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政軍杰論
放.高論
政軍杰論

【政軍杰論】美試射中程飛彈 劍指中國本土

2019.12.16
09:38am
/ 吳明杰

其射程內的打擊目標,只有唯一的中國假想敵,要比現有部署在美國本土的義勇兵Ⅲ型或藏匿於各大洋潛艦上的三叉戟Ⅱ型飛彈,要來的更具針對性,甚至可以說完全就是劍指中國本土。

 

就在美中貿易戰傳出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前夕,美軍12日在加州范登堡基地試射一枚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這是8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中程核武條約 (INF)後,美軍首度試射中程彈道飛彈;而在8月18日,美軍已先試射一枚同樣原在INF限制範圍內的陸基型戰斧巡弋飛彈,兩枚飛彈在測試過程中,都刻意突破了INF管制陸基型飛彈的500公里射程。

 



美軍加速飛彈部署提升對中國戰略能力

 

美軍在短時間內先後試射這兩型中程飛彈,軍事上用於警告和嚇阻中國軍事擴張的目的不言而喻,特別是這兩型飛彈都屬於對地攻擊武器,五角大廈官員在兩次飛彈試射後都特別說明,飛彈攜帶的是傳統彈頭,其實背後言下之意,這種兩飛彈也可攜帶核子彈頭。

 

也就是說,美軍加速這兩型飛彈的測試和部署,未來將可大幅提升對中國本土的戰略打擊能力;更進一步說,美軍近年來加速發展的各式飛彈,無論是用於打擊航母艦隊的空對艦(如LRASM)、海對艦飛彈(如NSM),或是空對空、艦對空飛彈,都是用於在中國本土以外的海空場域作戰。

 

但現在測試的這兩型飛彈,則是完全用於攻擊地面目標,講白了,就是可用於直接攻擊中國地面部標,將戰火燒至中國本土,屬戰略打擊武器。

 

加速研發中程彈道飛彈形同劍指中國本土

 

當然,對美軍來說,早已具備攻擊中國本土的戰略核武打擊能力,例如攜帶核彈頭、射程達1.3萬公里的陸基型義勇兵Ⅲ型洲際彈道飛彈(ICBM),或是可從俄亥俄級核子潛艦發射的潛射三叉戟Ⅱ型(UGM-133)飛彈,射程也達1.2萬公里;甚至服役已久的艦射型或潛射型戰斧巡弋飛彈(INF僅限制陸基型),射程也有2500公里,要攻擊中國本土,並非難事,只不過,這幾型飛彈可用於全球目標,並無特別指向性。

 

然而,美軍加速研發中的中程彈道飛彈,和改良後的陸基型戰斧巡弋飛彈,未來將前進部署到至少關島、南海周邊國家,或更接近中國的第一島鏈,其射程內的打擊目標,只有唯一的中國假想敵,要比現有部署在美國本土的義勇兵Ⅲ型或藏匿於各大洋潛艦上的三叉戟Ⅱ型飛彈,要來的更具針對性,甚至可以說完全就是劍指中國本土。

 

至於在政治上含意,川普下令美軍加速研發和部署中程飛彈的目的,可能也有意藉由增加中程飛彈的數量,用以壓迫中國與美國進行限武談判,特別是北京對川普過去要求中國加入INF不理不睬,導致美國只好退出條約,否則眼看共軍不斷增加中程飛彈數量和規模,美軍卻受INF限制自縛手腳,反而受到共軍發展的各式中程飛彈威脅。

 

川普退出INF,算是讓美軍終於擺脫美蘇冷戰時代遺留下來的枷鎖,對美軍而言,恢復中程飛彈的研發和部署,在技術上根本不是問題。其中陸基型戰斧飛彈日前試射,可以看到直接將原本用於神盾艦上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VLS),改成陸基發射,這遠比要在海面上進行垂直發射必須顧慮海象、軍艦水平和排焰等複雜因素,要容易的多,只差適當的陸基載台發射車和多聯裝的發射器等,因此美軍預計最晚18個月內就可部署。

 

感受中國軍事威脅美軍重拾中程飛彈

 

至於另一型中程彈道飛彈,外傳可能以早在冷戰期間就在西德部署過的潘興Ⅱ型飛彈進行改良,也有消息傳出可能以目前用於神盾艦上攔截彈道飛彈之用的標準Ⅲ型(BLOCK ⅡA)防空飛彈改良;不過12日試射的這枚中程飛彈,從外觀上觀察和這兩型飛彈並不完全相似,很可能是重新設計的新款原型彈,但若未來射程以5千公里為目標,或是要同時具備彈道反艦能力,飛彈的彈體設計和外型可能還會有所差異。

 

總之,美軍現今會重拾過去因INF限制而銷毀的中程飛彈,除了部分是因俄羅斯也違約發展9M729中程巡弋飛彈威脅北約外,主要原因還是中共解放軍藉機大張旗鼓、毫無克制的擴增中程飛彈數量,像是今年中共十一閱兵中,直接展示屬於高超音速武器的東風17飛彈,以及射程可達關島的東風26彈道飛彈,還有可用於攻擊夏威夷的東風31AG和打到美國本土的東風41等7種飛彈,大肆對外耀武揚威,導致亞太各國乃至美國都感受到中國的軍事威脅。

 

而在美國加速在亞洲部署中程飛彈後,未來一旦中共輕言對台動武,甚或和美、日在東海或南海爆發軍事衝突,戰爭場景恐怕將不會再是中共所設定—僅在周邊海空域所爆發的局部戰爭;反而可能是,只要中共軍方前線海空兵力一出,後方中國本土隨即遭遇戰火襲擊,解放軍未來能否瞻前還顧後,將是美軍在亞太部署中程飛彈後,對其造成最大的威脅和挑戰。

 

 

顯圖擷取自YouTube

 

最新新聞
吳明杰
中山大學政研所碩士,曾任自由時報政治組副召集人、中國時報撰述委員、壹週刊資深記者,現為自由作家。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