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文創
放.文創

「族群融合」用唱的!新寶島康樂隊歌曲結合台灣各族群語系,唱出土地情感及小人物故事

2020.12.17
18:10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新寶島康樂隊用既浪漫又寫實的作品風格,打破台灣語系的藩籬,寫出對這片土地的關懷,不用說教就直接讓人感受到族群融合的真實情感

 

愛聽流行音樂的人常會津津樂道於歌曲能為人帶來的能量和影響,小從每天的心情變化,大至人生道理的領悟,流行歌曲都能在其中有所發揮,就連「族群融合」這種牽涉政治、社會、歷史等敏感議題,讓人會覺得很嚴肅的觀念,也能在流行歌曲裡不鑿痕跡的自然傳達出去,90年代成立的「新寶島康樂隊」在台灣流行歌壇裡正是扮演著這樣的一個角色,他們用各族群的語言加上「音樂」這個人類共通語言,讓人們聽著聽著就自然認同接受了彼此。

 



新寶島康樂隊最開始的團員是陳昇與黃連煜。在彰化出生長大的陳昇,從1982年就進入唱片公司當製作助理,轉去滾石唱片後嘗試自己創作演唱出專輯,到新寶島康樂隊成立前,他是已擁有〈最後一次溫柔〉、〈把悲傷留給自己〉等知名代表作,在年輕族群間頗受歡迎的創作歌手;黃連煜則是出生在苗栗頭份的客家人,當過工程師、錄音師等零零總總十幾個工作。兩人的相識過程挺有趣,陳昇某晚去到一個叫ROXY IV的Pub喝酒,突然一名長得很像「兄弟」的人攔住他説有些東西要給他聽聽,常遇到這種狀況的陳昇不以為意,反正很多人也是講一講就沒下文,不過這個人第二天真的帶著試聽帶出現了。陳昇蹲在辦公室的音響前播放了那個人的作品,沒想到居然是客家歌,還是很不一樣的客家歌,陳昇立刻站起來對黃連煜說「我們來唱台灣的歌吧!」,一個特別的組合就這麼成形了。

 

新台語歌風潮中帶動客語歌的現代化

 

當時黑名單工作室和林強已帶起新台語歌風潮,漸漸有更多本來不聽台語歌的人,會去聽這些音樂風格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台語歌,倒是客家歌曲仍未有現代化的新曲目出現。兩人對於這個組合的主軸有同樣的共識,不是一定要講台語才是台灣人,而是在這片土地長大的就是這的人,不過他們也沒打算要講什麼大道理,只是要用音樂告訴大家生活在這裡的人的種種面貌這個事實。本來組合要叫做「寶島合唱團」,後來有人提到現在應該是「新」寶島,他們想想也是,那時候台灣已解嚴4、5年,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的確叫「新寶島」會更合適,而「康樂隊」比起「合唱團」多了些跑江湖、討生活的草根味,更接近他們作品裡寫的那些小人物,新寶島康樂隊的首張同名專輯就這樣在1992年正式推出。

 

主打歌〈多情兄〉由陳昇作曲,陳昇和黃連煜分別創作台語和客語的歌詞段落,如此混合台、客兩種語言的歌曲,在當時可是未曾有過的,不過仔細想想,在一般人的生活環境裡,會說台語和會說客語的人混雜相處在一起,本來就是會發生的情況,又何必要在流行歌曲裡特別區分呢?新寶島康樂隊用露臉的第一首歌就闡明了他們的想法。〈多情兄〉是在描述一則愛人移情別戀、嫁作他人婦的傷心故事,另一首主打歌〈一佰萬〉則是在講鄉下年輕人來到大城市打拼,不慎走上江湖路成為社會版新聞主角的悲哀,兩首歌的編曲都用了口琴和手風琴,柔柔的曲調帶著一些台灣味那卡西的浪漫感,唱的卻是小人物討生活遇到挫敗的寫實經驗。〈跑路英雄〉和〈水泥山〉也有類似的基調,都是講述小人物掙扎奮鬥的故事;當時尚未出道的劉若英,則在〈在這恬靜的暗晡頭〉裡扯著嗓子跟黃連煜用客語對唱,中間還穿插著外省口音伯伯的對話,儼然就是走進客家庄裡的日常。就像台灣社會的多元化一樣,新寶島康樂隊將國、台、客語各種方言與流行、民謠、搖滾、電子、舞曲等曲風融合在一起的嘗試,不但受到大眾的喜歡,也得到樂評的肯定,資深樂評人馬世芳就表示,「這張專輯對90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重要性,絕不下於羅大佑《之乎者也》在80年代樹立的標竿地位,它們共同的貢獻是,替台灣流行音樂找到了一種與時代緊密扣合、獨一無二的『聲音』,而能超越一時的流行,成為跨越時間的經典」。

 

〈歡聚歌〉融合原住民古調

 

首張專輯的成功讓本來以為可能只會出那麼一張的新寶島康樂隊大為振奮,此後他們一直秉持著相同的主軸發專輯,以不同族群語言唱出生活在這個土地上的市井小民故事,至今已出了11張,陸續也有好幾首代表作。〈鼓聲若響〉出自第二張專輯,這兩位在專輯文案上被封為「帥到臉發痛,唱到你投降」的調皮「大叔」,在音樂裡加進更多不同的繽紛元素,開場是伍佰的China Blue樂團義大利裔鼓手Dino的即興拉丁語唸白,接著而起的是帶著倫巴、恰恰節奏的旋律,兩人用台語唱出走唱音樂人那種「人前歡樂、人後悲傷」的心境,這首歌後來成了陳昇演唱會上必唱的high歌及KTV的熱播歌曲,副歌的「若聽到鼓聲,阮的心情會快活」必會引發全場大合唱,後續包括金曲歌后江蕙、歌手康康等都曾翻唱過。第三張專輯中的〈歡聚歌〉以「歡聚」的諧音比喻台灣像是「蕃薯」的形狀,同時把「族群融合」的觀念更擴大加入了原住民族,副歌吟唱段落是來自卑南族的〈除草歌〉,在電子舞曲的重拍節奏中,用客語及台語唱出「不管你是福佬外省原住民客家人,希望天公保佑這土地的老百姓世代都平安,不管伊是芋仔蕃薯在地還是客人,今晚咱要跳舞唸歌不分你和我」,於1995年當時流行的world music風潮中,這是一首拿到世界其他地方去播放也不會遜色的感人之作。

 

因為這張專輯的契機,新寶島康樂隊從第四張專輯起正式加入排灣族的阿VAN(陳世隆)為第三位成員,之後作品裡也有了更多的台灣原住民音樂元素。雖然黃連煜在1997年因為與陳昇對新寶島康樂隊發展的方向產生歧見而離開,不過到了2011年又歸隊,繼續以三人團體活動,他們還在2012年以《新寶島康樂隊「八」腳開開》專輯奪得第23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新寶島康樂隊用既浪漫又寫實的作品風格,打破台灣語系的藩籬,寫出對這片土地的關懷,不用說教就直接讓人感受到族群融合的真實情感,也使得他們的作品將可以一直在這片土地上傳唱下去。

 

 

圖片來源:「新寶島康樂隊」臉書、翻拍專輯封面)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