上談話,都有核心原則,就是願意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與中國共同維護區域安全作出貢獻,並為兩岸人民帶來福祉。
第二個層次則是以國家元首身分論述台灣史觀,盼中國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台灣的存在。透過回顧歷史來說明「民主台灣」與「威權中國」的明顯不同,以建構台灣主體性。
第三個層次,賴總統將台灣放在國際格局中論述,力陳台灣已是世界的台灣,向世界宣示兩岸議題是全球的事。
兩岸新論述:反制PRC消滅ROC的企圖,因應中共的法律戰
簡單說,賴的兩岸新論述,就是要反制PRC想在國際間消滅ROC的企圖,也是因應中共的法律戰。當前兩岸政治體制很難融合,加上國際間的反中情勢,都有利賴的新史觀。
但日前賴總統接受自媒體敏迪訪談時,針對為何不與對岸談判,他以「大公司併小公司」形容兩岸關係,指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中國)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不是台灣來提條件,讓你說要或不要。」儘管賴清德也呼籲對岸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和尊重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方式,但「併購說」仍無端激起一池春水。
若干評論者認為,賴總統以併購比喻兩岸互動,明顯是在向北京展現善意。這或與他的抗中路線面臨極大壓力有關。他們舉證歷歷,包括美國政策圈近日出現川普應向賴政府施壓,要求台灣主動緩解兩岸局勢的聲音,例證之一是「外交政策」期刊《Foreign Policy》5月1日發表的「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還有「外交事務」期刊《Foreign Affairs》5月15日上網的「The Risk of War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High—and Getting Higher」,明指兩岸局勢之所以變緊張,是因賴總統在北京眼中根本不是在走小英路線。
藍營學者還以最近賴政府的兩岸發言發生變化,先是賴總統接受財訊專訪時,否認要「脫中入北」,說界定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是「不得已」。接著外交部和陸委會針對習近平與普丁會面的談話,強調「開羅宣言」和「菠次坦公告」確認台灣歸還中華民國,形同否定過去民進黨倡導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他們認為,賴政府這一系列立場調整在川普拋出「中國開放市場有助於統一與和平」說法後,顯示賴總統的抗中路線已經到了不得不調整的關頭,才會拋出「併購說」。因「購併說」是要求中共對統一提出條件,也就是對於改變台灣現狀的一種開放式思考。
統媒進而發表社論,指「統一搬上檯面,兩岸有想像空間」。有趣的是,由於國民黨指賴的說法等於承認台灣是可以「被併購」的對象,黨主席朱立倫還批評賴「是要準備出賣我們嗎?是要賣台嗎?」讓統媒反過來批評朱立倫高喊「反台獨」,但藍營對於統一的立場卻避而不談,只會愈來愈無力。
賴總統「併購說」的重點:程序正義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最早提出「併購說」的人其實是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昨天曹興誠在臉書發表文章,指最近賴總統談到兩岸問題,提出「併購」和「開條件」之說,讓在野黨以為撿到槍,開始鋪天蓋地的咒罵總統賣台。其實賴總統講話的重點,是「程序正義」。
今天上午他再發一文,對「併購說」有完整說明,轉載如下:
我個人自1996年就開始思考,企業併購過程中的「程序正義」,如能善加應用,或許可以為兩岸帶來和平。
世界各國有關企業併購的法令,基本上皆規定,不得以暴力、脅迫、暗算或詐欺方式為之;而應由擬購方「公開」提出併購條件,送請被購方股東會決議接受與否。
一個公司主權的擁有者是股東,所以併購需要股東會的同意。台灣主權的擁有者是台灣公民,所以他國想統一台灣,需要經過台灣公民投票來決定。
過程公開和平,並讓「主權擁有人」自主、自由的表達意願,即為「程序正義」。
2007年台灣大選前,我以廣告方式,在台灣各大報公開建議當時的總統侯選人馬英九、謝長廷,考慮我的方案,來消弭兩岸戰爭風險。
這個方案是:
告訴中共,如想「統一」台灣,不應文攻武嚇,而應該公開提出具體條件,然後交請台灣政府,針對這些條件,舉辦公投,讓台灣人決定接不接受。如果一次不接受,隔個十年八年,可以重來,次數不限。
這個方案的好處是:
1. 事先不需和中共接觸、談判,可由台灣在國際上單方提出這個程序。
2. 落實主權在民;即台灣前途,包括統獨,由台灣民意決定。
3. 讓中共了解,統一可以經由台灣公民投票方式和平達成,不必文攻武嚇。
4. 可以藉此方案,向世界表明,台灣人擁有主權,因此改變國體,需要經過公民投票。同時也表明,台灣在統一之前,是獨立的,和中共國互不隸屬。
5. 讓國際了解,台灣有和平解決問題的誠意,中共如不接受台灣的方案,則可突顯中共的好戰和霸凌。
6. 提案真正的目的,不在促統,而在以公投來消除中共使用武力的藉口,希望他們最後知難而退,停止騷擾台灣。
這個方案在2007年提出後,立刻遭到陳水扁的誤解和謾罵,他說我是賣台,媽祖都不會原諒。後來馬英九和蘇起推出了邏輯完全不通的「九二共識」,竟然得到所有藍營的支持;自此我的方案在台灣變得乏人問津。
不過我並不氣餒,轉而向中國學者推銷這個「程序正義」。我曾遊走中國各個台灣研究機構,如社科院及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上海東亞研究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等等。此外也被邀請參加過許多兩岸論壇。
我覺得中國學者無法反駁「程序正義」,只是他們不𠄘認台灣的獨立地位,也不承認台灣「主權在民」。但是盡管不同意我的方案,他們自己卻也提不出任何具體的「和平統一」方案。
我持續推動這個方案到2019年,但看到中共為了鎮壓港人的反送中運動,在7月21日的元朗車站,動員了大批流氓,以棍棒無差別襲擊香港市民,我才決定放棄。因為中共的作法曝露了他們的流氓本性,根本不可理喻。
普林司頓大學的歷史教授余英時博士曾經說,毛澤東在1949年建立起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徹頭徹尾的流氓地痞政權。他們追求的永遠是權力,並享受由權力帶來的特權。一切現代的文明價值,他們都不會尊重。
元朗車站的襲擊事件,讓我了解余英時教授說的很正確,中共就是流氓,而且本性不會改變。所以我決定放棄原來的努力,也放棄我當時的新加坡國籍和香港居留證,回來台灣呼籲抗共保台。
與中共「談判」,萬萬不可
這個程序正義的想法,我從來沒有跟賴總統提過;所以賴總統前幾天講出來,我也感到意外。
我覺得賴總統講「統一條件應由對方提出」,這個毫無問題。但賴總統好像提到「談判」,那就萬萬不可。蔣經國已經告誡過大家,千萬不要和中共談判任何事情。
我的方案,ㄧ大好處就是不需要和中共接觸談判。彼此在國際上高來高去即可。這點非常重要,也請賴總統參考。
(圖片來源:總統府網站、三立新聞、敏迪選讀;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