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桑梓散步
放.高論
桑梓散步

【桑梓散步】萊園有春色

2023.02.16
10:29am
/ 李拓梓

萊園創於1836年,本是清治時期中了舉人的林家前輩林文欽中舉,建來孝順母親、頤養天年的花園,幾代後成為林家的招待所,接待五湖四海的好友,然而戰後林獻堂東渡日本,萊園也不再風光,直到九零年代台灣民主化後,萊園才在林家後人整建下重現風華,讓後人們有機會再次感受當年郭雪湖來此走訪,繪製「萊園春色」的風景與心情。

 

前幾年在北師美術館見著郭雪湖一幅「萊園春色」頗為喜愛,便想著有機會到台中時應跑一趟霧峰,看看現在的「萊園」樣貌如何。去年過年前夕,工作剛好有個空擋,便驅車前往,先跟著導覽員進林家花園走走,再徒步前往在林家創建的明台高中校內之「萊園」一訪。

 



萊園的過往榮景

 

霧峰林家花園是林獻堂家族的故居。林獻堂家族多年來耕耘鄉梓,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倡議殖民地下的台灣人權利,頗受各方敬重。萊園創於1836年清治時期,本是中了舉人的林家前輩林文欽中舉,建來孝順母親、頤養天年的花園,名喚「萊園」,則是引老萊子彩衣娛親為典。

 

幾代後,萊園成為林家的招待所,接待五湖四海好友。其中最有名氣的客人,便是推動清國百日維新失敗後東渡日本的梁啟超。此前林獻堂曾在日本見過梁啟超,詢問中國政情與殖民議題,梁啟超告訴他中國自顧不暇,三十年內絕無可能幫助台灣,啟發了林獻堂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想法。

 

1911年梁啟超訪台,在萊園的「五桂樓」和台灣知識份子們促膝長談,也和「櫟社」詩友在此吟詩唱和。流亡海外的梁啟超對林獻堂有基地、有同志的生活頗為欽羨。後來林獻堂推動台灣文化協會時,三度在萊園舉辦「夏季學校」,邀請全島有智之士會聚一堂學習新知、共議時局,可惜後來文協因為左右立場衝突而分裂,夏令營也跟著停辦。

 

不過林獻堂和他的家族成員們,並沒有因為文協分裂,就停止倡議台灣人權利。林獻堂的兒子林攀龍以母親楊水心的名字為號召,從1932年起另組「一新會」,把夏季學校時代學員有男有女,平等共學的精神帶入一新會當中。「一新會」以男女平等為精神,不僅會員有不少女性,每週的「日曜日演講會」,講師一定男女各一,作家楊逵的太太葉陶就曾經到一新會講「文學與婦女問題」。當然一新會的講題也不見得都這麼嚴肅,有關幼兒教育、妊娠衛生、旅遊分享,都是當時很受歡迎的主題。

 

一新會每年三月十九日會慶,連續三日舉辦慶祝活動,受邀的一新會的會員們和霧峰要人,會一起到林家美輪美奐的福州戲台「大花廳」舉辦祝賀和演講會。同時也在附近的一新會會址舉辦各項園遊會、花燈、遊行和煙火等活動,這時的林家也必然日日貴客盈門,霧峰街上人潮絡繹不絕,是為當地一大盛會,這樣的榮景直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一新會才在當局壓力下無疾而終。

 

郭雪湖和「萊園春色」

 

郭雪湖到「萊園」的時間大約是1935年,還是一新會相當活躍的時間。此前一年他在台中州立圖書館(現在的合作金庫台中分行)辦展,邀請了大前輩林獻堂出席。林獻堂不旦欣然應允,還買了一張畫,也開啟了郭雪湖次年能夠拜訪萊園的契機。當時郭雪湖已經在畫壇頗有名號,也是台展不需要經過推薦就能展出的「無鑑查」(免審查)畫家,作品「圓山附近」、「南街殷賑」都是名聞遐邇的代表之作。

 

郭雪湖在後來幾年中,幾度拜訪萊園,在那留下不少素描畫稿。1939年他推出「萊園春色」參與該年的「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亮麗的顏色、平穩的構圖,也受到不少好評,只是展出背後的過程也有不少波折。

 

1938年起,過去由台灣教育會主辦的重要美術展覽會「台展」停辦,改由總督府文教局主辦「府展」來取代。彼時中日戰爭已經爆發,總督府強力介入美術展,當然也是希望美術可以為帝國服務,尤其是曾受中國統治的台灣,更應該要嚴控思想,把過去「台展」鼓勵本島特色的南國小清新風格,一變為愛國愛軍的雄壯氣氛。總督府方面更一度想把行之有年的「無鑑查」制度取消,引來李梅樹、李石樵、郭雪湖等台籍畫家的抗議。

 

後來總督府從善如流,繼續推動免審查制度,只是並未親臨戰場的台灣畫家們,在改制初期對當局倡議的「時局色」果然適應不良,推薦的作品仍如過去,偏向南國小清新,讓急著要把帝國擴張的方向拿來干預藝術的總督府頗有微詞。郭雪湖的「大後方的守護」(銃後の護り)是第一屆「府展」的推薦作品,描繪在後方踩著織布機的少女,就被審查人,本是擅長山水,但被陸軍徵召去畫戰爭畫的山口蓬春批評「感情不夠」,想當然爾,應是不夠愛國之意。

 

不過到了第二年,已經有十年台展「無鑑察」資格經驗的郭雪湖,以「萊園春色」作為第二屆府展的無鑑查作品,等於是完全不管戰爭的事,再次回到過去台展鼓勵的台灣特色、寫生風格。不僅如此,他畫的還是以啟發本島人智識為核心的大本營萊園,不知道算不算是他對於殖民者的小小反抗。

 

戰後林獻堂因為政治因素東渡日本,萊園也不再風光,直到九零年代台灣民主化,本土意識再興,萊園才在林家後人整建下重現風華。九二一地震時,霧峰距離震央不遠,林家花園和萊園都損傷慘重,最具代表性的大花廳、五桂樓都垮了,也所幸林家後人的堅持,大花廳與萊園終究有機會以復舊之姿重建,讓後人們有機會再次感受當年郭雪湖來到林宅走訪,繪製「萊園春色」的風景與心情。

 

只是,戰後避走東瀛的人可不止林獻堂。在台灣的郭雪湖其實也因為受當年「正統油畫之爭」的波及,以及長子郭松棻在海外保釣被列入黑名單,最終避走日美,希望躲開仿若新殖民者的國民政府為藝壇和社會帶來的紛紛擾擾。

 

我去的那一天正逢春暖,萊園旅客幸運的不多。坐在飛觴醉月亭前看著五桂樓,忍不住又去查了一回「萊園春色」的樣貌,想起梁啟超、想起郭雪湖,也想起曾為這座樓的主人林獻堂等人,是如何以奉獻之心為理想奔走,而後卻又為何避走海外的百般無奈。

 

 

圖片來源:郭雪湖基金會臉書、台中觀光旅遊網;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