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駛在花蓮的公路上,沿途的風景如畫,壯闊的太平洋與天空交融一色,連綿起伏的青山環繞,駛向花蓮的路不僅是一條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更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旅程,每一段路程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故事。 然而,瑰麗的景色背後,飽含著台灣人長期的隱憂。
花蓮位處板塊交接的聚合帶,頻繁的地震,加上極端氣候影響,封路、中斷時有所聞,讓蘇花公路在人民心中成為一條蒙上陰影的危險道路,於是,修築一條真正安全的道路變得尤為重要。
台灣世曦從蘇花改到如今的蘇花安計畫,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行業中的領導者,台灣世曦不僅具備豐富的工程經驗,面對環境與開發的兩難議題,展現出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態度。
攻克險阻:從蘇花改進化蘇花安的堅韌之道
蘇花改與蘇花安施工計畫
「蘇花安」計畫和一般民眾耳熟能詳的「蘇花改」具體的差異在哪裡呢?簡而言之,「蘇花安」可視為「蘇花改」的第二期工程,延續蘇花改計畫,但在蘇花改環評承諾基礎上更加精進,補齊了蘇花改還沒完成三個路段,包括東澳及南澳段、和平及和中段、和仁及崇德段,希望大幅減少極端氣候下預警性封路機率,提供安全可靠全天候服務。
之所以需要蘇花安計畫來補足蘇花改建設,台灣世曦工程運輸土木部協理吳嘉文解釋,是因為東部多山,加上地質脆弱、破碎,以及地震、颱風等災難頻發,比如今年的0403花蓮大地震以及凱米颱風,從而易引發坍塌危機,造就施工的複雜性。此外,由於隧道可以減輕對環境影響同時提升道路的抗災能力,蘇花改及蘇花安都規劃了長隧道,但施工時間比起一般的路堤或橋梁來得漫長,比如蘇花改的觀音、谷風隧道長度約12.5公里,在國內僅次於雪隧的12.9公里,蘇花安也有10.2公里的長隧道,足以想像施工的難度。
除了因應花蓮自然條件面對的挑戰,在蘇花改計畫中,身為主辦部門的世曦運輸土木部,承擔協辦部門的橫向聯繫角色,對外也要回應業主及民眾的意見,施工階段常須因應現地的狀況與監造部門同仁溝通並進行調整,這些都是工作的難題。運輸土木部副理翁贊鈞回憶起參與蘇花改計畫,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施工階段的變更設計常礙於現地施作的急迫性,得聯絡協辦部門同仁處理或是到現場會勘,遇到協辦部門同仁無法出席時,主辦部門就得先出席瞭解再討論調整,但翁贊鈞認為,也因為實地探查的關係,讓他親身體會監造人員在悶熱隧道內工作的辛勞,使他十分感佩。
蘇花改觀音隧道施工
自然與工程共舞:努力兼顧生態與建設的雙贏之道
在建設公路的過程中,台灣世曦於提供一條安全的回家路,更重視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首先,公路建設原則上會融入周邊景觀,在部分節點會設置景觀橋形塑區域地景風貌 (例如蘇花改的南澳北溪橋)。蘇花安在南澳跟崇德都規劃有高架橋,並採輕量化橋梁量體,減少工程對景觀的衝擊。尤其崇德路段的橋梁高度也會遵循部落會議的決議事項,採藏橋於林的方式避免影響濱海視野及景觀。
蘇花改南澳北溪橋(景觀橋)
談到工程開發對沿路動植物可能造成的傷害,吳嘉文強調台灣世曦採取「迴避」、「減輕」、「補償」三個原則,「迴避」原則在公路開發初始,於蘇花安東澳、南澳路廊研選路段時,即特別迴避烏石鼻自然保留區,以維護生態的多樣性。
「減輕」的概念落實在台灣世曦採用鐵路運輸土方,減少對環境衝擊、採用長隧道減少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影響,相較其他建設需要投注更多的時間去溝通協調。比如隧道開挖會造成大量土方量體,若循傳統模式以卡車載送,對現有台九線會造成極大交通的負擔。因此,世曦選擇改以火車貨櫃從南澳至東澳載送,看似只有一站的距離,成本卻相對增加許多,包括購置器具、台鐵場站改善與人員訓練等費用。然而,背後隱藏著節能減碳的好處,以及減緩公路車流的優勢,對公路的衝擊削弱許多,社會成本進而降低,因此獲得環評委員們的大力支持,成為了世曦在蘇花改到蘇花安計畫中不變的堅持。
「補償」作用則體現於當道路開發之中,不慎破壞原生種的植物,台灣世曦將諮詢原生種景觀專家的建議,依據不同現地的狀態,比如是邊坡地或平緩處,藉以選擇當地的原生植物加以復育,將消失的植栽種回來。其次,關於動物議題,「路殺」(Roadkill)是近年來被生態圈重視的課題之一,路殺意指野生動物因遭到路上行駛的車輛撞擊而亡,這是公路上常見的意外,台灣世曦對此擬定出多項策略,包括設置生態友善燈具、側溝設置逃生坡道、隧道口防護網及動物通道等,在工程開發的同時兼顧生態保育。
凝聚眾人共識:與在地人共商公路建設的和諧之道
蘇花改從規劃到環評階段,皆面對外界眾多質疑聲浪,除了對環境破壞的疑慮,還須考慮對當地居民生活與文化是否會造成衝擊。再加上,花蓮在地人對蘇花安的需求不盡相同,有的民眾希望道路能開放雙車道通行,有的民眾希望能提升為快速道路,也有民眾希望讓白牌機車通行,更有民眾認為道路已經足夠安全不需開發,多元的需求讓花東路段產生許多討論空間。
台灣世曦希望能夠多方聽取民眾的意見,因而選擇不辭辛勞辦理多場說明會,讓當地居民、環保團體,以及利益相關者有機會表達觀點,並確保他們的聲音被納入決策過程中。誠如董事長施義芳一路以來面對公共建設秉持的精神:公開、透明,希望讓公眾能真正參與在計畫當中,並且以利益共享的角度,讓公共建設不僅成為基礎設施的一環,更能提升社會整體的福祉,兼顧地方利益,創造雙贏局面。
由於說明會的辦理,台灣世曦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花蓮當地的文化、自然環境以及民眾需求,從而調整施工計劃,避免可能產生的社會和環境衝突。這也增強了蘇花建設與花蓮當地的連結,讓居民感受到參與感和被尊重的感受,反覆的溝通之下,也讓原本持反對意見的居民,逐步贊成了建設的方案,實現安全、交通便捷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和社會共識的雙重目標。
台灣世曦工程運輸土木部 吳嘉文 協理(左) 翁贊鈞 副理(右)
承繼責任:土木技師心繫安全的使命之道
十四年前,翁贊鈞甫進公司,參與的第一個案子就是蘇花改計畫,他仍記得計畫完工後,走過通車的蘇花改,親眼見證一個建設從無到有,心中那份感動久久無法褪去。除此之外,曾有花蓮部落居民告訴翁贊鈞,自蘇花改完成後,往返花蓮到羅東看病皆是行駛蘇花改,路途變得相對安穩,翁贊鈞不禁感嘆,蘇花改不僅是花蓮聯外的道路,對當地居民來說,更是攸關人身安全的生命線,他進而感受到巨大的使命感。
三年前,翁贊鈞從前輩手中承接過蘇花安計畫,內心默默許下宏願,期盼為花蓮人打造一條更加可靠的道路。從蘇花改到蘇花安,這條承載著花蓮人民安心出行的道路,背後凝聚著諸如吳嘉文、翁贊鈞等無數工程師、監造人員的心血,這群幕後英雄不單是道路建設的實踐者,更是地方交通生命線的守護者。如今,蘇花安計畫已預計啟動,正式邁入新階段,台灣世曦團隊將肩負對花蓮居民的承諾,將這份平安返家的責任延續至未來。
(圖片來源:台灣世曦提供、放言編輯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