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扛住疫情衝擊、面臨國旅爆發…永恆旅行社執行長謝欣霓:越在地的旅遊越高竿

2021.02.16
09:00a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陳雅菱

國旅是塊大餅,業者要把旅遊當作生意還是使命?謝欣霓指出,「當做生意時,這筆不能做就甩過換做下一筆,也就是說國旅不能做就做日本,日本不能做就做東南亞…一個個領域轉換這叫生意;可是如果業者把台灣旅遊當作使命時,做起來感覺就不同了」。

 

武漢肺炎疫情造成許多產業巨大衝擊,觀光旅遊業首當其衝。永恆旅行社執行長謝欣霓接受《放言》訪問時坦言,這次疫情對全台旅遊業者來說都非常辛苦,永恆採取轉型做法,透過規劃國內在地旅遊,挖掘在地魅力吸引消費者。她也認為,現在正夯的「偽出國」旅遊並不是好方法,直言「最厲害的旅遊就是最在地、越高竿」。 

 



永恆的服務中涵蓋帶國人出國的 Outbound,與提供外國人來台旅遊的Inbound。謝欣霓表示,受疫情影響,Inbound可說是幾乎沒有營業額,等於是公司某個部分完全沒有業績。 

 

「我們轉型做國內旅遊,把當時在台灣接待外國人旅遊的行程轉為做國旅。」謝欣霓指出,營業額雖然降低,但因為增加許多行程工作量其實是增加的,所以目前需要再增加員工。 

 

談及國旅的優缺點,謝欣霓指出,大家都在台灣長大,要如何吸引消費者來參加國內旅遊行程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永恆的努力方向。 

 

「消費者多是台灣人也都會講中文,去哪都溝通無礙,到台灣各地旅遊對國人來說都不困難,也很容易抵達,所以我們一定要想很多不同的人文特色,客人想不到的,我們幫他規劃,這也是為何需要更多高手加入永恆,我們要做出消費者自己想像不到的行程。」謝欣霓表示,疫情爆發之初,雖未關起國門,很多台灣人因為有SARS的經驗,去年2月就開始拒絕出國,「那時大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們確實是很擔憂,不過也當機立斷決定,客人不能出去,我們趕快來採線,趕快來把國內旅遊做得更特別有趣」。 

 

紓困補助有用嗎? 

 

談及政府當時針對受到疫情衝擊的行業提供紓困補助,謝欣霓指出,確實有一些效果,但若公司沒有作為,也只是像大家守著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一樣。 

 

她話鋒一轉指出,這次政府提供薪資補助不見得是好事。「這讓業者有可以有六成薪的補助,可是又不能對員工做任何調整;平心而論,業務量確實就是沒有了,像接待國際旅客的業者,業務量是0,除非像永恆有轉型,沒有辦法轉型的業者怎麼辦,為了領政府補助,他們守住了這些員工,但這些員工每天在公司能做什麼?」 

 

謝欣霓認為,紓困補助作為至今,應該讓交通部退場換勞動部進場,把補助改為就業輔導。 

 

「類出國」無法做長久 

 

在國旅大爆發的時刻,謝欣霓直言其中最大錯誤的是用「類出國」去滿足客人對出國的渴望。她強調,台灣就是台灣,台東就是台東,花蓮就是花蓮,業者不應該用類出國模式來吸引客人,每個業者應該都要很爭氣地把台灣在地魅力、內涵展現出來。 

 

她說明,如果以類出國方式進行,代表這個行程是短暫的,疫情結束後消費者就會出國。以在地化旅遊進行的話,不論疫情有沒有結束,消費者都還是會喜歡這個在地旅遊。謝欣霓質疑,為什麼要偽出國,為什麼不能光明磊落玩台灣。 

 

台灣人喜歡美食,出去遊玩通常是看風景跟吃東西。要如何吸引消費者,謝欣霓指出,有很多台灣人其實不知道腳下這塊土地的歷史,這對於國內旅遊來說是很重要的部分,應該要讓參與行程的遊客一起來發掘台灣歷史。 

 

「像是我們最近有很多南投的行程,南投除了有水里窯之外,還有個地方叫做南投窯,這個窯廠已經消失了,它以前燒的是陶棺,這段歷史紀錄在南投文化中心裡一個展示間中。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歷史,包括南投人。」謝欣霓藉此強調,這波國旅興盛期,遊客應該要到當地,透過吃的、喝的、玩的、聽的等方式認識當地。 

 

「最厲害的旅遊就是最在地、越高竿;這是真的高檔旅遊,但不是昂貴,」謝欣霓表示。 

 

她說明,永恆的做法就是法在地化放得很深,客人才會知道走馬看花的旅遊是沒有意思的,要深入了解才會發現趣味。「我們是靠這種方式去吸引客人、增加黏著度。也因如此,未來即使國門打開,永恆的國旅部門還是存在,因為我們已經轉為更有內涵的旅遊。」 

 

把國旅當作不得已的生意? 

 

謝欣霓表示,台灣人的旅遊習慣是超越許多國家,護照持有率在全世界中數一數二,所以已經有很多國人有成熟的旅遊態度,喜歡自由行、長時間停在某個地點;「我們必須提供這樣的旅遊環境與產品,消費者才會繼續留在台灣」。 

 

現在的國內旅遊有太多景點與餐廳是透過商業行為推薦塑造出來的,很多人到現場都會說,怎麼跟網路上看到的不一樣。謝欣霓認為,台灣的旅遊應該要建立一個好的評鑑平台,不能以業配方式去推薦,這是台灣觀光目前需要的事,有了真實信賴,旅遊就會持續。 

 

國旅是塊大餅,業者要把旅遊當作生意還是使命?謝欣霓指出,「當做生意時,這筆不能做就甩過換做下一筆,也就是說國旅不能做就做日本,日本不能做就做東南亞…一個個領域轉換這叫生意;可是如果業者把台灣旅遊當作使命時,做起來感覺就不同了」。 

 

她說,台灣有很多旅遊業者把工作當使命,願意花很多心思慢慢來,慢慢好,不是一蹴可幾,賺一堆錢。旅遊業必須回到慢慢來、細水長流的使命感;成熟的旅遊國家一定是細水長流,不是大爆發式的 

 

另一方面,如果業者現在把國旅當作不得已的生意的話,她也建議也許不要干預太多會比較好;像是去創造一些不屬於當地的風潮、蓋出莫名其妙的建築物等。謝欣霓表示,台灣觀光目前慢慢的變好,尤其在幾位有心的地方首長規劃下已經開始出現人文旅遊,不要太過粗暴去創造一些假的東西,國旅的發展值得期待。 

 

 

圖片來源:謝欣霓臉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