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台灣獲得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共軍企圖跨海登台的阻礙和難度勢必更加提高,然共軍也可能效法俄軍以電戰干擾手段讓烏軍的海馬士多管火箭GPS定位失準...
國軍昨天(5月12日)首度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美國售台的「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實彈驗證,已接裝的11輛發射車一口氣試射了33枚具備GPS衛星定位的精準火箭彈(GMLRS);與此同時,軍方證實同項軍購案中採購的ATACMS戰術導彈首批也已經到手。台灣軍方在獲得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和ATACMS戰術導彈後,陸軍無論是用在跨區增援或反登陸作戰,防衛火力將更加「快、很、準」,特別是ATACMS戰術導彈的打擊範圍涵蓋台海到對岸,必要時也可用於對犯台共軍兵力或飛彈陣地進行反擊,因而台灣陸軍的阻敵火力不管在精準度和打擊範圍上都是跨代大升級。
HIMARS在俄烏戰場展現精準火力性能
儘管台灣陸軍早已部署中科院研製的「雷霆兩千多管火箭」,不過多年前經漢光演習電腦兵棋推演驗證,軍方評估「雷霆兩千」雖然火力範圍可涵蓋一個足球場大,不過在阻滯共軍海上登陸兵力時,因「雷霆兩千」打的是面而非打點,對海上兵力的殺傷力不如可以精準打點重創的精準彈藥;另陸軍雖擁有各式火砲和坦克、反裝甲飛彈,但射程也不足以在視距外就對敵軍登陸兵力發動攻擊。
台灣軍方因而向美方提出「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的軍購需求,美國則在2020年10月、也是川普政府上一任期時,同意出售台灣11套HIMARS系統,以及864枚M30、M31射程70公里的精準火箭彈,還有64枚M57射程達300公里的ATACMS戰術導彈;隨後拜登政府又增售台灣18套HIMARS和20枚ATACMS。其中售台ATACMS戰術導彈,更是突破美國對台軍售數十年來的「防衛性武器」限制,首度提供台灣可用於對共軍進行「反制」的遠程精準火力。
HIMARS的精準火力性能,過去幾年在俄烏戰場上經過實戰驗證已展露無疑,烏軍不僅在拿到美國軍援的海馬士多管火箭後,透過「打帶跑」戰術讓俄軍一再遭到重創,去年拜登政府同意進一步提供ATACMS戰術導彈給烏克蘭後,俄軍在邊界的前線空軍基地一夕間隨即將所有戰機全面後撤,由此可見HIMARS系統的打擊威脅和嚇阻力。
共軍登台難度再提升!
正因為看到海馬士多管火箭在俄烏戰場上的亮眼表現,包括波蘭等多國隨即都爭相大量採購這項裝備,台灣合計採購29套的交貨時程也一度受到延宕。為此海馬士的製造商洛馬公司還特別增開產線,到去年終於可翻倍量產達年產96套HIMARS系統。台灣也在2024年底順利獲得首批11套海馬士火箭系統和2套訓練模擬器,並先由陸軍十軍團58砲指部接裝,第二批18套系統和20枚戰術飛彈則預計可在2026年交運。
面對台灣獲得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共軍企圖跨海登台的阻礙和難度勢必更加提高,然共軍也可能效法俄軍以電戰干擾手段讓烏軍的海馬士多管火箭GPS定位失準,甚至以無人機攻擊海馬士發射車。這方面台灣軍方也必須和美方持續合作,美軍目前針對俄軍電戰干擾已找出因應之道,可經由對海馬士的射控軟體持續更新,讓海馬士可在複雜電磁干擾環境中持續發揮精準打擊能力。
台灣應有資源提升軍購
此外,過去台灣軍方原希望獲得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後,能用這套武器對共軍渡海兩棲艦艇和船團進行海上精準打擊。不過目前ATACMS導彈仍不具備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反艦能力,台灣未來應進一步尋求採購目前美軍正實彈驗證中的「精準打擊飛彈」(PrSM),這型原本就是用來替代ATACMS的新型導彈,射程不僅已增加到500公里,同時也針對不同打擊目標有配備反艦尋標器的彈種。不過台灣軍方也須加強遠距目標獲得能力,無論是發展長程無人機或透過美方情資協助,才能充分發揮戰術導彈的精準打擊力。
在台灣國防預算將增加到GDP 3%以上的條件下,台灣應有足夠資源向美進一步提出PrSM飛彈採購需求;同時,台灣軍方合計將獲得的29套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數量,以及GMLRS火箭彈、ATACMS導彈的彈藥庫存也應該有空間可以再擴增,讓海馬士多管火箭在全台和外島各作戰區都能大量部署,以全面增強阻滯共軍犯台的戰力。
另台灣軍方也應向美爭取合作生產,以波蘭為例,就已獲得美方同意,將由波蘭軍備集團(PGZ)自產6X6戰術卡車,再向洛馬公司採購數量高達486套的發射器和系統進行整合組裝,更重要的是美方同意在波蘭設廠授權量產數萬枚火箭彈,在彈藥供應上才不致只能依靠美國提供。這方面台灣軍方應可進一步借鏡,如此同樣有助於解決美方擔憂台灣精準彈藥數量和庫存不足問題。
(圖片來源:Lockheed Martin官網,維基百科,川普臉書,中國海軍網,國防部發言人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