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後防疫時代呼籲政府保障民眾個資安全!民眾黨團擬「5大修法」方向 刪除限期改善

2020.05.12
11:11am
/ 放言編輯部 翁子竣

張其祿說,按照《個資法》第47條,雖立意非常良好,但違反罰則規範應由直轄市政府、主管機關來要求「限期改善」,意即違反後只要能夠改正就好,且僅罰最低2萬元以上至20萬以下的罰金,若自己是有心業者,因罰則低就把它當作繳保護費而已,此規範完全輕忽了個資安全問題,應該要有直接懲處、加重罰則。


武漢肺炎疫情趨緩,「後防疫」時代個資使用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張其祿以及中華科技金融學會秘書長劉湘國今(12)日聯手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利用個資大數據防疫時,應修法保護民眾個資,讓個資也能夠防疫。民眾黨進而提出5大修法方向:「1.個資定義應擴充,減少蒐集、處理、利用之爭議、2.保障個資安全,重視個資外洩通知義務、3.考量利益權衡原則,避免空白授權或實務限縮、4.利用個人資料前,應先出具評估報告、5.刪除限期改善,擴大資安保障範圍。」

 



民眾黨指出,政府這次在疫情期間,為有效控制疫情,基於公衛考量實際收集、分析、運用許多民眾個人資料之大數據。例如,鑽石公主號62萬民眾足跡大數據、磐石艦急發24萬則簡訊、清明11熱點疫情警示細胞簡訊通知、1968APP人潮熱點報你知、健保卡註記職業遭歧視…等等,這些個資過去在法規裡面,並未特別被授權使用,因疫情期間以紓困特別條例第7條「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使疫情指揮中心得以取得運用。

 

劉湘國表示,大數據非無所不能,政府在利用收集來的民眾個資推行政策前,若未先進行政策評估,依先封閉、後開放等環境測試步驟,不僅無法達成預期效果,還可能有害公共利益。他以交通部1968APP引用之中華電信大數據為例,說明因手機訊號先天侷限,導致數據誤差難以做為熱區預測使用。坐擁數據在手,預測金口濫開,正是「冷氣房大數據」與「現場大數據」之落差,導致亂象叢生,害人不利己的結果。

 

張其祿說明,在防疫過程中,有很大量的數據應用,需掌握國人更多的相關資訊才能防疫,事實上在《傳染病防治法》或特別紓困條例裡面,都有授予中央政府得特定使用應變措施;法制上雖有設計,但在做這些事情時,有公益或防疫需求,過程中使用了大量個資,防疫是正當目的不過這些資料是不是只做防疫?未來能否被有效保護避免外流?尤其在防疫期間,大家似乎開始慢慢不在乎個人資料的防護。

 

張其祿強調,現在進入資訊科技時代,未來還是會面臨用到個資的管道,不只是政府徵用,包括民間市民可能去便利商店買個東西,個資可能也就被蒐集走;在過去歐美國家的GDPR(一般資料保護規範),他們早就已有「利益權衡」的概念,簡單講就是當使用個資時,所創造的公益價值或公益利益是什麼?還有個資可能外流風險又是什麼?必須在法治有一些準則、衡平,得到判斷後才能精準使用這些資訊,雖個資使用在防疫這沒問題,但手段上可能會有很多疏漏,不能只是空白授權,像特別條例第7條概念非常籠統,只是說有特別需要就能用,問題是可以用到什麼程度?有什麼保障?個資用完之後被擺到哪去?這在衡平上必須有判斷。

 

張其祿說,按照《個資法》第47條,雖立意非常良好,但違反罰則規範應由直轄市政府、主管機關來要求「限期改善」,意即違反後只要能夠改正就好,且僅罰最低2萬元以上至20萬以下的罰金,若自己是有心業者,因罰則低就把它當作繳保護費而已,此規範完全輕忽了個資安全問題,應該要有直接懲處、加重罰則。

 

高虹安認為,在個資使用上,不論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使用單位都需要提出評估報告,「限期改善必須拿掉」,個資外洩如何挽回?這必須在修法中調整,同時若情節嚴重也應通知當事人;而在「利益權衡」上,《個資法》民國99年修法定義,個資包含出生年月日、姓名、身分證字號與護照號碼等,但網路社群這麼快速的發展,定義應該要被擴大,網路上可能會有很多運用大數據的可能,例如IP位置、GPS訊號與數據足跡,這些都應該要在個資法的定義中擴大納入。

 

高虹安直言,去識別化有沒有做好是誰說的算?中華電說資料都在平台與資料庫中,但運用時都沒有告訴別人怎麼解析,這些在機房裡面運用資料的工程師,他們也知道如何用逆向回推用戶的數據足跡,這個去識別化怎麼做?誰能評估做的好不好?誰能擁有這項逆向工程鑰匙?這些都是過去個資法沒修好,因此去識別化應該要入法,並建議能夠成立委員會,針對需應用個資的企業或機關,事後是否做好去識別化提出評估,此舉不僅能保障民眾隱私,也能夠像這次口罩大數據上,民眾若能在去識別化的保障與安全下,可以讓民間更多團體與新創企業,運用這些資訊來研發AI發展,或對公共利益得到正向回饋。

 

至於資料可攜權部分,高虹安說,GDPR在歐盟規定資料擁有權在人民手上,若沒有這項規定時,個資在不同資料管理者之間,移送會變得相當困難,相信市民是都能夠決定資料的使用。

 

 

顯圖取自民眾黨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