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國民黨立委鄭麗文日前邀請一眾前政府官員、社運人士以及學者等人籌組「黨外在野大聯盟」,並預告將於11日正式成立,意圖在大罷免浪潮下為陷入頹勢的藍營集結反罷能量。對此,前彰化縣文化局長、知名導演陳文彬發文批評,所謂「黨外」是指在戒嚴時期沒有政黨自由,反對威權人士冒險推動民主,如同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而如今利用黨外二字,就是在誣蔑民主前輩們當年反抗威權的精神。他開嗆,有種去宣布組黨,別玷污了當年「黨外」這兩個字。
陳文彬指出,以前的「黨外」是指台灣在戒嚴時期沒有組黨的自由,應該說是戒嚴時期如果你敢組黨就會被國民黨以《懲治叛亂條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被蔣中正大筆一揮「處死刑可」或判處其它重刑。他表示,1979年美麗島事件就是黨外人士因推動民主改革與出版雜誌,因此遭逮捕與軍事審判。
陳文彬表示,直到1986年民主進步黨才在戒嚴尚未解除前「非法」成立,組黨成員冒著被捕、違法風險推動民主化;直到隔年(1987年)國民黨才解除戒嚴,但直到1991年廢除《懲治叛亂條例》與《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後,組黨自由才逐步落實。
對此陳文彬批評,現在講黨外這兩個字,就是誣蔑民主前輩們當年反抗威權的精神。他痛斥
,「退休的大學教授跟滿嘴粗話、沒有核心價值的黑道份子共稱『黨外』真是斯文掃地,矯情理盲到極至」。
陳文彬直言,台灣是民主自由的社會,建議鄭麗文那一群人就去組個黨吧,心底支持中國共產黨,身在中國國民黨,又想沾點台灣民眾黨的Spotlight,享有黨的一切好處,又不願意負責任,令人作嘔。他也諷刺道,他們能組個社團就偷笑了,還稱自己黨外?
針對籌組黨外在野大聯盟一事,陳文彬開嗆,他們有種去宣布組黨啊,別玷污了當年「黨外」這兩個字。
(圖片來源:陳文彬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