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國產疫苗頻受打擊,聯亞營運長親回外界疑慮:對解盲有信心、將在印度執行三期試驗

2021.06.07
13:15pm
/ 放言編輯部 曾齡誼

彭文君:「聯亞生技主要放眼國際市場,但看到台灣發生災難,身為台灣人,為什麼自己有技術卻不站起來?」

 

近來外界對於國產疫苗有諸多議論,疫情爆發卻遲遲等不到疫苗讓人民失去耐心,政府大力支持國產疫苗也讓外界心生猜忌。我國的疫苗製作公司近來飽受外界爭議,無法取得授權、炒股,以及政商勾結等讓民眾對國產疫苗失去信心。聯亞生技公司營運長彭文君博士今早(7日)接受《放言》直播《蔻蔻早餐》的訪談,表示對最後的解盲有信心,目前已計畫第三期臨床試驗,也相信能獲得緊急授權。為了解除外界的疑慮,彭文君在節目中詳細介紹了聯亞生技公司,以及他們研發疫苗的過程。

 



聯亞生技

 

聯亞生技創立於1998年,至今已成立20多年,並非外界所傳的新公司。1997年台灣爆發口蹄疫,經過一兩年左右的時間,聯亞生技便研發出口蹄疫的疫苗,並於2007年正式上市,至今已賣出25億劑。此外,聯亞生技為全方位的公司,不只研發疫苗,也開發其他藥物及治療,後來陸續開發出許多抗體和蛋白質藥物,所以後來也切割成聯生藥和聯亞藥,兩間子公司。

 

聯亞生技的創辦人王長怡董事長為一位科學家,她畢業於台大化學系,之後又赴美取得洛克斐勒大學生化與免疫學博士。王長怡曾於著名的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擔任分子免疫學實驗室主任及研究計畫主持人,並在美國康乃爾大學醫學院Sloan Kettering Division教授免疫學。王長怡的幾位教授皆是諾貝爾獎得主,她的目標就是利用免疫學解決疾病的問題。另外,彭文君本身就是使用自身技術做蛋白質藥物的先驅。

 

新冠疫苗的開發

 

彭文君表示,在開發過新冠疫苗的過程中,因為他們有20幾年開發疫苗的經驗,所以很快地在一年多便開發出來。彭文君了解,現在大家最在意的是「量產」的問題,因為只有在實驗室做出來是沒有用的。對此,彭文君表示,他們在十幾年前左右就開始做蛋白質量產的規劃和基礎設施,目前疫苗的產率非常高,預估今年大概可以做到1.2億劑的生產,他希望也能供應全世界的需求,明年期望能達到5至8億劑,甚至是10億劑,這是聯亞目前的計畫。

 

事實上,聯亞本來的規劃並不是取得緊急授權,彭文君表示,最原始的規劃是趕快做完臨床一期和二期的試驗,然後到國外進行大規模的臨床三期,這也是一般的規劃。彭文君提到,臨床一期只要40到60個人;二期是400到600人,就他們目前收案的速度,其實當時可能一個月就能做完,第二個月就能交結果。

 

不過,在去年的時候,國際上缺乏疫苗,再加上台灣會遇到一些政治干擾的因素,可能很難取得國外的疫苗,所以當時與專家小組會議的共識是,國內業者擴大二期試驗的規模,但也要至少得達到准三期的規模,等於至少三千人以上的規模,只後再取得緊急授權。彭文君說道,「聯亞生技主要放眼國際市場,但看到台灣發生災難,身為台灣人,為什麼自己有技術卻不站起來?」

 

另外,彭文君提到,目前在印度規劃臨床三期的試驗,他認為,未來WHO就會承認他們的疫苗。聯亞生技採取並行的方式,一方面為了緊急的需求,在國內先通過EUA(緊急使用授權);一方面在國外進行第三期試驗。

 

彭文君對最後的解盲有信心,他說道,「因為國產疫苗才是解決未來流感化,並達到群體免疫最重要的事。」彭文君也提到,目前在國外已經有預採購的訂單,中南美洲去年已和聯亞訂下1億多劑的疫苗,他認為,國外看好台灣的疫苗,國人千萬別妄自菲薄。

 

官商勾結爭議

 

針對聯亞的炒股疑雲,彭文君強調,聯亞生技並沒有任何股票在外發行。彭文君說明道,聯亞曾經有上新櫃過的是兩家子公司,聯生藥和聯亞藥,但當時在籌措資金上遇到困難,所以聯生藥這間公司就先下來,到香港去掛牌,聯亞藥則因為受到另一家公司的影響,所以股價不是很好,所以決定先下新櫃,隔一陣子後在準備上新櫃。

 

彭文君聲明,他們的股票沒有在市場上流通,最近有傳言聯亞在和政府炒股,他直言,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的股票並未在市場上流通。至於許多人會誤以為聯亞光電就是聯亞生技,也讓聯亞光電的股票受到波動許多次。

 

另一方面,外界謠傳政府和聯亞官商勾結。對此,彭文君說明,政府付訂金預購疫苗,但聯亞和政府簽約也要付保證金,且履約保證金的金額並不小,付完後政府才會下訂金;此時還不是正式訂單,仍要通過臨床解盲以及EUA,之後的合約才算正式成立,因此絕無所謂的「強行解盲政府全買」一事。

 

中國疫苗

 

關於中國的國藥和科興疫苗,彭文君指出,這兩家是採用最傳統的疫苗製作方式。當初最早發現確診者的地方是在武漢,所以中國也是可以最快取得病毒株的國家,取得病毒株之後,做病毒培養,再去滅活,就能做出疫苗。

 

彭文君表示,這個方法很快,但是製造的部份有很大安全性的疑慮,因為在這個培養過程中,要是滅活不完全,那施打的人可能還會變得更嚴重。另外,製作場所的要求也很嚴格,否則一旦汙染,就會擴散開來,會有很大安全性的疑慮。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