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科技
放.新聞
科技

太陽能有毒的迷思究竟是什麼?簡單解釋報你知

2019.07.02
14:54pm
/ 放言編輯部 吳竺君

近年來,世界各地紛紛投入綠能研發,企圖挽救正在流逝的地球,其中太陽能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綠能項目,然而這美好的背後,卻有排山倒海的爭議,以至於至今仍有人會問:「太陽能板真的環保嗎?」

 

一格一格整齊劃一的面板覆蓋在屋頂及水面,有種低調而壯觀的美,數隻鷥鷺優雅佇立,專注等待獵物,或者縮起脖子共享陽光的溫暖,鴨雁也在水中奮力踏著雙蹼,迫不及待想佔據一角陰涼避暑,水面上本是格格不入的太陽能板,霎時成為最好的遮蔽物,與珍貴的自然生態融合成和平的畫面。

 



近年來,世界各地紛紛投入綠能研發,企圖挽救正在流逝的地球,其中太陽能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綠能項目,然而這美好的背後,卻有排山倒海的爭議,以至於至今仍有人會問:「太陽能板真的環保嗎?」

 

這樣的汙染爭議,從原物料開採、提煉、製造到使用後的棄置,都成了備受檢視的問題。隨著政府的提倡,企業與個人建置的太陽能板幾乎隨處可見,但烙下的印象,卻沒在一般大眾心中根除,對於綠能的推動也抱持了保留態度。

 

太陽能製造汙染的迷思

 

太陽能製造汙染的指控究竟從何說起?首先是太陽能板的原物料「石英砂」(二氧化矽),它同時也是製作玻璃的來源,因其粉塵極細,易懸浮於空氣中,長期吸入容易患上矽肺病(又稱硅肺),因此也成為眾矢之的的第一個疑慮點,採訪了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姜暭先,他認真的解釋,現在相關的工作都已採取嚴格防護措施來保障工作人員安全,基本上不需要擔心。

 

有了原物料二氧化矽後,透過氧化還原技術先提煉到冶金矽(純度98%)再提煉成純度高達99.9999999%的純矽,才能拿來做為太陽能板的材料。而矽本身作為全球第二多的元素,加上發達的回收系統,整體採取上還不至於會威脅到地球資源,且太陽能板在所有矽製品中,也僅佔據了約二十分之一使用量。

 

確保環境不汙染 規範嚴格不手軟

 

較多爭議的部分,主要還是在提煉過程中,因早期技術穩定性較差,所產生出的腐蝕性物質四氯化矽,曾因業者不會處理,造成農地損害,但秘書長表示,這已是至少三十年前的技術了,現下技術純熟,不僅化學反應控制越來越精準,透過閉鎖式循環反應系統,將反應剩餘物質加上新的反應物,即可抵去有害物的排出,使反應持續進行,不再會有四氯化矽的產出,全程都在密閉的空間裡不斷循環,不必擔心外洩或汙染。

 

而在太陽電池晶片製作過程中最危險的殺手,莫過於具有比硫酸強的腐蝕物「氫氟酸」,也就是傳說中的「化骨水」,據說一旦碰到,得馬上用含有鈣的藥物擦上,否則皮肉將會被侵蝕直至見骨。使用的原因,則是需要利用其蝕刻矽晶片的特性,在原本光滑的晶圓表面,吃出如小小金字塔的凹凸,透過二次折射,讓太陽能板可以充分吸收光能,不會因反射而減少吸收。正因為它的危險,因此從過去在處理時即有格外嚴格的規定與正當處理,確保無汙染及危險。

 

在台灣目前都是使用矽晶電池,因為整塊太陽能板幾乎都由矽組成,不僅回收較為方便,用途也廣泛,與當初含有硫化鎘而引發誤會的銅銦鎵硒及碲化鎘太陽能電池所含成分不同,事實上銅銦鎵硒電池中所含的鎘非常少,若有適當處理,基本上並不會造成危害;而碲化鎘也因鎘已經和碲化合,所以也不會產生危險,除非棄置於沙漠高溫曝曬許多年,能量累積到600度以上才會使其分開,產生有害物,此種產品台灣並無生產。另外,這兩種電池在世界上僅有極少數的公司在生產,製造過程及回收皆有按照法規處理,因此也無須擔心造成環境破壞。

 

發電零碳排 共享生態永續

 

至於製造時所產生的碳排放量與使用的消耗能源,也已從早期要靠發電3年的抵銷時間,縮短至1年半~2年,比起傳統火力發電,1度電就會製造約600公克的二氧化碳,太陽能板平均使用壽命約20-30年,相當於排碳量抵銷後的18甚至28年都還是能維持零排碳量,對於整體環境品質有絕對的幫助。

 

「鷥鷺類的鳥會站的高度大約水深15公分;鴨雁類的水深就要很深…浮力型(太陽能板)在設定浮筒的時候,下面要開多大的洞,這個洞可以讓鴨雁躲在下方遮陰同時讓水底生物上來換氣,在整個設計時通通有經過思考。」

 

問起水上浮力型太陽能板會不會破壞到生物的棲息地,秘書長細細的講解,包含建蓋時要預留多少生態池、堤防要做多少、怎麼排水、水位要預留15公分才能讓鳥類覓食…等,通通得與專業人士計算設計。他說,施工期間,平常看見野狗都會躲的鳥會離開是正常的,但在太陽能板建置後,原本烈日時都不見蹤影的鴨雁,現在反而都會躲在浮台底下遮陰,可說常常「客滿」。

 

聽著姜祕書長如數家珍的說著整個生態的習性,彷彿真的能看見野狗追著黑面琵鷺、鴨子躲進浮台裡遮陽、吃魚的樣子。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裡,生活越來越便利,但那份對土地無可取代的情感,是我們仍然希望留下的純樸與美麗,懷抱著感恩,與世代共生共息。

 

 

圖片來源:辰亞能源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