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巴拿馬「親美立場」表態不續約「一帶一路」!《日經》分析:以香港為戒所做的決定

2025.02.05
17:08pm
/ 放言編輯部 謝曉菁

《日經》分析,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並非突發奇想,而是基於中國、香港及全球戰略局勢的變化所做出的決策...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Jose Raul Mulino)3日與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會談後,隨即表態巴拿馬與中國於2017年簽署的「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即將到期,屆時將不予續約。《日經》報導,巴拿馬此舉並非突發奇想,而是基於中國、香港及全球戰略局勢的變化所做出的決策。同時,《日經》指出,川普的核心目標是阻止中國利用「一帶一路」計畫,進一步擴展其在美國後院,也就是中南美洲地區的影響力。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巴拿馬的決定標誌著美國對抗中國「一帶一路」的首場勝利,但這場戰爭仍遠未結束。

 

香港變質,巴拿馬引以為戒,退出「一帶一路」——美中角力升溫

 

美國總統川普突然提出「收回巴拿馬運河」的要求,這一舉動原本看似不切實際,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問題的核心在於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快速擴張,而香港「高度自治」與「一國兩制」的實質崩解,則是影響巴拿馬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巴拿馬宣布不續約「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巴拿馬總統穆里諾於二日正式表態,巴拿馬與中國於二〇一七年簽署的「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即將到期,屆時將不予續約,並提及希望能夠儘快結束與中國的合作。這一決定意味著巴拿馬將退出「一帶一路」,成為首個正式表態脫離該計畫的拉美國家。

 

此聲明發表於穆里諾與美國國務卿盧比奧會談後的記者會上。盧比奧此行是他就任國務卿後的首次海外訪問,而選擇巴拿馬作為首站,顯示出川普政府對巴拿馬運河問題的高度重視。

 

美國的擔憂——中國可能關閉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是由美國建設,於一九一四年完工,一九九九年根據美國總統卡特所簽署的條約正式移交巴拿馬。然而,隨著美中關係日趨緊張,美國擔憂中國可能在必要時透過其在巴拿馬的影響力關閉運河,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盧比奧直言,若美中對抗升級,中國完全可能透過巴拿馬政府或其企業介入運河運營,甚至關閉運河。這種情境可能在美軍與中國軍隊於台灣發生衝突時發生,屆時巴拿馬運河的封鎖將嚴重影響美國經濟,因為美國是運河的最大使用國。

 

巴拿馬運河的兩側港口由香港企業控制

 

美國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巴拿馬運河的太平洋端「巴爾博亞港」與大西洋端「克里斯托瓦爾港」均由香港企業長江和記實業控制。該企業早於一九九七年便與巴拿馬政府簽訂長期合約,並透過自動續約條款確保其運營權可延續至二〇四七年。

 

巴拿馬政府現已要求監察機構徹查這些合約的續約過程,因為過去的協議內容對巴拿馬而言相當不利。

 

香港的變質——從「一國兩制」到全面受控

 

一九九七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當時「一國兩制」仍確保香港擁有高度自治,香港企業也不受中國政府的直接控制。然而,這種局勢在二〇一九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後發生劇變。

 

二〇二〇年,中國政府強行通過《香港國家安全法》,使「一國兩制」名存實亡,香港企業開始受到中國政府的更嚴格監管。例如,親民主派的報紙被迫停刊,創辦人遭到逮捕,香港的新聞自由也受到極大限制。

 

長江和記實業的創辦人李嘉誠,曾是華人世界最富有的企業家,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然而,在二〇一九年香港抗議運動期間,李嘉誠曾發表廣告,含蓄批評中國政府的強硬手段,顯示他當時仍試圖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然而,在香港國安法施行後,李嘉誠及其企業已無法違抗中國政府。如果中國認定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需要關閉巴拿馬運河,即便是李嘉誠旗下的香港企業也無法拒絕中國政府的指令。這正是盧比奧所指的風險。

 

川普的新戰略:打擊中國「一帶一路」的擴張

 

二〇二五年,川普與習近平的對抗再度升級。川普政府選擇以巴拿馬為戰場,主動出擊打擊中國的「一帶一路」。

 

這一系列動作並非突發奇想,而是基於中國、香港及全球戰略局勢的變化所做出的決策。川普的核心目標,是阻止中國利用「一帶一路」計畫,進一步擴展其在美國後院——中南美洲地區的影響力。

 

巴拿馬的決定標誌著美國對抗中國「一帶一路」的首場勝利,但這場戰爭仍遠未結束。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