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普遍認為,12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為2025年的中國經濟政策定調,成為觀察中國經濟路線是否出現轉變的第一個焦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突然改變對日政策,宣布中國將對日本人實施短期停留免簽政策。據《日經》報導,中國轉向柔軟路線、採取微笑外交,反映出中國當前的經濟困境。外界普遍認為,12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為2025年的中國經濟政策定調,成為觀察中國經濟路線是否出現轉變的一大焦點。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中國的改變仍然模棱兩可——微笑外交與經濟政策之間的落差
「中國的轉變是真的嗎?」「不,這只是表面姿態而已。是否能將對外的柔軟姿態延伸至國內政策的重大改變,還需要進一步觀察……」關於習近平政權突然的政策改變,世界各地掀起了激烈的討論。
日本特別關注的是中國政府突如其來宣布的一項新措施:從本月30日起,恢復對日本人入境中國短期停留免簽的措施。今後,許多日本人不需要再特地到中國駐日本的機構排長隊申請簽證,或委託旅行社辦理,這對日本民眾來說是個好消息。
這一宣布是在15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秘魯利馬首次會談後不久公布的,令不少人感到驚訝。然而,我們仍需冷靜分析中國此次改變的真正意圖,以及未來可能在中國內外發生的變化。
免簽政策的恢復只是回到原點
自2003年起,中國就對日本人實施短期停留免簽政策。然而,2020年因應新冠疫情而中止這一措施,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儘管疫情特殊情況已經緩解,中國遲遲未恢復該政策,顯然是基於自身考量。如今,這只是將政策恢復至原有狀態。
因此,日本方面對此也抱持冷淡看法。有意見認為:「中國早已對韓國等其他國家恢復免簽,這次不過是輪到日本罷了。」「此次措施並非什麼重大的『善意』或『讓步』。」
此外,一些讓日本企業對員工前往中國出差或駐點猶豫不決的根本問題依然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包括日本製藥公司「安斯泰來製藥」的員工在內的多名日本人在中國被拘押的事件。
從「戰狼外交」到「微笑外交」
在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的高峰期,中國共產黨內部曾有聲音強烈反對恢復對日本的免簽政策,認為「在日本政府未對中國人實施相應免簽政策的情況下,中國單方面恢復免簽政策是一種屈辱」。
雖然習政權仍然高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並持續推動「大國意識」與「愛國主義」,但這次中國將具有歷史恩怨的日本納入免簽對象,確實出乎意料。
日本的外交官員認為:「這反映了中國當前的困境,是中國轉向柔軟路線、採取微笑外交的舉措。」此外,這次免簽的停留期限從原先的15天延長至30天,也是顯著變化之一。
習近平的微妙外交舉措
中國的改變不僅體現在對日本的政策上。在參加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習近平與英國首相史塔莫舉行了會談。這是自2018年英國首相梅伊訪華以來,中英領導人時隔六年的首次會談。
「你好。」習近平與英國首相史塔莫握手時,雖然未展露在與石破會談時那樣的微笑,但主動開口打招呼。而在此次南美之行期間,習近平與16國領導人會談時,常常率先問候「你好」,這一點也引發關注。
另一方面,史塔莫在會談中提及了人權、台灣、南海、香港等中國敏感問題,並特別談及香港民主派報紙《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的健康惡化問題。黎智英因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而被長期關押。
中英關係的調整與中國的戰略考量
英國近年在美國、澳大利亞的安全框架「AUKUS」中採取對中國強硬的立場,而中國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不過,隨著英國政權從保守黨轉移至工黨,中國抓住機會採取積極的外交策略,這與對日本的柔性政策有相似之處。
儘管中國的表面姿態有所變化,但其內部與外部政策之間仍存在巨大落差,這是否會帶來真正的結構性改變,仍需時間觀察。
重視全球南方:習近平參加G20峰會的意圖與挑戰
習近平參加G20次數達11次
習近平此次出席G20峰會,是他自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以來的第11次參加。除了去年缺席在印度舉行的會議之外,他無論線上還是實體會議都參加過,堪稱G20中最為人熟知的國家領導人之一。
在本屆G20峰會上,習近平明確表現出重視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姿態。中國提出的8項全球發展支持建議中,有3項直接與全球南方合作相關,包括建設全球南方研究中心及非洲援助等計畫。
應對川普回歸的挑戰
2025年1月,前美國總統川普將再次就任,並已表明將對幾乎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未來,中國料將面臨更多來自美國的壓力。
面對川普的對中壓力,中國希望在快速增長的全球南方找到活路。中國正試圖結合對全球南方的貿易轉移與中國國內需求,推進「雙循環」經濟模式。然而,這些措施對於解決中國當前嚴峻的經濟問題仍顯不足,目前情況可謂「畫龍點睛之處尚欠火候」。
「雙循環」中的一環是中國國內需求,但目前仍缺乏能有效刺激內需的強有力政策,尤其是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未見顯著提升。
經濟政策壓力與結構性挑戰
習近平主導的新冠疫情應對措施,包括長期的嚴格移動限制,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創。同時,對民營企業的異常打壓以及持續的房地產不景氣更是雪上加霜。為緩解這一嚴峻局勢,中國需要重新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力量,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
經濟政策領導層的缺席
此次習近平的外訪中,經濟政策的主要負責人、副總理何立峰(中國共產黨政治局委員)未隨行,這一點值得注意。過去,習近平第二任期內的副總理劉鶴每次都會陪同出席中美首腦會談等重要場合。
劉鶴與何立峰都是習近平的老部下,劉鶴曾是習的經濟政策智囊。如今劉鶴退休,何立峰理應成為中國經濟的掌舵人,但目前看不出他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習近平外訪時,負責經濟的副總理缺席,反映了習政權對經濟的輕視,也顯示了在高層人事上未能啟用內外經濟專家的問題。
不過,據悉,何立峰計劃明年與英國財務大臣里夫斯會談,這是習近平與英國首相史塔莫在巴西會談的成果之一。
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為關注焦點
外界普遍認為,12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為2025年的中國經濟政策定調,成為觀察中國經濟路線是否出現轉變的第一個焦點。如果會議仍沿用7月三中全會的大致政策方向,而未提出根本性的改革舉措,外界對中國經濟的失望感將進一步加深。
編者簡介:中澤克二
・經歷:1987年加入《日本經濟新聞》。曾駐北京3年,歷任首相官邸記者、政治部副主任、東日本大震災特別採訪小組負責人等。2012年起擔任中國總局局長,現為編輯委員兼評論員。
・獲獎:2014年度「波恩・上田紀念國際記者獎」得主。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