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媒體稱「美強銷台波音787」挑撥台美關係...《蔣經國日記》作者黃清龍:「整個新聞走向非常偏差!」

2022.04.29
17:41pm
/ 放言編輯部 吳栢妤

作為資深媒體人,黃清龍也直言,這一系列背後確實有一種「很難言喻」的偏差。

 

聯合報28日頭版頭條報導「美強銷我波音787」,隨即遭總統府、外交部發表聲明駁斥,國安局長陳明通在立法院備詢更直言,「懷疑這是認知作戰。」曾任職於聯合報的資深媒體人黃清龍今(29)日在個人Youtube頻道指出,不只這則報導,聯合報這兩天從一版到二版有相關的特稿,「我個人覺得非常不以為然,因為它整個新聞走向、立場是非常偏差的。」

 



聯合報28日在頭版頭刊出一則題為「美豬後對台新目標 美強銷我波音787」的報導,內文指稱,美國聯邦參議院的預算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葛理漢(Lindsey Graham)日前率團訪台的時,曾要求台灣採購波音787;返美之後又再度提及此事,希望台灣盡快宣布購買24架波音787,並說這個高達20億美元(約台幣2352億)的採購案,被視為美國在「美豬開放後」對台灣的新目標。報導進一步指出,葛理漢在台灣發表公開談話時,就曾提到這段內容,但總統府僅在英文逐字稿上呈現,中文版的並沒有這段文字,質疑這是蔡政府「對內、對外」有別的大外宣。

 

黃清龍還觀察到,聯合報的二版頭條又接著報導一篇「聯名特稿」,標題為「堅若磐石 非白吃午餐」,內容指出,從龐培歐到葛理漢「以政促商」、台美關係大外宣,台灣是否應付出代價。

 

相關報導刊出後,總統府、外交部立即做出回應,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強調,台美在各項領域合作緊密,且持續深化;不過,政府在相關產業的推動都基於「專業評估」,必須依法辦理,沒有所謂「強銷」的問題。外交部則認為「強銷」這樣的用語是「惡意重傷」,也提到美國會議員及民意代表關心自己國家的產業發展、替選區產業爭取商機是「民主國家」的常態。陳明通話說得更重,他懷疑這可能是一種「認知作戰」慣用手法。

 

報導遭政府、國安單位駁斥,聯合報也有所反擊。黃清龍指出,今日二版頭條提到,「華航購機案,美國官員在2018年就有關切過,希望台灣能做出正確的事情」;另一則副標題又說,「專家:華航若空巴改波音 成本大增」;還有一篇記者署名的特稿,標題為「不順政府意就是認知作戰」。黃清龍表示,上述連三篇報導很明顯看出,「聯合報的反擊」是針對國安局長陳明通懷疑這是一場「認知作戰」而來的。

 

從「媒體自由」的角度來說,黃清龍並不完全支持政府官員動輒就用「認知作戰」來反駁媒體的質疑,媒體有其天職,有些事情該去報導、提出問題,這都是正確的。那麼為什麼聯合報的報導會被質疑是「誤導對美外交」、「居心叵測」?黃清龍指出,問題在於該篇名為「不順政府意就是認知作戰」的特稿中。

 

該篇特稿指出,台灣從李登輝總統時代,無論購機、購車,講的是高鐵、台鐵這些案子,都有高度的政治性;意即從李登輝開始,台灣跟國外買這些產品,不管是空中的、陸地的產品,都有高度的政治考慮。黃清龍質疑:「這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是從李登輝時代開始的嗎?」

 

黃清龍分享自己先前閱讀《蔣經國日記》時的所聞,裡面就有一些關於台灣在發展核武過程中,與美國在飛機交易上的一些記載。他引述日記內容指出,蔣經國在1978年9月15日的日記記載,「近來美國阻止我發展已有成就之雷射研究,再三衡量之後,決定忍痛接受美方之請求,國內外處境如此艱困,不得不以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的精神處之。」

 

黃清龍分析,日記中所講的「雷射研究」大概就是指核能,台灣過去曾想要自己發展核能,但那是美國跟中國還在對抗的時候,對台灣核能發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到美國決定要「聯中抗俄」的時候,就阻止台灣來發展核武。

 

「這也就是說,台灣的對美外交,不可能完全來照自己的意來想法,這很大一部分要從美中關係來做衡量。」黃清龍接著指出,1978年9月9日蔣經國日記也寫到,當時美國大使來見他,要求中華民國要停止核能研究發展,這段談話談得很不愉快;9月19日的日記又說,這個美國大使的要求無理、蠻橫,而該大使又拖泥帶水說個不停,使他氣憤之情無法壓制,無奈之意行之於外,並責美方自欺欺人,匆匆談話結束,雙方不歡而散,日記也說這是跟美方30年談判的第一次。

 

黃清龍認為,相關的日記內容在在指出,蔣經國對美國「氣歸氣」,但在對美外交關係上,仍「不得不」向美國妥協;而這些內容也反映,聯合報特稿指稱,台灣採購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就有「政治性考量」這是錯的,因為事實上,從兩蔣時代就有這樣的現象,主要的考量都是「對美外交關係」。

 

而回到台灣目前的處境,最大的威脅仍然來自中國,在與中國的角力中,美國仍然是台灣最大的依靠;是更重要的是,美中關係已經從過去的合作,變成全面對抗,在這樣的情況下,黃清龍表示,台灣跟美國鞏固邦交當然要從方方面面來建立,包括雙方的商業利益,例如台積電要到美國設廠,台灣在半導體科技產業需要得到跟美國的配合;更何況台灣的國際外交空間受阻,是否能參與WHA、重返WHO,美國的支持都是重要的關鍵因素;俄烏戰爭之後,美國也不斷強化對台支持。

 

黃清龍:「從這個脈絡來說,兩蔣時代,當時的中華民國必須依靠美國的支持,在國際間或是兩岸,才能有一個抗衡的力量;而今天的台灣雖然是一個民主政治體制,但台灣跟美國國家利益的結盟,絕對不少於兩蔣時代,如果當年蔣經國為了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關係,必須以波音採購取代法國民航機採購,一樣的道理,今天的民進黨政府,也是出自於同樣的考慮,就是為了國家利益。」

 

「我不是說媒體不能披露這樣的事情,我們是做媒體的,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黃清龍點出問題的關鍵在於「新聞的取材」,包括「強銷」或「堅若磐石 非白吃的午餐」等文字,嚴重誤導民眾「台灣可以什麼都不做,就可以得到美國的支持」,等於要告訴大家,「維持與美國的外交關係要付出代價,而他認為這個代價是沒必要的」,這就是最大的誤導,也難怪外交部會認為這是在挑撥美台關係。作為資深媒體人,黃清龍也直言,這一系列背後確實有一種「很難言喻」的偏差。

 

 

圖片來源:翻攝自黃清龍社長關鍵評論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