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國內海事工程鴻猷大展 高粱穗心造型的金門大橋邁入合龍完工

2021.12.27
17:06pm
/ 放言編輯部

金門大橋的完成是台灣工程師智慧與科技突破的結晶,是台灣世曦的驕傲,更是締造國內海事工程鴻猷。

 

橋面合龍的最後工序 節塊吊裝

 

夜幕已黑,在星光月影伴隨下,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工程師無畏寒風吹拂,正在橋上專注的緊盯預鑄節塊吊裝的每一個環節,「在海上作業不比陸上,這節塊一旦從海上起吊後,唯一的途徑就是安全的將節塊吊裝到定點接合完成」。於此,大橋施工團隊持續跟時間、風浪在賽跑,不分晝夜群策群力趲趕著工進,而引領期盼的金門大橋其悠長的興建故事將於2022年夏天劃下句點。

 



從懷疑到肯定 話說在即將完工之前

 

金門大橋全長5.42公里,跨海橋梁段有4.77公里,其間深槽區主橋段達1.05公里採五塔六跨脊背橋設計、墩柱最高39.15公尺連同橋塔總高為78.5公尺、基樁直徑2.5公尺樁長35~58公尺、最大跨徑為200公尺、水深達23公尺,為國內首見之大型跨海橋梁。此建設計畫孕育了二十餘年,期間由台灣世曦工程顧問進行了評估規劃後進入細部設計,2010年在政府推動及當地居民殷殷期盼下終於發包興建。然而大橋開工後執行並不順利,承包廠商在經驗及機具能量不足、違反契約等後天因素,前後二家廠商相繼解約,五年過去了,一切似乎還要重新開始,各界開始瀰漫著種種不同的聲浪「台灣是否有能力獨立完成金門大橋?」一句又一句質疑與批評聲直面而來。

 

但接下來幾年,國內工程師展現出無比堅定的毅力、技術能力與使命感,在面臨多變的地質、天候與海象環境、以及節塊長距離的海上運輸風險等考驗下克服困難,從基樁完成、塔柱逐一冒出海面、預鑄節塊逐跨吊裝閉合,金門鄉親對大橋的期待已浮出水面,所有的懷疑早已轉換成了對MIT(Made in Taiwan國人自建)肯定與鼓勵。

 

從挑戰不可能任務到掌握關鍵技術

 

回顧深海基樁、水中樁帽鋼箱圍堰、造型塔柱、乃至進行中的海上預鑄節塊吊裝,這四個工項是金門大橋最關鍵的技術作業,台灣世曦工程顧問監造單位表示,「在深海基樁部份,我們克服了堅硬花崗岩盤、傾斜岩盤、風化程度不一及遇水崩解造成的坍孔問題;在水中樁帽鋼箱圍堰,我們經歷風浪的考驗,克服了幾千噸海水的浮力及鋼箱滲水問題;在主橋造型塔柱複雜漸變的設計線條下,我們克服曲線鋼筋及造型模板問題,完美的高梁穗心造型得以在海上鑄造呈現;而在海上從事預鑄節塊吊裝施工困難度高,除人力、材料、因應疫情措施外,尚需搭配跨海運輸、風浪、潮汐、船機調度,每一步驟都需透過精確的管理才能安全達成吊裝任務,金門大橋預鑄節塊共分376塊,已吊裝完成167塊。」

 

這些國內海事工程締造首創「鋼箱圍堰」工法、第一座大規模的長跨距跨海大橋、高梁穗心造型墩柱、國人自行設計與自辦施工等多項的「第一次」,證明台灣工程界無論是規劃設計到付諸實現,均已具備有興建大型跨海大橋的能力,而其寶貴經驗將由台灣世曦繼續傳承到馬祖大橋。

 

另值得一提的是,金門大橋團隊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難題中領悟、嘗試、調整施工,累積了豐厚地經驗與信心,2020年台灣世曦設計與監造榮獲金安獎優等以及2021年金質獎特優等殊榮,無不是對於興建跨海大橋施工安全及品質高規格管理的肯定,更是設計施工團隊的榮耀。

 

安全的走完最後一哩路

 

繼主橋基礎及橋塔完成後,上構預鑄節塊吊裝是目前最重要的關鍵工序,橋面正逐步往外拓展,主橋五塔六跨共110條(每塔11對)鋼索,第一對鋼索於今年11月18日在金門縣楊縣長的共同見證下安裝完成,預定將於12月底完成第一塔(P48)索力結構系統,這意謂著金門大橋完成四個關鍵工項的最後一塊技術拼圖。

 

(主橋第一塔(P48)索力結構系統之安裝)

 

然而在施工同時,仍需隨時面對風浪挑戰。但無論如何,離目標進了,預計在明年夏天金門大橋將達成跨海橋梁工程建設重要里程碑,而金門大橋的完成,將使大小金門達到全時人道救援服務、民生資源平均分配、公路運輸系統串連、地方發展活化及帶動觀光產業等目標一一實現,同時兌現政府對金門居民殷切的承諾兌現。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施義芳表示,金門大橋的完成是台灣工程師智慧與科技突破的結晶,金門大橋除了設計新穎,在施工上更是利用許多台灣首次嘗試的技術突破困境施工;工程團隊絞盡腦汁完成,為台灣的橋梁工程歷史立下新里程碑,這些工程師令人敬佩的是,許多人都是長年遠離家人,頂著烈陽與寒風,扛著非得完成任務的心理壓力,在如此高難度挑戰下,不辭辛勞地逐步將達成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之超級任務,這是台灣世曦的驕傲,更是締造國內海事工程鴻猷。

 

(中間五塔六跨高梁穗心造型主橋象徵金門6鄉鎮,是施工最困難的區域)

 

(工程團隊正進行節塊吊裝前準備移船作業,每一塊節塊均需從興達港透過船舶運輸至定點從海上起吊)

 

 

圖片來源:台灣世曦及吳家興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