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台灣半導體掌握全球科技關鍵─ 三接如期供氣才能穩定北部供電及推動產業發展

2021.12.13
10:07am
/ 放言編輯部 吳栢妤

若年底「三接遷離大潭」的公投案通過,將如法如期供氣給大潭電廠發電,滿足不了企業需求,即可能影響台灣整體經濟發展。

「台灣出口再創史上新高!」總統蔡英文11月9日在臉書上向國人報告這項喜訊,她表示,今年前10個月的出口額,累計達3642億美元,不僅創歷年同期新高,更提前改寫全年新高紀錄。看得到的是台商大批回流、投資設廠、外銷訂單屢創新高,但看不到的更是各廠商24小時不停機全力拚生產的現實,帶動的用電成長比預測高出許多,用電需求的壓力倍增,若年底「三接遷離大潭」的公投案通過,將如法如期供氣給大潭電廠發電,滿足不了企業需求,即可能影響台灣整體經濟發展。

 

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龍頭,尤以晶圓代工為重,眾所皆知,「經濟成長」與「用電成長」彼此牽引,可預見企業與經濟成長所帶來用電需求日增,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建置就是為了滿足產業及民生所需的用電,讓北部增氣以增電,並讓南部可以「減煤」。



世界需要台灣的晶片 台灣穩定供電需要三接

 

過去一路西進的台商,近年在政府「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的引導下,蜂湧回台投資,連同上中下游的中小企業,啟動數十年來最大的投資設廠規劃。根據經濟部統計,截至今年12月3日止,台商回流總計投資金額已超過新台幣1兆5052億元,預估創造逾12萬個就業機會。

 

全世界各國在這一年來,都因為疫情影響經濟,但台灣面臨疫情考驗,在產業與經濟成長上綻放精彩的成果,這些都是依靠著台灣擁有半導體上、下游完整產業鏈,以及優秀的防疫成績、得以如常生產製造,同時掌握著5G、人工智慧(AI)、自駕車等高科技研發製造的命脈所得到的成績。

 

「全球各產業都需要台灣的晶片」,經濟部表示,有些人批評台灣出口至中國的占比太高、過度依賴中國,但事實是,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中有半數是半導體;不只中國,台灣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半導體持續成長,包括對新南向國家、歐盟、美國、日本,今年前10月分別成長31.9%、17.2%、18.7%、22.9%,可見全世界都對台灣晶片代工有強烈需求。

 

經濟部長王美花上月投書國內媒體時說道,「這是我們讓國家更壯大、更繁榮、更安全的關鍵時刻,台灣沒有理由不乘勢而為、全力向前。」但凡事有一體兩面,高經濟成長也帶動用電成長,以過去10年的用電成長來看,平均每年1.3%;但預估未來的年均成長會達到幾乎翻倍的2.5%。

 

 

 

加上氣候異常及疫情期間人們生活型態改變,王美花坦言,用電高漲的情況更為劇烈,「台灣史上最高電力負載的前10名,全都出現在今年」,屢屢打破歷史紀錄,甚至到了理應轉涼的10月初,都因氣候持續炎熱,用電仍是同期新高,幾乎是去年夏天尖峰的用電量。

 

北部急需接收站 台北港方案需耗時11年「緩不濟急」

 

為了跟上世界「2050淨零碳排」的腳步,台灣近年能源政策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為主軸,政府同步積極培植再生能源產業的同時,天然氣發電成為能源轉型期間維持「穩定供電」的關鍵。

 

然而,目前全台灣只有2座天然氣接收站,分別是高雄永安的第一接收站及台中的第二接收站,在用電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這兩個接收站的運轉量,都已超出原先設計的負載量,永安接收站負載率達115%,台中二接更達116%。不僅如此,目前通霄到大潭的海管輸送能力也已飽和,北部急需有氣源以供大潭電廠發電,因此在大潭興建第三座接收站刻不容緩,且是區域平衡供電的國家重要建設。

 

 

至於環團提出「三接遷至台北港方案」以做為替代方案,事實上,台北港方案是重新規劃,至少需要至少11年,還不加上環評的時間,不僅「緩不濟急」,拉管線造成的生態影響還會比三接外推方案更大。而目前採行的「三接再外推方案」已是行政院、經濟部、中油,與民間及環團對話,審慎評估各種替代方案後所提出,以「保護藻礁最大化、影響供電最小化」為策略,達到「顧供電、護藻礁」的雙贏目標。

 

三接肩負穩定全國供電、改善中南部南電北送問題,及減污降空污的重要任務,並牽動我國北部民生與經濟需求,若興建順利,可供1公里外的大潭電廠7至9號機組用氣;反之,若三接遷離公投過關,無法順利供氣給大潭電廠發電,將直接衝擊上述發電規劃,造成一年137億度的用電短缺,取而代之的將是500多萬噸的燃煤發電,以及中南部揮之不去的空污問題。

 

 

圖片來源:經濟部臉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