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破壞藻礁之說其實無根據?三接與藻礁並非只有對立,以科學實據思考慮永續性,方能成就雙贏

2021.12.15
14:42pm
/ 放言編輯部 李曉景

護礁方一再強調他們不接受三接外推方案,是因為此外推方案仍會對藻礁生態造成破壞,不過,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行政院似乎外推上癮了,建議或許也可以考慮再繼續一路外推到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這是今年三接迴避外推修正方案剛出爐時,珍愛藻礁粉專為攻擊新方案所發布的原文,雖後遭大量批評聲浪湧入,現已刪除貼文,但目前在網路上仍能查到,相比為避免傷及藻礁,盡心尋找三接替代方案還要為此辯護的經濟部與中油,本篇貼文顯得格外諷刺,林飛帆也在深夜發文感嘆,執政團隊如此誠懇面對,努力卻被用玩笑話看待。

 

 

為達到能源轉型、增氣減煤,政府計劃於桃園觀塘工業區增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因環保團體擔心三接工程會破壞珍貴藻礁,中油與經濟部諮詢專家學者,不斷評估與研擬後推出「三接外推方案」,期盼透過「再外推455公尺」、「不浚挖不破壞礁體」、「原21公頃外海填區不填」、「延後2.5年供氣發電」等方式,將三接工程對沿岸藻礁的影響最小化。

 

然而,仍有部分人士對大潭地區的環評持有疑慮,不斷質疑經濟部與中油協尋專家、努力修正的成果,但明明三接案最早在馬政府時期就已核定,當時建設面積甚至達到232公傾,全部建設在藻礁生態上,為何當時不曾爆出大量質疑聲浪?每當經濟部提出專家環評分析,護礁方總以「自身感覺」在懷疑,不禁令人感嘆,是誰在拒絕溝通?誰不願作出讓步?又是誰在從中作梗呢?



三接工業港再外推 封閉流暢問題根本杞人憂天

 

《放言》彙整正反兩方及專家學者的分析,護礁方目前針對「三接外推方案」有兩大疑慮,第一為「封閉流暢」問題。根據藻回桃園里山里海報告指出,桃園外海約三公里處有一穩定東北/西南向海流經過,他們認為即使三接外推,將海域圍起來,形成一個封閉的狀態,影響水流、漂砂量,都會讓礁石長不好,破壞藻礁區的生態系。

 

針對這一點,中央大學水海所副教授兼所長黃志誠表示,桃園海域的海流具有周期震盪的特性,再加上對流輸送效應,所以桃園近岸海域本就並非封閉流場,且三接外推港型的設計,不僅不會阻礙海流疏通,還能讓可以流通的水面積加大,增加對生態系外的水流交換。此外,黃所長也提到,三接外推方案將朝向更深的海域推進,港域不在10公尺水深內的劇烈漂沙範圍,因此不會影響藻礁生態區的主要海流與漂沙。

 

相較黃志誠教授所提出之專業學者見解,環保團體僅建立在「原本好好的,就不應該改變」的質疑立場,顯得毫無溝通誠意。

 


沿岸五公里內皆為藻礁?根本無稽之談

 

第二點質疑,則是一直以來誤導題,即是「三接到底沒有蓋在藻礁上?」。時常有媒體誤解,稱經濟部坦承三接興建傷到藻礁一事,實則上,經濟部一再鄭重澄清,三接完全沒有蓋在藻礁上,因現在僅保留的23公頃開發地,並非藻礁新填區,而是皆為2003年已開發填埋完成的空地。並且,這23公頃也完全迴避了生態最豐富的G1與G2區域,但護礁團體仍無法接受,因為他們主張在大潭海岸「離岸五公里」的範圍內,海底都是藻礁,所以只要興建工業港,即會破壞藻礁生態系。

 

不過,「大潭海岸離岸五公里內都是藻礁地形」這句話,真的有充分的論證嗎?

 

首先,目前能找到支持「大潭海岸離岸五公里內都是藻礁地形」的根據,護礁方唯一引用的一份資料,是台大海洋研究所的一篇碩士論文。論文內第59頁提到,「⋯在側掃聲納影像中的右側區幾乎為藻礁地形,向海延伸的範圍至少5公里⋯」。為護礁方所引用的出處。然而,詳細比對這段敘述所指的確切區域,就會發現它其實不是指大潭藻礁的海域,而是北邊觀音段的白玉藻礁海域,且這篇論文中所用的聲納探測法取得的資料,只能判讀地形外貌的起伏,而光評斷地形狀況,並無法直接判讀是否為藻礁生態體。是故,護礁方所引用的此份資料,不管在地理位置還是研究方法上皆是誤用的。

 

另一方面,經濟部最新的大潭海岸海域的海底鑽探資料顯示,水深超過15公尺(在工業港內離岸1.2公里)之處,礁體就以不連續、零星的分布,在水深超過18公尺(離岸約1.5公里)的區域,經由中油鑽探結果顯示,根本就沒有礁體,而是黏土、沙及沈積岩海床,此份資料也曾經由地質學與地形學專業的許民陽教授來判讀,可信度可見一般。

 

至於經濟部承認損傷的部分,是因為所有管線都要上岸接給大潭電廠,中油以棧橋方式施工,是所有方案中影響最小,僅影響0.4公頃的水下礁石,佔總面積的萬分之四,與環團聲稱蓋在藻礁上之論述相差甚遠。

 

依提案方建議,三接改為以台北港海管方案興建,需要拉管線至桃園觀塘供氣,則沿途會經過更多藻礁區,施工難度更高,對環境影響程度將是現行三接方案的15倍以上;更遑論位於機場航道正下方的林口港,除須經飛安審查外,還要另建防波堤,遷建所需成本更大,且嚴重影響能源轉型目標。

 

藻礁與三接並非無法共存 理性思考、相信科學根據方能兼顧永續及發展

 

面對護礁方所提的藻礁公投案,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也再次呼籲投「不同意」票:「請民眾理解政府盡最大努力在三接藻礁,公投通過後三接的案子就無法做,台灣需撐過11年供電不穩的時間。若要維持穩定供電,那過去以氣換煤的努力就會白費,甚至會倒退。」

 

能源發展與環保之間並不存在戰爭,而是多元價值間光譜的協調,政府一再調整三接方案,就是為了達到「非核、減煤、護藻礁」,在政府積極傾聽民間環保訴求後,「三接外推方案」乃是經過謹慎思量後得出最合適的解方,藻礁與三接間並非僅有唯一的答案,以正確的科學知識評斷,力求兩端平衡,真正解決公投理由書的要求,而非一再抗拒大潭觀塘港,方能達到能源轉型與生態保育兼顧的雙贏局面。

 

經濟部與中油強烈期盼,三接調整修改至此,能獲民眾與環團的認同,讓政府與民間達成能源發展共識,一同支持國家能源轉型方針,逐步落實減煤、增氣、降空汙的目標,齊心為台灣非核家園盡一份力。

 

 

 

 

(圖片來源:經濟部、珍愛藻礁臉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