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騰焰飛芒
放.高論
騰焰飛芒

【騰燄飛芒】75人聲明有共產黨腔調,全民擦亮眼反擊認知戰

2025.03.27
17:31pm
/ 孫瑋芒

75人《聲明》睜眼說瞎話,指稱「戒嚴時代的思想審查機制已經快速降臨台灣上空」...

 

「我們呼籲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中研院士陳培哲等75人3月26日發表《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聯合聲明》,末段使用了中共恫嚇台灣的話術,相當刺眼。

 



75人聲明口氣如國台辦

 

中共每向台灣喊出「懸崖勒馬」,意在恫嚇。

 

「我們正告民進黨當局: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執迷不悟死路一條。」3月9日中國兩會期間,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謙談到共軍對台進行軍事恫嚇,如此表示。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024年5月29日談到共軍「聯合利劍-2024A」演習:「如果其(民進黨政府)不知懸崖勒馬,只會將台灣推向災難深淵。」

 

75人《聲明》竟然呼籲民進黨政府「放棄現行抗中保台路線」,那口氣像是國台辦發言人呼籲「民進黨當局放棄台獨」。

 

參與連署《聲明》的左翼人士表示,「不排除會有維權抗爭活動」。「維權抗爭」一語,隱含威脅。

 

台灣同時面臨了外部敵人和內部敵人的威脅。內部敵人因武統中配被廢止居留證事件而集結。和中共一樣,他們利用台灣民主體制的脆弱,打著「言論自由」大旗,為倡導消滅台灣民主體制的言論護航。

 

《聲明》提到,「亞亞在大陸抖音網站上發表批評民進黨的視頻可能令一些人不舒服,但這都是屬於言論自由範疇」。

 

台灣戒嚴?睜眼說瞎話

 

我不要去這些人設定的戰場,以判例來談論「限制言論自由」的法理依據。政府並未對「亞亞」科以刑責,處置三名武統中配的方式,只是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做出行政處分。

 

據《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第14 第1項第4款,已許可居留者,有下列情形,廢止依親居留許可:「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從這一陣子「亞亞」所引發的社會紛擾來看,她對「社會安定」的危害,是已經發生的事,而非止於疑慮。

 

「亞亞」離台的方式,可謂受到禮遇,直到進入登機門之前,仍可在媒體簇擁下發聲。她在福州長樂機場落地,隨即被一群男女便衣人員帶走。75人不向中共呼籲保障「亞亞」的言論自由和人身自由,欺善怕惡。

 

假設人在中國的台灣網紅上抖音發影片,盛讚國軍演習,並聲言:「也許明天早上起來,神州已經插滿了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想想都讓人開心」,中國當局將以「煽動顛覆國家罪」將這名網友投獄,刑期是5年以下。而且,人自此消失,休想開記者會抗爭。

 

75人《聲明》睜眼說瞎話,指稱「戒嚴時代的思想審查機制已經快速降臨台灣上空」。《聲明》發起人之一,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表示,「現在民進黨政府執政下的思想審查,已更勝戒嚴時期」。

 

我在戒嚴時期活了將近半輩子,如果一群人發聲明反對國民黨政府處置「為匪宣傳」,這些人統統會被抓起來。

 

彭明敏案(1964年)是因言獲罪的顯著案例。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共同草擬《台灣自救運動宣言》,在印製階段遭人檢舉而被北市警局逮捕。次年,國民黨政府依叛亂罪將彭明敏判刑8年,謝聰敏10年,魏廷朝8年。

 

在戒嚴時期,情治單位滲透大學、高中,物色學生作為「細胞」布建。教師若在課堂上批評政府,被「細胞」記錄提報,下場可能是失去工作或入獄。哪像現在,反政府的左派學者分布於中研院和若干大學,北一女教師區桂芝還可以先後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央視(CGTN)專訪,以不實根據批評政府。

 

亞亞真的不是普通媽媽

 

《聯合報》27日「新聞眼」配合75人《聲明》談亞亞案,文中說:「劉振亞只是一介手無寸鐵的平民」。《聯合報》不是裝傻,就是搞不清狀況。內政部長劉世芳25日已言明「亞亞並不是普通媽媽」,「可看見發動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0日當眾播出「亞亞」鼓吹武統影片,該版本是由國台辦旗下「中國台灣網」轉貼。

 

「亞亞」鼓吹武統或促統(促併吞)影片,國台辦旗下「中國台灣網」去年轉貼了7則,她與國台辦的合作關係昭然若揭。比對「亞亞」接受台媒專訪影片,她的臨場反應並不機敏,詞彙量、訊息量較少。她那些促統短片,口白緊湊、訊息密度高,合理推斷有中國官方專人擬稿。對於台灣,「亞亞」就是中共認知戰的尖兵。身為網紅,她鼓吹武統的抖音影片,足以在中國帶起武統風向,對台灣的安全構成威脅。

 

面對中國無日無之的文攻武嚇,台灣當前最重要的事,是展現全民自我防衛意志,從而爭取國際盟友支持。當中共經由代理人和在地協作者對台灣大舉發動認知戰,我們必須反擊一切敵人,捍衛我們的民主、我們的家園。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孫瑋芒
自由作家、攝影人,出版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特約作家、報社編務主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