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桑梓散步
放.高論
桑梓散步

【桑梓散步】金枝演社的狂飆小劇場年代

2023.10.19
11:56am
/ 李拓梓

1997年金枝選了廢棄的公賣局華山酒廠演出《古國之神:祭特洛伊》,本來是想要取那舞台的廢墟感,結果演出的第二天,導演王榮裕就因為「非法侵佔國有地」被帶去警察局。

 

「金枝演社」三十年了,回想三十年來的台灣小劇場運動,成員來來去去、劇團起起落落,能夠撐這麼久的並不多,金枝真的是歷久彌新。幾天前我去看了浮浪貢開花系列的第五部曲《再會啦心所愛的人》,劇情結構流暢、舞台燈光都屬上乘、演員說唱表現都極好,我覺得是今年我看過的國內團隊表演當中,最出色的一部。

 



金枝演社所走的路

 

劇場界人稱「二哥」的王榮裕,做戲就是戲,劇本沒有要說什麼道理,也沒有要談什麼理念,他就是輕鬆寫意的把台灣人的日常生活極誇張的描寫出來,駕輕就熟的做出一部好作品。

 

印象中第一次看到金枝的名,是因為《台灣女俠白小蘭》,我那時候在「臨界點劇象錄」當學徒,說是學徒,其實也是有時去有時不去,很隨興。那是報紙還有藝文版的時代,記者寫這是重現「胡撇仔戲」,這齣戲要跟著卡車全國流浪演出「落地掃」,當時只覺得很有趣。

 

「落地掃」的概念源自王榮裕最早參與的「優劇場」。當時劇場界琅琅上口的是果陀夫斯基的訓練方式,這訓練法我當時也聽過前輩說,但當時無知,以為「果陀夫斯基」是「等待果陀」的作者。一次採訪「優劇場」,聽前輩說他們如何基於這樣的理念,來推動「朔計畫」作為台灣本土性的探源。後來讀資料,知道了王榮裕也參與其中,他的功課是跟去當那時還沒有很多文青知道的白沙屯媽祖的香燈腳。

 

九十年代後期,小劇場界都很執迷後結構、後現代、後殖民、解構這些不太容易理解的西方名詞,參與其中的我一直都認為,所有抽象的一切都比具象更吸引人。金枝的演出很在地、有點俗,演員打扮誇張、演出用力,內容多半具象,有點像話劇,感覺不太是當時我喜歡的菜。即便同一段時間,我也正汲汲於一切關於認識台灣的努力,極飢渴地把身邊所能找到關於「台灣」的閱讀都找來翻看。近廟欺神,獨獨遺漏了正以自己的方式,在詮釋台灣文化的金枝,可能覺得他們的東西不抽象,有點媚俗吧。

 

可金枝其實不斷在實踐當時劇場人的夢。那時候表演場地很少,小劇場觀眾不多,登上兩廳院舞台機會不高,參與者對於這種建制演出也沒什麼興趣。大家很愛談「環境劇場」,認為什麼地方都可以演出,雖然都沒想過那觀眾在哪?

 

金枝的「落地掃」就是什麼地方都可以演出的實踐,他們在廟埕、在廣場,舞台往人多的地方一搭就開始演,人也許會群聚,但媒體並沒有注意,但他們就是演,有沒有聚光燈都沒關係。1997年金枝選了廢棄的公賣局華山酒廠演出《古國之神:祭特洛伊》,本來是想要取那舞台的廢墟感,結果演出的第二天,導演王榮裕就因為「非法侵佔國有地」被帶去警察局。

 

後來我有機會聽王榮裕說這段往事,他說當時為了怕器材被搬走,所以他晚上睡在華山,一起床就看到警察來了,要他回去局裡一趟。那時候沒有手機,王榮裕只打了電話給太太,就被抓去派出所了。

 

派出所的人知道他是藝術家,其實對他很客氣,說做完筆錄就可以走了。不過王榮裕被捕的事很快就傳開,首先奔赴派出所的是時任立法委員王拓的助理陳文彬,然後另一位立委朱惠良的助理也來了,陳文彬據說當時很急還在派出所拍桌。後來很多藝文界人士聞訊都趕去派出所前面抗議,連林懷民都到了,當然也有高層關切,局長看到這光景頗傻眼,轉頭問王榮裕「你的背景怎麼這麼硬?」

 

八小時後王榮裕就被放出來,他又回到華山繼續準備表演。這場演出本來就很受好評,經過警察逮捕一事加持,成為當年藝文界最熱門的話題,《古國之神:祭特洛伊》也入選了當年中國時報年度十大表演藝術。那是藝文團體苦於無處可演出的時代,公賣局後來釋出國有地,華山後也成為藝文特區,這些改變,應該跟王榮裕這場非法侵佔國有地的衝撞有關。只是當初想像的藝文特區,和後來都是咖啡廳和餐廳的園區,講起來是有點同床異夢。

 

王榮裕的下一步

 

特洛伊之後王榮裕又帶著金枝回到地方,除了陸續有新作外,他們帶著《台灣女俠白小蘭》在九二一震災後的重建社區巡演。戲劇要有人看、有人理解,藝術和社會之間才能有對話,王榮裕始終是這種理念的實踐者。隨著台灣社會走向多元民主,許多小劇場的抗議日間疲乏,但本來就不是為了抗議而生的金枝,反而卻因此生存了下來,他們繼續巡演、做戲,運作越來越上軌道,也將「胡撇仔戲」的笑虧、生猛變得更加圓融而有生命力,讓過去我以為的媚俗有了另一種意義,一系列的《浮浪貢開花》也成為劇團的代表作。

 

去年因為國家文藝獎業務之故,我看了一些《雨中戲台》的橋段,講到王榮裕和媽媽之間互為敵我、互相討厭以及和解的故事。他出身戲班,加上他也踏入舞台的兒子,家裡已經是四代俳優。他說他年輕時對媽媽無法理解,直到自己也做了戲,才比較能夠同理當初母親的想法,也化解了兩代人間的誤會。《雨中戲台》像是他人生的交代,為他為什麼走上戲劇這途做了深刻的自我剖析。

 

王榮裕把通俗帶上了舞台,又把劇場帶回了民間。三十年來,他持續創作不墜,而台灣也一直在轉變,過去被鄙夷的、粗魯的、媚俗的、非主流的,於今都已有了被重新詮釋的機會。正如「二哥」自己說的,是因為時代走到了今天,才是今天他會得獎的原因。但時代來到了今天,也要他還在舞台上,才會得獎。三十年的小劇場風雲,還能用同一塊招牌站在舞台上的人不多,「二哥」王榮裕是其中一位。「我會一直做到死。」他在國家文藝獎的紀錄片訪問中這樣說,然後笑了一下,突然這樣說有點無厘頭、卻帶有一種凜然。
 

 

演出資訊:

再會啦心所愛的人

11/11-11/12 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場

12/16 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

 

購票資訊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677233249353232385

 

 

圖片來源:金枝演社劇團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