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直評 / 言所欲言
放.直評

【放・國際】從台灣的國際參與看正名公投

2018.08.02
17:46pm
/ 李濬勳

「名符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適當的名稱,台灣才能名正言順的走天下,但台灣目前最大困境不是對岸的打壓,而是內部缺乏共識。

 

近來因為我國奧運正名活動沸沸揚揚,台灣社會討論著要不要將中華台北更換成為「台灣」。但此舉也引來了對岸老大哥的反對,雖然這股反對力量是在預料之中,但比賽遭到取消也真的甚為可惜。蔡英文總統上任之後,對岸老大哥的抗衡也越來越強大明顯。

 



 

中華台北是台灣在奧會模式之下做出的退讓,好讓當時我國選手得以繼續在奧運舞台與其他世界好手競爭。但除此之外,台灣的國際參與還有什麼呢?台灣有沒有用台灣的名字參與的國際組織呢?先下結論好了,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並且除了奧會模式以外,其實其他國際組織也沿用著奧會模式的稱呼讓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稱(Chinese Taipei)繼續在國際舞台上與其他國家互動。

 

不僅奧會模式 台灣在國際社會上始終是「中華台北」

 

除了奧會外,目前台灣最活躍的國際組織分別是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以及若干國際漁業組織,雖然加入這些國際組織的時候,是用有別於中國的非國家實體(Non-state Entity)的模式加入,但在加入這些組織後,在稱呼我們時仍然會用中華台北的方式稱呼,因此奧會模式可說是充斥在台灣的所有國際參與之中。

 

以WTO為例,台灣加入WTO的正式名稱是「臺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在正式的官方文件上或是訴訟文書上都可以看到這個正式名稱出現,但如果點入WTO的官方網站來看看,讀者們或許會發現WTO官方其實都用「Chinese Taipei」簡稱台灣。

 

本以為我們用臺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的方式加入WTO,或許可以逃離中華台北這個名稱的宿命,但其實不然,國際社會仍然沿用奧會模式來看待台灣,我們仍然是中華台北。

 

再以國際漁業組織為例,海洋法之下創設了一個新的「非國家實體」給台灣,讓台灣可以透過「漁業實體」的方式加入許多國際漁業組織,並且透過這個新的頭銜,來表明中國無法實質管轄台灣的缺口,然而台灣在漁業組織裡真的逃脫了中華台北的宿命嗎?相同的也是沒有,台灣參加的國際漁業組織,舉凡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組織,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美洲間熱帶鮪魚委員會,都將台灣簡稱為中華台北,好像是什麼國際默契(大國施壓)般地,所有的國際組織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奧會模式。

 

奧會模式可說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但也是因為奧會模式的關係,台灣才可以在國際社會上取得與中國的平衡點進而參與國際組織的會議,對這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名號,政府可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就過了數十年光載,然而人民的聲音真的被聽到了嗎?台灣民意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了嗎?

 

統獨先取得共識 台灣才得以「名符其實」

 

我想表達的是,「名符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適當的名稱我們才能名正言順的走天下。然而在這正名活動的背後,台灣人民到底意識到什麼?我們真的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其實台灣目前最大的困境不是來自於對岸老大哥的打壓,而是來自於內部缺乏共識。

 

統獨問題在台灣之所以成為一個永遠熱門的話題,不是因為這是一個從來沒解決的問題,而是沒有人要出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留待討論太久,沒有一個執政黨願意承擔這個歷史的共業,勇敢的出來面對。

 

這種得過且過的執政方式,只是從國民黨傳到了民進黨而已,兩黨的處事風格沒有差別,因此又何必需要討論兩黨的政治理念差別何在?

 

但政府的不作為或許也是來自於國際社會的施壓,除了中國那隻看不見卻又無比明顯的手以外,其實美國在干涉著我們的政策走向,一方面希望在外交以及戰略上,透過我們牽制中國,另一方面也希望我們不要有過大的動作,導致國際社會更動盪不安,這樣的牽制也讓台灣的地位更加難為。

 

當然政治需要透過溫柔的暴力才能適當處理,要先取得社會共識才能進一步治理爭議,但現今台灣有人願意處理「取得共識」這個過程嗎?

 

無論是統是獨,在民主的框架下,我們必須包容每個不同的聲音,然而社會的聲音究竟被誰聽見了?亦或是這個社會的撕裂狀態到底被誰看見了?在正名的過程中,台灣社會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了嗎?台灣的民主社會還在學習在撕裂的過程裡尋求共生,那麼政府是否也還在學習聽取人民的聲音呢?

 

 

合成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鄭羽彤 

 

最新新聞
李濬勳
《法律白話文運動》共同發起人。現為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研究生;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主修國際法學。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