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零日攻擊》登上路透社!半數劇組因恐懼中國影響選擇匿名,未上映就直擊台灣影視在中國壓力下的自我審查

2024.12.23
19:00pm
/ 放言編輯部 林可妮

鄭心媚透露:一半以上的劇組人員選擇在片尾名單中匿名,原因是擔心影響日後在中國的工作,或危及目前在中國工作的家人安全...即使創作者身處自由民主的台灣,仍難以完全擺脫來自北京的審查影響。

 

台劇《零日攻擊》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為架空背景,探討台海戰爭可能帶給台灣社會的挑戰與不安。這部極為罕見、以中國對台灣侵略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在題材上直面兩岸敏感議題,成為國際影視圈熱議的焦點。自籌備以來,包括CNN、BBC、日本NHK、《紐約時報》、《法蘭西24》、《華爾街日報》及日本《讀賣新聞》等國際外媒均紛紛報導,強調該劇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的特殊意義。而今(23)日,路透社也發布報導探討此劇,揭露《零日攻擊》製作背後的挑戰與壓力。

 



《零日攻擊》以詩單元劇形式呈現,全劇共十集,每集60分鐘,通過不同角色的視角詮釋「戰爭威脅下的台灣」。該劇由高橋一生、連俞涵、杜汶澤等實力派演員領銜主演,融合人性探討與現實政治背景,不僅反映出台灣在地文化的多樣性,更對當前全球局勢提出深刻思考。

 

半數劇組人員要求化名 敏感題材下的壓力

 

路透社報導指出,《零日攻擊》的製作過程因其敏感題材而困難重重。製作人兼編劇統籌鄭心媚透露,有一半以上的劇組人員選擇在片尾名單中匿名,原因是擔心影響日後在中國的工作,或危及目前在中國工作的家人安全。此外,部分導演與幕後人員甚至在最後一刻退出劇組,無法承受來自中國市場的壓力。

 

鄭心媚在採訪中直言:「台灣不就是一個自由創作的環境嗎?我們卻在影視呈現上處處被掣肘、處處自我限縮。」在自由民主的台灣,影視創作本應無所畏懼,但現實是,許多創作者因無形的恐懼選擇自我限縮,這是一個需要被正視的現象。

 

「沒有自由,就不是台灣」

 

鄭心媚表示,「我們的自由得來不易」,不應該因恐懼中國而輕易屈服。《零日攻擊》的前導片內容,其中一段場景:台灣總統在國家危機中向全國直播喊話:「當台灣面臨空前考驗,台灣人民不分族群黨派,唯一的選擇就是團結。我們永遠相信,沒有選擇,就沒有我們,沒有自由,就不是台灣。」然而,這段演講被中共官媒的插播打斷,畫面上出現一位微笑的主播,呼籲台灣人民停止抵抗,並要求舉報「隱匿的台獨分子」。

 

該場景不僅巧妙呈現台灣在極端情勢下的心理掙扎與社會韌性,也讓全球觀眾重新審視戰爭威脅下的自由價值。自預告片釋出以來,觀看次數已突破百萬,國內外討論熱烈,既有對其深刻議題的讚賞,也有來自不同政治立場的批評聲浪。

 

台灣創作者面臨來自中國的審查壓力

 

這部劇集的製作過程充分展現了台灣影視產業在面對中國壓力時的掙扎與挑戰。路透社在報導中提到,《零日攻擊》不僅是台灣創作者對自由價值的堅持,也是對影視創作「自我審查」現象的破局之作。

 

中國影視市場規模龐大,台灣藝人因語言和文化的相近性在當地頗具吸引力。然而,鄭心媚提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頻繁在台周邊進行大規模軍事活動,威脅日益迫近,「我們必須正視這個現實,而不是選擇視而不見。」即使創作者身處自由民主的台灣,仍難以完全擺脫來自北京的審查影響。北京常以政治意識形態為標準,點名批評特定台灣藝術家,並威脅將不合作者列入黑名單,對台灣影視創作施加無形壓力。

 

擁有記者背景的製作人鄭心媚、曾親歷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羅景壬導演、以及投身太陽花學運的吳季恩導演……這些深刻了解台灣自由價值的創作者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上,用行動捍衛這片土地得來不易的自由意志。

 

該劇在選角、資金籌措與場地租借等方面均面臨重重阻力,但製作團隊仍選擇直面挑戰,完成這部充滿社會使命感的作品,試圖喚醒觀眾對台海議題的關注,並激發更廣泛的自由創作討論。

 

國際媒體熱議 《零日攻擊》2025年春季上映引期待

 

路透社的報導指出,《零日攻擊》以其獨特的題材和高水準製作,已成功吸引國際目光。此前,CNN、BBC、《紐約時報》及其他外媒亦紛紛報導該劇,分析其在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的意義。該劇透過多視角敘事,將個人的掙扎、人性的光輝與戰爭的殘酷交織,打造出一部極具深度的台灣影視作品。

 

《零日攻擊》預計於2025年春季後正式上映,作為台灣歷史上耗資最高的影視作品之一,將如何在國際舞台上持續發聲,值得全球觀眾拭目以待。製作人鄭心媚強調:「希望透過這部作品,提醒台灣人珍惜自由,也讓更多人正視戰爭威脅的現實。」

 

《零日攻擊》以中國侵台為主題,尚未上映便直面台灣影視創作在中國壓力下的自我審查現象,挑戰禁忌。

 

路透社完整報導(點我看全文)


 


圖片來源:零日攻擊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