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台語歌曲
放.文創

以仿舊創作激發本土情感共鳴,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是歷久彌新的台語經典專輯

2020.12.28
17:49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這張被選入「台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75-1993」之中的專輯,經過30年後的今日聽來,歌曲中對於台灣這片土地上生命經驗的描述和人文關懷情感,也仍然能夠讓人產生共鳴而深受感動

 

講起1990年代在台灣流行樂壇風起雲湧的「新台語歌運動」,最常被提到的是林強《向前走》、黑名單工作室《抓狂歌》等專輯,他們在創作中把新潮的音樂風格與台語結合,吸引了更多人去接觸新式台語歌。而在這一波「創新」的風潮裡,卻有一張以「仿舊」方式讓人深刻體會到台語優雅質樸之美的專輯,也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張專輯就是陳明章的《下午的一齣戲》。

 



陳明章在台北北投出生長大,小時候的北投市場一帶,幾乎天天都有北管、南管、歌仔戲、布袋戲等戲曲可以看,跟在野台邊耳濡目染之下,他連鼓怎麼打都學會了,加上他媽媽常常哼唱一些台灣老歌,這些老歌的腔調和虛字,光用看譜是學不來的,得要口授才會知道,所以他從小接觸到的都是這些非常庶民的本土文化,也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累積了養分。國中時他拿著哥哥的吉他自己摸索,到了高中突然發現其實自己是有點音樂天份的,只要聽過就可以馬上把譜抄下來,於是加入吉他社瘋狂練琴,練到書也不讀被留級。那時正值校園民歌盛行,陳明章好不容易高中畢業後,與李宗盛、張炳輝等人一起組了木吉他合唱團且開始創作歌曲,不過據他自己後來略帶玩笑的說法,他「因為歌聲太爛被淘汰」而離團。退伍後他賣成衣、賣手錶、賣鋼琴、賣蘭花,做了很多工作,只是心中一直覺得有些缺憾,他知道自己還是想走音樂這一行,在母親和姊姊的支持下,把家中銀樓店面的四樓改成音樂教室,他白天幫忙顧銀樓生意,晚上就在音樂教室教吉他。

 

受陳達啟發創作中的土地情感

 

某次他去基隆跟一位種蘭花的阿伯聊天,阿伯講到自己經歷過的「二二八事件」突然大哭起來,讓從小家中不太談及政治話題的陳明章開始察覺到什麼是本土意識;他偶然間聽到以唱〈思想起〉而聞名的傳奇素人歌手陳達的現場演唱,倏然驚覺到自己創作裡缺少的正是對土地的情感,於是決心要創作出屬於台灣庶民文化的音樂,此後他就完全屏棄過去所學的西洋音樂曲式,而利用「五聲音階」的概念及台語歌詞來創作。導演侯孝賢在無意間聽到陳明章自彈自唱的錄音帶,找他來替電影《戀戀風塵》作配樂,這成了陳明章音樂路上的重要轉捩點,1987年《戀戀風塵》在法國南特影展獲得「最佳電影配樂」,是台灣電影配樂首度在國際影展獲獎,獎項讓陳明章在音樂圈打開了知名度,他也對自己在這條路上可以繼續走下去有了信心,之後侯孝賢的電影常找陳明章配樂,1993年的《戲夢人生》就讓他在比利時法蘭德斯影展再拿下一座「最佳配樂」獎。

 

陳明章在1988年先是與王明輝、陳主惠等人合組「黑名單工作室」,隔年推出的《抓狂歌》專輯在文化圈和知識青年間引起很大的迴響,由陳明章創作演唱的歌曲也獲得不少討論,這成了他發行自己個人專輯的契機,在1990年先後出版了《現場作品(1)》及《下午的一齣戲》兩張專輯,前者是他在文化大學演出的現場實況錄音,後者則是他的第一張個人錄音室專輯,該專輯用仿舊的曲調創作並加進些許現代元素,在90年代初期專輯發行量大爆炸的台灣樂壇中自成一格的跳脫出來,為《抓狂歌》掀起的「新台語歌運動」添了把有力的柴火。

 

自己都不掉淚的歌曲絕不發表

 

陳明章創作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充滿庶民的人情味,以戲班、漁夫、農民、生意人等各行各業的眼光出發,唱出他們的生命經驗,他不用露骨煽情的手法,而是用淡淡的曲調和古樸的歌詞,讓社會百態的畫面如實呈現在聽眾腦海中,自然營造出情感的渲染。好比〈下午的一齣戲〉這首歌,是陳明章某次和作詞者陳明瑜在雨中騎車經過汐止一帶,看到街頭搭建的野台戲棚台上正熱鬧演出,台下卻幾乎無人駐足觀賞,他們感嘆台灣的傳統戲曲就這樣被電子花車、鋼管秀等取代而沒落,於是有了這首創作。極有畫面感的歌詞描述夏日午後下起西北雨,原本還在廟口歌仔戲台前看戲的阿伯紛紛走避,台上戲班面對空無一人的台下,兀自賣力地演出《陳三五娘》,「台跤無一聲好,台頂是攏全雨」的意象,匯聚了滿滿的惆悵及感概。負責編曲和製作的林暐哲及李欣芸,除了陳明章的吉他伴奏,還加入了鋼琴和弦樂,使歌曲在懷舊中帶著一絲現代感,不時出現的鋼琴鍵盤敲擊的清亮旋律,彷彿滴在戲棚頂的小雨滴也敲進人的心裡,讓聽者意識到自己在現代化的都市生活中已有多久沒機會看到這些傳統戲曲的演出了。這首歌感動了很多人,不僅台語天后江蕙後來在《遠走高飛》專輯中翻唱了這首歌,就連在香港出生長大的周華健,也曾以不太標準的台語翻唱這首歌收錄在《現在》專輯中。

 

陳明章在歌曲編曲裡常會出現琵琶、嗩吶、南胡等樂器,即使是使用西方的吉他、提琴、豎笛等樂器,演奏出來的仍然是帶著台灣傳統味道的旋律,例如在這張專輯裡描寫新莊老街生活景象的歌曲〈新莊街〉中,就用吉他彈了一段南管,加上童聲的合唱,新創的歌曲卻別有一番早期童謠的趣味。〈慶端陽〉運用電子合成器做出類似嗩吶的音色,搭配現代化的鼓聲節奏,唱出諸多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歌詞中沒有任何的怨懟批判,卻讓人感受到傳統文化流失的悲哀與困境。〈紅目達仔〉這首歌,是他為了感念陳達對自己的影響而創作出來紀念陳達的,他之後還向陳達的徒弟朱丁順學習月琴來延續這個傳統文化,也讓他後來被譽為陳達台灣民謠的繼承人。這張專輯的仿舊風格還表現在封面及歌詞本的設計上,專輯封面以舊報紙上的電影時刻表呈現每一首曲名,內頁則模仿舊時電影院會發放的「本事」,為每首歌寫上「時間地點」、「出場人物」、「故事大綱」來介紹歌曲的情境,也替他這些很有畫面感和故事感的歌曲營造出在觀看一部部電影的氛圍。

 

陳明章曾說,「我寫歌的原則就是連自己都不掉淚的歌曲絕不發表」,他寫一首歌的醞釀及思考期間可以長達好幾年,或許這正是這張專輯可以不受時代因素影響的原因之一,這張被選入「台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75-1993」之中的專輯,經過30年後的今日聽來,歌曲中對於台灣這片土地上生命經驗的描述和人文關懷情感,也仍然能夠讓人產生共鳴而深受感動。

 

 

圖片來源:陳明章臉書、翻拍專輯封面)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