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政軍杰論
放.高論
政軍杰論

【政軍杰論】台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下水 對中國外交軍事封鎖的突破

2023.10.02
12:05pm
/ 吳明杰

當然,由於潛艦下水測試過程有高度安全風險,這也是潛艦國造下一階段的重大挑戰,「海鯤艦」確實也必須要經過高標準的安全測試,才能擔負戰備任務,所以並非沒有任何可以質疑和進步的空間。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在九月28日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這不僅是台灣國防自主向前跨進的一大步,也代表台灣已突破中國在外交上的層層打壓圍堵成功獲得國際技術奧援,同時意味台灣將有更強的軍事能力得以突破共軍在軍事上企圖對台的包圍和封鎖。

 



潛艦的功能

 

靜音性能優越的潛艦,在水下如同匿蹤,加上反潛不僅成本更高,要成功獵潛也非常困難,這讓潛艦這種特殊武器在戰時擁有高度的存活率。而一旦台灣擁有一定數量的潛艦,對於中國艦隊在戰時出島鏈從台灣東面包圍封鎖台灣的意圖,以及對美、日馳援台灣的海上兵力進行反介入的作戰計畫,絕對是一大威脅和阻礙,更將會打亂和破壞北京原本想像中的犯台計畫。

 

也因此,北京長久以來就透過各種外交壓力手段,千方百計阻攔所有台灣可能獲得軍售、商售潛艦和潛艦國造技術的國際管道。結果沒想到,台灣竟可突破對岸在國際上的層層阻攔,並在短短時間就真的造出首艘國造潛艦,對此,北京怎可能不透過各種途徑對台潛艦國造窮追猛打?這點,從中國內部和特定台灣親中媒體連日來對「海鯤艦」持續批判,甚至嘲諷「海鯤艦」下水典禮只是「乾洗」或「政治下水」可以獲得印證,而這也正代表北京對台灣擁有更多、更強的潛艦戰力存在高度顧忌。

 

針對「海鯤艦」為何在下水典禮並未真正下水?台船和海軍人士指出,潛艦造艦工程不同於一般水面艦,水面艦傳統上完成船殼後即可下水進行艤裝工程,但潛艦裝備是由內而外裝配完成,在進行封殼後是否隨即下水進行「浮船」HAT泊港測試,每個國家和船廠有各不同考量而有不同做法,並沒有一定要在潛艦封殼後隨即下水才能進行系統測試。

 

而台灣海軍當時規劃就是把「下水典禮」當成重要的造艦工程「管制節點」,舉行下水典禮代表的是造艦工程本身已算完成,僅有電瓶和潛望鏡須等到下水浮船後才進行安裝;另台船未讓「海鯤艦」如同日、美新造潛艦在下水典禮時直接下水,較特殊的考量在於避免機敏的造艦人員曝光,加上艦上機敏裝備也可透過岸基設施測試,所以未讓「海鯤艦」隨即下水而選在海昌工廠內進行系統測試,這同時也能降低工程風險。一旦台船和合約商完成裝備系統測試後,將會下水浮船進行SAT出海測試,時間點已訂在2024年四月一日。

 

潛艦下水的規劃

 

其實從台船和海軍內部有關「海鯤艦」下水測試的規劃,即可看到台灣潛艦國造面臨的特殊艱難和挑戰,無論是從一開始尋求技術商源,到後來紅區裝備的獲得,都須想辦法繞路或突破中國在外交上的圍堵和打壓,甚至和北京進行諜對諜;加上在中國持續對台滲透下,連在台灣內部也需層層保密,以防北京除了在國際上從中作梗,還會透過在台親中勢力全力阻攔,最後又導致潛艦國造像先前美國對台軍售八艘柴電潛艦案一樣胎死腹中。

 

因而台灣在潛艦國造的造艦過程和工作節點的管制上,原本就比任何國家要來得困難,更不能拿來和其他傳統潛艦造艦大國的美、德、日相比,也無法和直接公開要潛艦國造並獲得各國爭相技術支援的澳洲等國家相提並論;加上台灣過去未曾有國造潛艦的實際經驗和技術,現能夠突破中國層層圍堵獲得包括潛艦設計圖等多國技術奧援,甚至前所未見的成功整合包括台灣在內的數國、千以百計的主、次裝備系統,已經難人可貴。

 

當然,由於潛艦下水測試過程有高度安全風險,這也是潛艦國造下一階段的重大挑戰,「海鯤艦」確實也必須要經過高標準的安全測試,才能擔負戰備任務,所以並非沒有任何可以質疑和進步的空間。但如果只是一再對下水典禮潛艦為何沒下水等問題做文章和打轉,或提出「海鯤艦」為何帆罩不平整這類外國潛艦普遍存在的非關安全問題,若非雞蛋裡挑骨頭,那背後的動機就不免可議。

 

因為任何真正關心和支持台灣國防的人,看到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能夠順利成型曝光,都清楚在中國的圍堵和台灣有限的資源環境下,是經過千辛萬苦才能有這樣的成績,不僅喝采都來不及,怎還會用和中國相同的角度批判台灣潛艦國造的成果?除非,這些人和北京一樣,見不得台灣擁有更強的國防實力能夠保衛自己。

 

 

圖片來源:國防部發言人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吳明杰
中山大學政研所碩士,曾任自由時報政治組副召集人、中國時報撰述委員、壹週刊資深記者,現為自由作家。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