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文創
放.文創

從饒舌歌手瘦子E.SO新專輯《OUTTA BODY》看歌曲長度有越來越短的趨勢?

2020.08.13
18:24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在Billboard百大單曲排行榜上,一首歌的平均長度從2013年的3分50秒,到2018年變短為3分30秒。2018年曾進榜的歌曲有6%的長度短於2分30秒,2013年這個比例為1%,在2000年之前甚至完全沒出現過這麼短的單曲

 

以往廣播工作人員中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潛規則」,說的是「江湖在走,American Pie要有」,講的就是一首長度夠長的歌可以帶來的好處;不過有不少愛聽音樂的資深樂迷從以前一路聽歌到現在,覺得最近流行歌曲的長度怎麼好像越來越短了?其實這不是錯覺,而是實際正在發生的情況。

 



「江湖在走,American Pie要有」是什麼意思呢?現場直播的廣播節目會有各種無法預期的突發狀況,好比DJ突然遇上塞車無法及時趕到、DJ突然肚子疼必須跑廁所、麥克風突然故障沒有聲音….,廣播的大忌是dead air,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墊歌」,播放一首歌來爭取一些應變的時間,Don McLean的冠軍經典〈American Pie〉長達8分33秒,是要常備在手邊的「救命歌」首選。但是,總不能播來播去都是這首歌,於是Led Zeppelin樂團長度8分02秒的〈Stairway To Heaven〉、Beatles樂團長度7分11秒的冠軍單曲〈Hey Jude〉也都在名單上。華語歌曲裡,蘇芮〈一樣的月光〉有5分40秒,黃鶯鶯與日本音樂大師喜多郎合作的〈天使之戀〉有5分24秒,也是不錯的選擇;2008年古巨基推出把多首華語金曲組合起來的串燒歌〈情歌王〉,長度有12分30秒,這首歌立刻變成電台工作人員的好朋友。

 

(古巨基的串燒歌曲〈情歌王〉長度有12分30秒,是長度最長的華語歌)

 

 

歌曲長度也受載體技術影響

 

當然,上述這些歌曲只是特例,大部分的流行歌曲最常見的長度是大約4分鐘上下,但這可能是5年前的景況,近幾年的流行歌曲越來越短了,最常出現的長度變成3分鐘上下。歌曲的長度自然也與載體技術的限制有關,初期7吋黑膠小唱片單面容量就是只有3分鐘,歌曲怎麼樣都無法超過這個時長,1960年代中期出現12吋黑膠,單面有23分鐘的容量,讓音樂人不再處處掣肘;1982年CD光碟發明,當時制定規格的SONY公司在討論CD時間長度時,喜歡聽古典音樂的該公司總裁表示,一定要能容納下他最愛的長度74分鐘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造就了此後CD固定最大容量就是74分鐘。只不過,到了串流時期,在技術上對歌曲的長度已經完全沒有任何限制了,為什麼反而歌曲越來越短?

 

根據國外媒體Quartz去年發布的一項分析,在Billboard百大單曲排行榜上,一首歌的平均長度從2013年的3分50秒,到2018年已變短為3分30秒,而2000年的時候這個數字還一度超過4分鐘。以2018年曾經進入百大單曲排行榜的歌曲來看,有6%的長度比2分30秒短,但2013年時這個比例為1%,在2000年之前甚至完全沒出現過這麼短的單曲。這個分析報導裡還以曾獲得13座葛萊美獎的饒舌歌手Kendrick Lamar為例,他2013年的專輯《Good Kid, M.A.A.D City》裡的歌曲平均長度為5分37秒,所有歌都超過3分30秒;而2017年專輯《DAMN》裡的歌曲平均長度是3分57秒,主打歌曲〈HUMBLE.〉長度甚至不到3分鐘;不過,《DAMN》專輯獲得許多音樂獎項的肯定,顯然歌曲變短並不代表音樂的質量會降低。

 

串流平台興起造成的特殊現象

 

會造成這種趨勢的最主要原因正是串流平台的興起,現在大家都在串流平台上聽歌,串流收入已經佔到音樂行業收入的75%,串流播放次數的多寡關係到唱片公司和歌手的版稅分潤數目;而在英美等國家,串流的播放次數還會影響到權威排行榜上的成績,每個排行榜的計算方式不一,以Billboard來說,是把付費串流平台上的1250次串流,或是免費串流平台上的3750次串流當作賣出一張專輯來計算。在這個聽眾注意力短暫而且可以無限制聽音樂的時代,想要獲得更多串流次數的分潤以及提升排行榜名次,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縮短每一首歌的長度,當一個樂迷聆聽一張有20首短歌而不是12首較長歌曲的完整專輯時,每張專輯的被播放串流總數就提升了66%,這使得音樂人在創作時也不得不去順應這個潮流。

 

不過,串流平台在計算播放次數上有一個小關卡,一首歌的播放時間要超過30秒才算數,也就是說,如果有人聽這首歌才聽了10秒就按鍵跳去下一首,這並不會算做一次播放,這個規則導致的狀況就是「跳曲」的比例越來越高。Paul Lamere這位音樂部落客分析了在Spotify上的數億次串流播放,有24.14%在前5秒內就跳到下一首歌,在前10秒內跳到下一首歌的有28.97%,在前30秒內的則有35.05%。為了吸引這些普遍沒耐性、注意力很短暫就分散掉的聽眾至少聽完前30秒,已經沒有時間再慢慢鋪陳前奏了,音樂心理學期刊 Musicae Scientiae的研究就發現,1980年代歌曲前奏普遍超過20秒,現在則都縮短到10秒之內;短短的前奏之後就開始唱歌,只求能讓聽眾的耳朵留駐超過30秒的時間,並進而讓歌曲的點聽次數增加。

 

至於華語流行歌曲也有這樣的趨勢嗎?比較可惜的是台灣目前具代表性的華語歌曲榜單歷史都不夠久到可以回溯到幾十年前,而過往能查到的榜單資料也不夠完整,因此無法在同一個榜單的基準下來做年代跨距比較大的追蹤分析,《放言》編輯部嘗試用抽查的方式,或許可以一窺不同年代切面的情況。以網路上可以查到的1983年8月的《綜藝100》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2000年5月的錢櫃KTV點播排行榜及2020年8月的KKbox華語單曲週榜上前10名的歌曲來做計算和比較,三個不同年代的歌曲平均長度分別為3分57秒、4分11秒及3分36秒,1983年的歌曲平均長度比2020年多了21秒,2000年與2020年的差距更大有35秒,大致看來是與西洋歌曲的趨勢相符的。若再來看看最近受到女性粉絲瘋狂喜愛的饒舌歌手瘦子E.SO的最新專輯《OUTTA BODY》,也可以發現有類似的情況,這張專輯有14首曲目,扣掉第一首的Intro之外,有7首歌長度不到3分鐘,而13首歌曲的平均長度為2分58秒。

 

(資料來源:流行音樂言舊苑、KKBOX/製表:放言文創部廖明潔/製圖:放言視覺設計部林巧雯)

 

 

不過,正如前文所說,歌曲的長短與音樂的質量沒有關聯,只要好聽,歌曲短也沒關係,歌曲變短的趨勢反映出的只是音樂產業因應載體演化和受眾習性而做出的應變。

 

 

圖片來源:瘦子E.SO臉書、翻拍《勁歌·金曲2 情歌王》專輯封面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