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些查核機構,並非中立客觀。他們和一般媒體一樣,帶有政治傾向,卻刻意扮清高,以「事實查核」之名發表意見...
臉書母公司Meta宣布將結束在美國的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這是美國保守派的勝利,也言論自由的勝利。
釀過多冤獄、「臉書監獄」解禁
即將擔任Meta全球事務總裁的著名共和黨人喬爾•卡普蘭 (Joel Kaplan)1月7日在Meta官方部落格寫道:「太多無害的內容受到審查,太多人發現自己被錯誤地關進了『臉書監獄』,而當他們受到如此對待時,我們往往反應太慢。」
卡普蘭承認臉書先前的審查機制造成很多「冤獄」,仍然有媒體人希望臉書扮演「真理部」,以獨裁方式對廣大用戶決定何者為真理。菲律賓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名記者雷莎(Maria Ressa)8日向法新社表示,「未來將極其危險」,Meta將創造一個「沒有事實的世界」,「一個適合獨裁者的世界」。
臉書的自動化審查系統早已成為獨裁者,我們被獨裁了多年,雷莎渾然不知。卡普蘭在文中承認「我們一直使用自動化系統來掃描所有違反政策的行為」,承諾「要求多名審閱者達成決定才能刪除某些內容」。
臉書將改由社群用戶自行標註可能含有假訊息的貼文,這是仿效X平台的「社群備註」(Community Notes)機制。X平台並沒有「極其危險」,也沒有進入假訊息、非法訊息泛濫的無政府狀態。何況,臉書的《社群守則》仍在運作。
Meta這個改變也是斷人財路,料想事實查核行業會不高興。美國《時代》雜誌1月8日報導,據Poynter(波因特學院)資料,2023年,與Meta 的事實查核合作夥伴關係,佔事實查核組織總收入的45% 。
卡普蘭提出「臉書監獄說」,我有幾篇在美國大選期間發出的貼文,到目前仍在獄中,都是不利時任民主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華茲的消息。
在大選充滿偏見的「事實查核」
2024年9月22日我的一篇貼文,情況最離譜。簡單地說,我引述美國政治學者 Josiah Lippincott 當時預測「川普將以贏得每一個搖擺州贏得總統大選,也會贏得普選」,查核機構《今日美國》居然以2020年11月12日針對當年大選結果的查核報告,套用在這篇2024年大選結果預測,張冠李戴,還把我的貼文遮蔽圖片、貼上「不實資訊」標籤。
這起烏龍核查,我懷疑是卡普蘭所說用「自動化系統掃描」造成。這就是菲律賓籍記者雷莎所堅持的「獨立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
我的冤獄算是輕刑。台灣有反紅藍粉專,長期辛苦經營,累積數以萬計粉絲,被臉書永久封鎖帳號,判了死刑,未見明確交代原因。
美國主流媒體所謂的「事實查核」,特別在大選期間,充滿了政治偏見。
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29歲時與前舊金山市長威利•布朗的婚外情被翻出。路透在當年10月14日發表「事實查核」(標題為Fact check: Kamala Harris and Willie Brown had a relationship over a decade after he separated from wife),指出「聲稱賀錦麗『與已婚男子有染』在技術上是真實的。但考慮到布朗已經與妻子分居十多年,這種說法有誤導之嫌。賀錦麗和布朗的關係並非秘密,他們曾以夫婦身分公開露面。」
儘管布朗已和妻子分居,賀錦麗和並未離婚的布朗形同夫妻,算不算婚外情,屬於道德評價,是見仁見智的,路透卻以「事實查核」為賀錦麗辯護,真是笑話一椿。
類似情況在2024年美國大選重演。大選新聞明顯挺民主黨的美聯社,7月23發表事實查核(標題為FACT FOCUS: A look at false claims around Kamala Harris and her campaign for the White House),針對「賀錦麗因與加州政客威利•布朗這位已婚男子有染而出道」之說,提出所謂的「事實」:「這缺少一些重要背景。布朗在交往期間與妻子分居,這並非秘密。」
美國這些查核機構,並非中立客觀。他們和一般媒體一樣,帶有政治傾向,卻刻意扮清高,以「事實查核」之名發表意見。
Meta董事長兼執行長祖克柏日前在影音聲明中承認,「事實核查人員的政治偏見太大,破壞的信任比他們創造的信任還要多。」
查核員也會犯錯
在台灣,和臉書合作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只能當做一家媒體看待,沒有特別之處。
我2024年8月6日發出【影音中的草包賀錦麗】貼文,附上賀錦麗受訪語音為證,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臉書貼上「缺少背景資料」標籤,連結的查核報告說我的貼文是「傳言僅擷取節目專訪片段內容,刻意刪除賀錦麗後續發言的完整語境與脈絡;因此,為『錯誤』訊息」。
我引述的事實並無錯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卻嫌我引述得不夠多,由此斷言我的貼文是「錯誤訊息」。
我再怎麼辯解,總有人會認為:你的臉書文被事實查核機構貼上標籤了,你一定有問題。
和一般媒體人一樣,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員也會犯下專業知識不足,或是生活常識不足的錯誤。
該中心網站2022年8月9日「事實查核報告#1849」提到,「專家說,花蓮和平電廠後的山脈為中央山脈」。和平電廠後的山脈是海岸山脈,這位專家犯下常識性錯誤,該中心照登。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3年10月5日「事實查核報告#2632」,引述某位大學教授宣稱的實驗結果,做出結論:「專家表示,噴殺蟲劑並不能防止虎頭蜂攻擊」,幾位網友在網站留言吐槽,有人質疑「教授穿防護衣,慢手慢腳的攻擊虎頭蜂,這樣的實驗有什麼參考價值?」
完登百岳和小百岳的「台灣登山王」羅明原,2024年8月在媒體分享20年來在山中遭遇虎頭蜂的經驗,指出對付虎頭蜂用殺蟲劑非常有效。登山家的實戰經驗,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結論相反。在這個議題,你認為誰比較專業?
簡單的議題,例如「台北昨天下了雨」,真相是板上釘釘,沒有爭議,事實查核是可行的。至於複雜的政治、社會議題,任何人都應虛懷以對,不以無上權威自居。德國哲學家尼采主張:這世界只有視角,只有詮釋,所謂真理是人類主觀的建構。
查核機構在自家網站進行事實查核,可視為一家媒體的意見發表,應和其他媒體的報導以同等地位接受公評,包括好評與負評。藉著和臉書的合作關係扮演台灣的「真理部」,給用戶貼標籤,則是對言論自由的傷害;查核報告本身也可能成為假訊息來源,我上面舉出兩個例子為證。
台灣臉書用戶對審查貼文主事者的親共傾向,嘖有煩言。馬斯克在2022年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後,解散了推特董事會,其中包括華裔董事李飛飛。李飛飛有紅色背景,被質疑指帶動推特「染紅」。期待新上任的Meta全球事務總裁卡普蘭也能大刀闊斧做這方面改革。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Mark Zuckerberg臉書,meta臉書,臉書官網;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