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騰焰飛芒
放.高論
騰焰飛芒

【騰焰飛芒】楊丞琳「海鮮奢侈論」折射的認知戰

2022.09.08
17:03pm
/ 孫瑋芒

藝人楊丞琳日前在浙江衛視文化旅遊類節目《還有詩和遠方3》談到「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經由台媒報導,引起軒然大波。台灣人對藝人媚中不能再縱容,對中國對台認知戰不能再輕忽。

 

中國網路流行一句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出自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換作中媒涉台節目,就是「沒有無緣無故的褒,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貶」。

 



藝人楊丞琳日前在浙江衛視文化旅遊類節目《還有詩和遠方3》談到「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經由台媒報導,引起軒然大波,包括政治人物和一般民眾,紛紛在臉書貼出吃海鮮文反駁。

 

「海鮮奢侈論」本身荒唐悖理;海鮮話題貼近一般台灣人生活;前一陣子中國無人機頻頻飛金門,錄下國軍活動影像發到微博招來群嘲;赴中國發展藝人屢屢發表媚中言論,台灣人忍受多時。這幾個因素交互激盪之下,遂引發民眾強烈反擊,形成自發性的反認知作戰。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針對海鮮洗版現象,發臉書文說「台灣的網路不應該染上這種小粉紅的文革風」,是言重了。張景森又說,「至於是不是在侮辱台灣人吃不起海鮮,要把影片拿來前後脈絡看一下,才能論斷」。楊丞琳在節目中貶台媚中的脈絡很清楚。

 

貶抑台灣來突顯中國的優越性

 

首先,《還有詩和遠方3》是預錄節目,並非現場直播,按照電視媒體的一般製作流程,這種節目是有劇本的,對白根據上節目者的人設撰寫而成。楊丞琳在節目中和與談者對話內容緊湊,豈是各人自由發揮所能達成?再者,浙江衛視是浙江省屬浙江廣電集團旗下媒體,代表官方立場,節目播出前必然經過嚴格的政治審查。有藍營政治人物發文說楊丞琳是「無心之言」,暴露了對中國媒體無知。

 

「海鮮奢侈論」的舖排是這樣的:數人同桌共餐時,楊丞琳吃著豆腐魚說「好吃」,中國作家麥家(和習近平握過手、電影《風聲》改編自他的同名小說)問說:「丞琳你台灣人怎麼沒吃過?」這句話暗含中國小粉紅經常譏笑台灣人是「井蛙」。

 

浙江漁民郭文標插話,傳達中國物產豐富、傲視台灣的訊息:「沒有的,台灣沒有豆腐魚的。」

 

楊丞琳接腔:「沒吃過,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這已是違心之論。台灣網友挖出多楊丞琳在台灣爽吃海鮮照片。

 

麥家追問:「是嗎?」

 

楊丞琳說:「早年家裡的經濟壓力也挺大的。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這句話正是廣大爭議的引爆點。

 

之後楊丞琳說了一段話:「我來這節目,也是很想跟文化圈多交流,覺得可以提升很多,然後學到很多智慧嘛,因為小時候書真的讀得不多,就真的是太早出來工作了。」

 

這是用來對比出台灣人楊丞琳比較「沒文化」,跟麥家等中國文化圈人士交流可以得到「提升」。

 

以楊丞琳在演藝圈的經歷,劇本可以寫成她克服了幼時逆境,在演藝圈成名,得以嘗遍各色海鮮。但是,藉著貶抑台灣來突顯中國的優越性,才符合中國官方宣傳口徑。

 

中國對台認知戰不能再輕忽

 

台灣歌手羅大佑也曾經在中媒發表貶抑台灣的言論,尺度比楊丞琳更粗暴。2018年1月,羅大佑在《騰訊新聞十三邀》網路節目接受中國媒體人許知遠訪談,說到台灣:「我們小時候不是說大陸同胞吃草根,啃樹皮,我一看,欸,桌上剩下很多飯菜都不吃完吶,所以你看台灣人有多土!」

 

羅大佑以「很多飯菜不吃完」頌讚中國的富饒,配以誇張的手勢,句尾用驚嘆句「台灣人有多土」達到貶台媚中的效果。這段影片並未受到台媒報導,羅大佑繼續兩面討好、左右逢源,在2021年獲頒第32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網友紛紛批評楊丞琳,是民意的反彈,不可與網絡霸凌混淆。台灣不是中國,藝人不會因為言論不合官方尺度而遭到社群媒體封鎖帳號、電子和紙本媒體全面封殺、代言廣告全面下架;藝人言論也不會成為政治考核紀錄而影響三代。經常貶台媚中的藝人黃安,依然活蹦亂跳。台灣的輿論制裁力量,是對藝人言論給予相對的回應,後果交由市場決定。恐懼上海封城而逃回台灣的演員李立群,忽而倡言保台、忽而支持統一,立場反反覆覆,在媒體緊盯下,在台灣得到應有的社會評價。

 

台灣人對藝人媚中不能再縱容,對中國對台認知戰不能再輕忽。赴中國發展台灣藝人每到中國國慶、中共黨慶,少不了在微博發文齊聲頌讚黨和「祖國」,雖說是出於無奈,他們自願到中國成為肉票,不必對這些人過於同情。中國甫在上個月舉行圍台軍演,解放軍戰機逾越台海中線已成常態,一旦兩岸開戰,那些在中國的知名藝人被迫表態支持中國武力犯台、鼓吹台灣投降,這個劇本更值得擔憂。

 

圖片來源:中國浙江衛視官方頻道YouTube;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孫瑋芒
自由作家、攝影人,出版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特約作家、報社編務主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