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騰焰飛芒
放.高論
騰焰飛芒

【騰焰飛芒】破除高虹安魅惑術、柯文哲寄生術

2022.12.15
17:38pm
/ 孫瑋芒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和高虹安同是台灣升學主義的產物,徒有傲人學歷,法律觀念欠缺。

 

九合一大選後,司法正義伸張。民眾黨新竹市長當選人高虹安涉貪,她的立委辦公室15日被檢調搜索,她和男友李忠庭等被告被調查局幹員約談到案。

 



「史上最離譜候選人」高虹安

 

高虹安的立委辦公室內帳在選前被周刊踢爆後,她安撫昔日助理說「會有人搞定司法」。她至少4次找來前後任助理意圖串供,宣稱「案子絕對不會有事」。她涉案在先,又無視教唆偽證刑責,目無法紀,囂張至極。

 

高虹安選前被爆出涉及連串弊案,在「帶病參選」情況下,仍然當選。這個現象,可以理解為新竹市選民在「討厭民進黨」氛圍之下所作的選擇。選舉的激情是一時的,區域性的,而法律是社會普遍共識,國家的法治基礎不容被一個人、一個政黨破壞。

 

民進黨資深立委柯建銘在選前說,高虹安是「集所有不可能選舉條件於一身的史上最離譜候選人」。除了博士論文涉抄襲、任職資策會期間涉及背信、立委任內涉及詐領助理費,高虹安的競選訴求竟然是自居商業鉅子「宣董」、「郭董」的代理人,不知迴避政商利益輸送之嫌,是她另一個「史上最離譜」。

 

台灣社會產生了像高虹安這樣的菁英,代表著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高虹安成為一時的人生勝利組,顯示我們的防弊機制未及時發揮作用。台灣斷不能坐視這種政治人物繼續得意張狂,做負面示範,讓年輕人學樣。

 

在資策會偷取公家資源,在鴻海狂蹭郭台銘乃至為之寫書用作自我宣傳,在立法院把助理費花在私人用途,高虹安的生存發展模式,有如俗稱「吸血鬼魚」的七鰓鰻。這種古老魚形動物又名八目鰻,有著圓盤形的嘴,上面長滿層層尖牙,舌頭上長著角質齒,牠用尖牙扎進其他魚類身體,用齒舌刮出肉洞,由此吸食寄主的血液。被寄生的魚留下傷口,生長遲緩,有時被吸得只剩骨架。

 

高虹安在鴻海領高薪,參選市長時申報財產有1465萬元存款,又不是很穿窮,為何連數十萬的助理費也要貪,洗個頭、搭個計程車也使用公積金?她的人格屬於「剝削型人格」,極度利己,凡是她認為應得的,若沒有得到,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痛感。在她的世界觀裡,助理費也是立委應得的,所以公私不分,錙銖必較。

 

高虹安有個人才具,善於表演,是她的成功因素之一。她的理工人身分,在許多民眾心中優於文法科。她在臉書不時貼出網美照。到了談話節目、造勢場子,她口條清晰,反應機敏,網友誇她「聲音好聽」。民眾黨新竹縣黨部前執行長林冠年上個月在臉書貼出高虹安在新竹市跑攤影片,她手持麥克風,以流利的歌喉唱著《含淚跳恰恰》,同時周旋在圍桌用餐的眾賓客之間,和人握手。私底下,高虹安脾氣很壞。她被傳出日前在民眾黨內部會議中,就公積金爭議,當著黨主席柯文哲的面飆駡秘書長謝立功,痛責他不該對外發言。

 

誠如高虹安在書中自述,她具有「兩面性」。若是把她所作所為去脈絡化,不能看穿她的兩面性,只看她一時討喜的表演,是很容易被她魅惑的。

 

司法界需傳達明確訊號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和高虹安同是台灣升學主義的產物,徒有傲人學歷,法律觀念欠缺。上個月九合一大選前,高虹安的一名前助理在政論節目聲稱,每個民眾黨不分區立委都必須捐一個助理給民眾黨團用,民眾黨前中央委員張益贍證實這是柯文哲所要求。在選後,民眾黨高雄市議員落選人李佳玲、2020年區域立委落選人敖博勝先後踢爆:黨部主管在選前要求他們簽署回捐薪水給黨部的承諾書。民眾黨「國庫通黨庫」涉及系統性犯罪,種種訊息指向柯文哲是主使者。

 

柯文哲有如吸血鬼王,新人接受他的價值觀入黨,有如被鬼王咬了一口成為吸血鬼,然後再去吸其他人的血──掏國庫通黨庫,並回頭把人血貢獻給吸血鬼群體。少數個體比較強大,被鬼王咬過而沒有成為吸血鬼,挺身扮演吹哨人,揭露不法。

 

柯文哲是否為貪汙罪共同正犯,有待司法單位調查釐清。韓國前總統朴槿惠也是理工人出身,在總統大選得票過半,上任後涉嫌收賄868億韓元、濫權等,先是被憲法法院彈劾下台、首爾中央地區法院裁定收押,最後在2021年1月被韓國大法院終審判處20年有期徒刑。韓國司法界連總統也嚴辦,鄰國對台灣做出最新啟示。柯文哲不過是市長兼黨主席,不要自恃身分顯要,以為台灣司法單位不敢辦。

 

破除高虹安的魅惑術、柯文哲的寄生術,端正民眾的價值觀,就在台灣司法界這一役。2024年大選是否會重演因「討厭民進黨」而不顧是非現象,無法逆料。司法界需要傳達一個明確的訊號,那就是選票不敵傳票,當選證書不敵判決書,法律高於政黨好惡。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高虹安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孫瑋芒
自由作家、攝影人,出版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特約作家、報社編務主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