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推動日本集體自衛權與中國抗衡!張國城回顧安倍晉三大刀闊斧改革歷程

2022.07.28
12:17pm
/ 放言編輯部 呂雲笙

日本2014年開始推動集體自衛權,過去必須要日本的國土遭到攻擊才能應戰,在建立集體自衛權的概念後,只要對日本嚴重的安全威脅,且其他方法無法阻止時,就能夠最小限度的動用國防力量,中國因此開始忌憚日本是不是計畫向外延伸勢力。


日本史上在位最長時間的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後,各界開始回顧安倍政治生涯,安倍在上任後推行許多改革政策,今(28)日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家、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接受寶島聯播網《新聞放鞭炮》專訪,回顧安倍任期內的日本國內外局勢變化,更因為推動集體自衛權,開始讓中國有所忌憚。

 

 



張國城說,安倍以「史上最年輕首相」的頭銜第一次擔任首相時,遭遇閣員屢次發生醜聞,甚至有閣員因為外界壓力而自殺的狀況,因此風評並不是很好,一年的時間就卸任。安倍卸任後還是眾議員,更是派系的重要人物,開始四處訪問,包括美國、台灣、印度、澳洲以及歐洲各國,到台灣拜訪前總統李登輝時,更說過在李登輝身上看到「日本老一輩政治家」的樣貌。

 

安倍卸任兩年後開始由民主黨執政,張國城說,民主黨三任首相雖然都很賣力,但遭逢311東日本大震災令民主黨的聲勢下跌,進而讓民眾產生「老牌的自民黨比較好」這類想法,且安倍曾經說過要建立國家安全體制的政見讓日本國民認為他相當有遠見,因此在311後安倍再次擔任首相,執政手法相比第一次任期更加保守穩健。張國城補充,當時安倍重用和歌縣眾議員二階俊博,接受他的提議,主打農村觀光化、活化,進而發展國內與國際觀光,重新鞏固自民黨在農村的聲勢,也成為後來台灣地方創生的範本。

 

安倍在經歷311震災後發現日本因為憲法第九條,無法建立陸海空軍,也沒有交戰權,儘管有自衛隊也受到許多限制,且適逢習近平上台,中國形象轉為好戰,向南海擴張軍事力量。日本開始警覺中國勢力,2014年開始推動集體自衛權,過去必須要日本的國土遭到攻擊才能應戰,在建立集體自衛權的概念後,只要對日本嚴重的安全威脅,且其他方法無法阻止時,就能夠最小限度的動用國防力量,中國因此開始忌憚日本是不是計畫向外延伸勢力。

 

除了自衛權以外,張國城談到,安倍也改變當時大臣任期較短的慣例,時任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因此在任將近9年,令外交事務推行有一致性,讓其他國家更有協商的誠意。並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有進展的同時,也防堵技術被竊取的可能。

 

被問到安倍辭職的原因?張國城分析,雖然有健康因素,安倍仍有東山再起的計畫。更推論當時川普為了落後的選情展現對中國相當強勢的作風,因應國際情勢日本一定要加入,但又不想影響與中國的關係,因此辭職去製造政權輪替的空窗期。安倍將舉行國葬引發日本國內議論,主要是日本國情認為政治人物就是公僕,遇刺算是因公殉職,並不是因為像台灣人如此推崇安倍的正面形象。

 

 

 

圖片來源:新聞放鞭炮、八旗文化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