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放.專題》中國間諜氣球闖台灣不用怕!國防院蘇紫雲分析:可出動F16、幻象戰機執行擊毀任務,高度若過高,愛國者、天弓三飛彈也能攔截!

2023.02.10
14:18pm
/ 放言編輯部 張松筠

近期中國間諜氣球侵入美國領空,引起美國國內震驚。《放言》訪問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解析我國未來若遇到此類事件,國軍可以進行的各種反應作為!

 

中國間諜氣球侵入美國領空,引起美國國內震驚。不過,該事件其實並非第一次,過去中國間諜氣球也曾出現在日本以及台灣周遭,對於這類高空偵查氣球帶來的國安威脅,我國應如何應對?《放言》訪問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解析我國未來可能的應處作為!

 



根據國防部7日召開的例行記者會,針對中國間諜氣球入侵領空的情況若發生在台灣,我軍方要如何應處?國防部作計室防空暨資戰處處長莊鴻文少將表示,國軍目前所有聯合情監偵系統可有效掌握空飄氣球,相關應處會按照各種威脅程度、種類,使用適當手段應處。至於相關應處作為,國軍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均有詳細律定,但細節不便說明。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則補充,細部接戰規定因涉及軍事機密,因此不便說明。

 

中國間諜氣球可彌補衛星監控不足,但要獵殺有難度

 

對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解釋,中國使用間諜氣球而非衛星的主因,他認為間諜氣球是用來彌補衛星的不足,因為衛星距離地球較遠,且在大氣層外,氣球則是在大氣層內的高高空飛行,最高可以飛到4萬公尺處,可彌補衛星所蒐集訊息的不足,特別是在大氣、風向、風速、濕度、溫度等情報,另外還能夠蒐集地面層的電磁波輻射、雷達等通訊器材情報。

 

而此次事件中,中國間諜氣球在美國上空並未第一時間被擊落,蘇紫雲認為,美國當時在評估氣球是何種用途,且要擊落氣球有一些技術上難度,例如一般戰鬥機飛不了那麼高,用飛彈攔截的話也有一定限制,因為高度越高,大氣密度會越低,會影響飛彈效能。此外,在美國陸地上空擊落,也可能有傷及地面的風險,所以美國才會選擇在氣球出海時將其擊落。他表示,除戰鬥機手段外,美國海軍的標二飛彈可以攔截到2萬5千公尺、標三飛彈更可以攔截到大氣層外飛行物。

 

若以台灣的軍事力量來看,該氣球若「飄」進台灣,蘇紫雲認為我軍應先確認它會不會造成威脅,之後如果決定要擊落,也應該選擇海面上空會比較好,「它高度如果在2萬公尺以下,F16跟幻象戰機就可以把它擊落,那如果是飛得更高一些,飛機到不了,沒關係還有愛國者二,愛國者飛彈攔截高度是2萬5千公尺左右,可以攔截到。再高一些,就靠天弓三了,可以攔截到4萬5千公尺,正好是高空氣球的邊緣。」蘇紫雲認為,這部分台灣是有能力的。

 

(圖:我國軍愛國者飛彈車)

 

 

台灣有能力監控與攻擊此類氣球,侵入我領空將被擊落

 

至於我國目前是否能夠有效監控此類間諜氣球?蘇紫雲表示,基本上是可以的。他認為比較難監控的是小型氣球,「氣球如果是氣象氣球,因為反射面積比較小,所以的確比較難抓得到,如果像這種間諜氣球那麼大一顆,美國殘骸撈上來後報告有61公尺高,那麼大一個氣球,加上下面吊艙,氣球本身又是像一些紡織類強化材質,雷達波打過去會穿透沒有反射,但是下面吊艙有很多金屬設備、太陽能板,這些是很大目標,所以雷達抓到它是沒問題的。」

 

如果間諜氣球一直停留在我國上空,蘇紫雲認為那就是把它擊落,「沒有第二句話可說」,他強調氣球速度慢,跟高速衛星剛好可以形成互補,因為一個是在大氣層外,一個是在大氣層內,衛星平均速度可能超過2萬3千公里以上,將近21馬赫速度,很快就飄過去,「但氣球慢吞吞,可能每小時100多公里或200公里,運氣好還可以降低到數十公里速度,所以它可以截讀的資訊就更多,這種情況下也解釋了氣球跟衛星互補的關係。」 

 

蘇紫雲分析,中國間諜行動是系統性的,第一層是衛星、第二層是高空氣球或飛船、第三層是固定翼飛機,「像是常在台灣周邊騷擾的運8、運9電子戰飛機,再往下就是無人機,這是空中部分。水面上則有電子情報船、水下有無人載具,這些中共無人載具可去海底電纜進行竊聽行動,包括光纜它也有辦法截讀裡面數位訊號後,再回去做解讀。」 

 

(圖:中國運8電子偵察機)

 

至於我國未來如何應對此類型威脅?蘇紫雲分析,間諜氣球有必要的話就如同國防部說的,「就是我們有能力擊落」,第二個則是更廣泛的電子戰防護,他表示,國軍有在做一些處置,包括新式偽裝網可以遮蔽,不被對方大型雷達、衛星、電子偵察機雷達掃描。此外,當中共有一些侵略性的電子作戰行動,「我們在附近的電子器材會暫時關機,採取欺敵作為,所以這部分隨著科技進步,國軍是有這能力。」此外,蘇紫雲也認為,現場指揮官的應變能力很重要,「可以把我們電子戰的反制技術能力提高到最大。」

 

 

(圖片來源:國防安全研究院官網、Benny Johnson 推特、三立新聞、日本防衛省官網 )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