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的國際局勢中,「兩邊討好」已成過去式,「清楚立場」才是最大的保護傘!如科技專家杜奕瑾強調,台灣若要繼續站穩全球科技戰略高地,必須建立在全球可信任基礎。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布暫緩對多數國家的對等關稅,唯獨對中國關稅累計拉高至145%。川普想等北京主動來談。習近平卻選擇加碼對槓,將對美關稅從84%提高到125%,表明奉陪到底,絕不屈服。
目前美國已經跟各國展開關稅新協議的協商,台灣和以色列同為第一批談判對象,已進行第一階段會談,接著是越南,本週將和日本和南韓談判。新關稅協議將低於川普一開始對各國提出的對等關稅,如果川普能在這90天內,達成各國雖不滿意但尚能接受的新關稅協議,進而在國際上形成一個新的孤立中方的經貿大氣候,將對習政權形成極大壓力。
取締中國商品「洗產地」
中國本來依靠一大批中間地帶的國家偽裝成「原產地」,去系統性傾銷美國,現在川普已經明確警告這類國家不可以再為中國巧立名目提供「白手套」服務,否則會被一視同仁看待。例如越南已表明將取締中國商品在越南改貼標籤、洗產地,還將加強控管敏感高科技貨品輸中。越南如此,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會跟進,中方在東南亞轉口貿易優勢,將被美國徹底封鎖。
檢討關稅戰第一回合,學者沈旭輝認為,川普透過同步對世界各國一視同仁地極限施壓,很快就逼使幾乎所有重要國家都即時和美國展開談判,而且不只是談關稅,而是一籃子的談所有問題,並採取一對一的雙邊會談。換句話說,這些國家都已無視 WTO 的存在。存在多年的多邊關稅協定可謂一朝破功,這是雙邊主義取代多邊主義的里程碑。經此一役幾可斷言,在可見將來,跟進美國主動退出 WTO 的國家相信陸續有來。
另外,川普宣告對所有國家「只」增加10%關稅,這也是很成功的期望管理,活學活用了自己的「The Art of Deal」。如果直接宣佈加10%,必然激起各國極大反彈,但現在卻是「高開低收」,已經沒有國家會為了10%而高調還擊,甚至會慶幸感激。這種手法,的確是川普才有的商人本色。
川普的非關稅手段:組成「圍堵中國」的聯合大軍
對川普來說,尤其重要的非關稅手段是在國際貿易秩序遭受嚴重破壞的情況之下,組成「圍堵中國」的聯合大軍,威逼利誘全球各國靠邊站,就算是傳統上親華的國家也要納為己用,將之加入為「美國聯隊」。
近期最鮮明的例子是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席卡爾(Brendan Carr)向仍猶豫是否採用馬斯克旗下「星鏈」(Starlink)衞星網絡服務的歐洲盟友示警,促他們在中美兩國的技術之間作選擇。
卡爾提醒歐洲的民主盟友,須警惕真正的長期威脅,即中國的崛起。他又指若對星鏈存有疑慮,就要等待中國的版本,那才是真正令人憂慮的。他認為,歐盟正處中美夾縫之中,指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版本無論在人工智能(AI)抑或衞星技術方面,都存在巨大鴻溝。
中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習近平本月十四日至十八日先後訪問越南、馬來西亞及柬埔寨,顯然就是為了抗衡川普的經濟攻勢。這三個國家都是「中國加一」模式的生產基地,被白宮指控中國貨品「洗產地」繞道避稅。美國企圖藉着關稅大棒摧毀「中國加一」,北京也想穩住與三國的貿易關係,組成「中國聯隊」。
先不談「美中之戰」本身,川普現在以中國為關稅戰第二回合的單一對象,這是典型逼世界各國歸邊的手段:要麼和美國一起,要麼和中國一起。在這個前提下,除了已經被美國制裁的國家,看不出有任何重要國家會願意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和習近平並肩作戰;各國當然希望長遠可以利用中國對沖風險,但起碼此刻不可能出頭。中國如何應戰,暫時就得靠自己了。
「兩邊討好」已成過去式,「清楚立場」才是最大的保護傘
在新的國際局勢中,「兩邊討好」已成過去式,「清楚立場」才是最大的保護傘。就像科技專家杜奕瑾強調的,台灣若要繼續站穩全球科技戰略高地,必須建立在全球可信任基礎,在價值與利益上堅定選擇符合自由民主價值的安全合作路線,讓台灣成為未來AI時代全球安全供應鏈的最佳品牌。
這也告訴我們為何這次的大罷免很重要,已經不只是導正藍白國會亂象,而是未來國家方向的重大抉擇。如果大罷免成功,台灣就可以逐步脫離中國因素的牽制,昂首闊步地繼續與美國緊密合作,達到「脫中入北」的目標。反之,倘大罷免運動失利,藍白將繼續紊亂國政不說,台灣繼續在中共的緊箍咒下,將永遠無法超生。
(圖片來源:賴清德臉書、白宮、川普臉書、央視、民視新聞、維基百科;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