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擂台 / 放擂台
放.擂台

為什麼對核四不死心?背後原因居然是⋯⋯

2018.05.10
01:25am
/ 放.擂台

「以核養綠」彷彿成了核電的一線生機,不僅有組織性地發起公投,更由不同人士投書、上節目,分進合擊,藉著扶植綠能為藉口要復辟核電,這背後除了爭取核四啟用,延續核電在台灣的利益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填補核電除役這個無限錢坑。

 

文/王漢銘(投入能源產業近20年,電力設備及電纜專家)

 

1992年動工的核四,在歷經20幾年後停建、復健及封存等諸多波折後,終於在今年3/15由台電宣布,核四存放的1744束核燃料送回美國,至此,非核家園算是大勢底定。

 



但是,「以核養綠」彷彿成了核電的一線生機,不僅有組織性地發起公投,更由不同人士投書、上節目,分進合擊,藉著扶植綠能為藉口要復辟核電,這背後除了爭取核四啟用,延續核電在台灣的利益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填補核電除役這個無限錢坑。

 

核後端基金每五年重估一次,不斷上調


依據「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費用收取辦法」,核後端營運費用每5年就會進行重估,而每次重估幾乎都會上調,上次重估是在100年3月,核定為3,353億元,但在今年2月台電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卻表示,經重新核算,金額可能增加為4700億元。在這短短7年,就暴漲40%,如果加上核一、二廠改室內乾貯及無人島集中式貯存方案,總費用恐達6000多億元,而未來隨著環境成本上升及通貨膨脹,這數目還恐不斷上調。 

 

核廢最終處置場址難尋,除役費用難以估算


整體除役費用最昂貴的就是「高放射性用過核燃料」,台灣地狹人稠,地質條件更不比中國、美國,因此至少能放一萬年的場址難覓,這也是台電不斷追加核後端除役基金的原因之一。根據台電說明,目前核一、核二及核三廠的核廢料,將採取「中期集中式貯存」方式,讓用過核燃料可以自然對流散熱,避免集中在電廠水池裡。但如此存放時間40年便要800億,而在最終處置場址難覓情況下,若以核廢料1萬年的半衰期計,支出恐將高達20兆。 

 

沒有核四,核後端基金就沒有收入


為什麼要啟用核四,我想「以核養綠」、「增加電力」當然都有其道理,但更現實的是,一旦沒有運轉的核電廠,核後端基金就沒有收入,也是說,上面講的增加的支出只有兩個途徑,第一,在2025年前還有核電時,核電每度加收除役費用,;第二,平均分攤到未來的電價,讓全民和後代負擔。

 

核一核二核三已經讓核後端基金不堪負擔,若繼續使用核四,縱然可以拖延核後端基金破產的到來,但也無疑是飲鴆止渴,成本終將反應回來。核電的使用,就跟年金改革之前的情況一樣,都是上一代人用下一代人的錢,我們不應該蒙蔽雙眼說著眼前的核電很便宜,卻不考慮後端的處置成本,將麻煩和負擔留給後代。
 

 

圖片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