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豁然開朗
放.高論
豁然開朗

【豁然開朗】國民黨潑灑豬內臟,是「做事」還是「作秀」?

2020.11.27
13:05pm
/ 溫朗東

在立法院潑灑豬內臟的國民黨,這幾個月以激情演出,表達對美豬進口的不滿。但國民黨難以解決的敘事問題在於:「反美豬是為了食安,還是為了討好中國?」

 

這兩年來,以「網路聲量做政治判斷」逐漸變得普遍,但政治人物如果不了解網路聲量的侷限性,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仰賴數據資訊做判斷,並不是很新奇的事,在網路不發達的時候,政治人物已經會用民調做政治判斷。但民調的行之有年,其優缺點我們已經有一定的了解,網路則變動得快得多,不管是網路使用者的習慣,或是獲取資訊的分析工具,都在日新月異。

 



不變的是,數據決策無法精確地分析人的感性,也難以預估未來。以影視產業為例,數據可以歸納「受市場歡迎的元素」,但把這些元素匯集在一起,是否就能保證賣座?風格獨特,無先例的作品,會失敗還是異軍突起?這些必須仰賴人的經驗、觀察、推理與感性。

 

選民的判斷經常仰賴「連續性的故事所累積出的觀感」,觀感不是單純的數字加減,而是有機的變化。戲劇角色,可以在一個事件中好壞翻轉。我們能夠把劇情中的「讓角色看起來正面的事件」加總出來,數字大的就表示觀眾會喜愛嗎?顯然是不行的。一些看似微小的負面事件,乍看微不足道,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驚人的「定見」。

 

以總統大選為例,韓國瑜諸多言行,個別來看,大多稱不上甚麼大錯(甚至韓粉會覺得真誠可愛)。但這些事件加總之後產生了化學變化,讓多數民眾認為這個人不可靠。蔡英文2018年底聲望低迷,但到了去年,幾個關鍵事件的堅定表態,翻轉了她的形象,讓多數民眾相信她在大局上可靠。

 

只看網路聲量容易造成誤判

 

最為迷信網路的政治人物,莫過於柯文哲,民眾黨也在今年的多次補選也嘗到了苦果。數據會產生許多盲點:第一,正面聲量究竟是真人,還是網路分身製造出來的假象?第二,正面聲量是堅定的支持者,還是「寄生」的粉絲,投票的時候回歸藍營?第三,正面聲量的來源是否有偏誤?是否來自同一個網路社群,缺乏向外擴張的能量?第四,正面聲量是否具有「行動力」?會去當志工、捐款、說服親友、參與造勢......還是停留在網路留言?第五,負面聲量就算小,但會否有「不可逆」效應,一個個「粉轉黑」就永不回頭?

 

網路聲量的基本是以數據與關鍵字做分析,然而這樣的方法是有侷限性的,必須搭配敘事理論來做政治判斷:政治人物的「人設」是否吸睛?是否討喜?是否表裡如一、具備誠信,不會反覆無常、前後矛盾?是否有實際政績?是否在人民高度關心的議題上拿出表現?

 

一時的正面聲量,不代表是喜訊,反而造成輕敵的風險。反過來說,即使是長期被負面聲量包圍,也有機會在重要事件下翻轉。最近一個月的美豬風波,執政團隊過於相信網路聲量,一度在牛肉麵事件中面對公關危機。根本的原因在於,多數民眾確實不喜歡美豬,但也能理解美豬對台美關係的重要,因此獲得民眾信任的重點,在於政府提出具體且嚴謹的把關政策。

 

「先政策,後宣傳」的順序很重要,單純只靠宣傳,在反對黨屢次的攻擊(即使有些是非常拙劣的攻擊)下,難免出現破口。一旦讓民眾覺得政府把「宣傳」看得比「政策」更重要,就會造成負面的政治效應。

 

執政團隊務實政策,凸顯國民黨的荒謬

 

在行政院祭出五大原則「赴美查廠、新增貨號、逐批查驗、清楚標示、嚴格稽查」後,政策主軸一旦底定,美豬議題就能止血。我認為,中央官員若能進一步做食安政策做通盤的檢討與具體改善,不僅解決豬肉的疑慮,更一次處理其他食材的食安風險,那美豬進口不但不會失分,反而會帶來好評。

 

至於在立法院潑灑豬內臟的國民黨,這幾個月以激情演出,表達對美豬進口的不滿。但國民黨難以解決的敘事問題在於:「反美豬是為了食安,還是為了討好中國?」台美關係要有突破進展,美豬議題勢必要處理,這也是馬英九當初的執政團隊所同意的。擱置美豬就是在擱置對美關係,就是討好中國之舉。

 

表面上看,反美豬帶來一定的網路聲量,讓國民黨見獵心喜,越演越烈。但這齣戲碼裡,藍營不但是缺乏國家戰略的反美親中,屢次的杯葛也讓立院理性攻防無法進行,今天上午更干擾了其他在野黨(邱顯智)的質詢。逃避論辯的國民黨,到底是為了民眾權益,還是為了政黨利益?這齣「血肉模糊」的戲碼,即使有一時的網路聲量,終究是親中同溫層內的炒作之舉。

 

 

記者高逸帆/攝影;圖片來源:翻攝自管碧玲、林楚茵、范雲、林俊憲臉書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溫朗東
曾任《udn鳴人堂》專欄作者、《udn相對論》執行編輯、自由台灣黨政策部主任。現為自由評論工作者,臉書發表時事評論常於各新媒體平台轉載引用。關心公共論辯、民主發展與弱勢權益。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