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經》指出,雖然馬斯克的收購案成交可能性不高,卻突顯OpenAI企業結構的扭曲問題...
美國企業家馬斯克(Elon Musk)10日向美國OpenAI提出以9740億美元收購該公司,卻遭到拒絕。《日經》指出,雖然馬斯克的收購案成交可能性不高,卻突顯OpenAI企業結構的扭曲問題,這也是馬斯克試圖阻止OpenAI在AI領域獨大的最新舉措。據了解,馬斯克正透過訴訟與其他手段,全力阻擊 OpenAI 的市場壟斷。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馬斯克全面阻止 OpenAI 獨佔 AI 領域,阻止其扭曲的企業結構
美國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於10日向美國 OpenAI 提出以9740 億美元(約 15 兆日圓)收購該公司。儘管 OpenAI 立即拒絕了該提議,且交易成功的可能性不高,但這一提案突顯了 OpenAI 企業結構的扭曲問題,也是馬斯克試圖阻止 OpenAI 在 AI 領域獨大的最新舉措。他正透過訴訟與其他手段,全力阻擊 OpenAI 的市場壟斷。
馬斯克的投資聯盟與收購計畫
根據馬斯克的律師透露,此次收購計畫涉及xAI(馬斯克創立的 AI 公司)、美國風險投資公司 8VC 及多家投資基金,這些機構與馬斯克共同加入出資行列。此外,他們也準備提高收購報價。
然而,在消息曝光後不久,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立即在 X(原 Twitter)上發文回應:「No, thank you.(不,謝謝)」表明拒絕收購。由於 OpenAI 並未上市,也沒有義務接受收購邀約。馬斯克則嘲諷性地將奧特曼的名字改稱為「詐騙曼(Scam Altman)」,公開批評對方。
阻擊 OpenAI 的「三支箭」——收購案是最新一擊
這次收購提案,實際上是馬斯克針對 OpenAI 採取的一系列行動中的第三步,前兩步分別是:
1.創立競爭對手 xAI:馬斯克於 2023 年成立 xAI,並於 2024 年獲得 120 億美元投資,推出與 ChatGPT 競爭的 AI「Grok」。
2.訴訟行動:2024 年 8 月,馬斯克以 OpenAI 違反與自己早期投資的合約為由,向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提起訴訟。
儘管 xAI 的「Grok」與 X(原 Twitter)深度整合,但其 AI 技術仍遠落後於 OpenAI 的 ChatGPT,後者全球用戶已突破 3 億。此外,馬斯克對 OpenAI 提出的訴訟預計最快要到 2026 年才會進入審理階段,短期內無法取得突破。因此,馬斯克選擇發起這次收購提案,試圖快速打破 OpenAI 的市場壟斷。
OpenAI 的企業價值與特殊架構
目前 OpenAI 的營利部門在 2024 年 10 月時企業估值已達 1570 億美元(約 24 兆日圓),近期更與軟銀集團(SBG)洽談追加投資,可能使估值進一步突破 3000 億美元。
然而,馬斯克此次提出的收購金額遠低於 OpenAI 估值,這是因為他瞄準的是 OpenAI 扭曲的公司治理結構。
馬斯克的提案是:「以 9737.5 億美元收購 OpenAI Inc. 的全部資產」。這裡的「OpenAI Inc.」指的是 OpenAI 的母體非營利組織(NPO),而不是目前獲得大量資金的營利部門。
OpenAI 的雙層企業架構
OpenAI 於 2015 年由馬斯克與奧特曼等人以非營利組織(NPO)形式成立,初衷是開發高級 AI 以造福全人類。然而,由於 AI 研發需要大量資金,2019 年 OpenAI 設立了營利企業「OpenAI Global」,並維持「非營利組織監管營利企業」的雙層架構。
目前 OpenAI 的投資者,包括微軟(Microsoft)與軟銀,主要資金流向其營利部門,但實際決策權仍由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掌控,投資回報也受到限制。這種結構曾在 2023 年引發奧特曼被 OpenAI 董事會短暫解職的事件,凸顯該治理模式的問題。
2024 年 12 月,OpenAI 公布組織重組計畫,計劃將營利部門作為公司核心,減少非營利組織的干預,但這也引起投資方的利益分配爭議。
馬斯克的策略:強行介入 NPO 評估
重組後,OpenAI 的 NPO 將不再掌控整體組織,而是改為持有營利部門股份,將其作為資金來源進行慈善活動。然而,這些股份的「公平價值」如何評估,成為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而馬斯克正試圖在此插手。
OpenAI 的立場是:「將由獨立財務顧問進行公平市場價值評估」。然而,對於 OpenAI NPO、微軟、軟銀等投資者如何分配股份,仍無明確方案。根據美國媒體報導,OpenAI NPO 可能持有重組後 25% 以上的股份。
馬斯克的律師在 10 日表示:「NPO 應該基於市場價值獲得公平補償,這符合公共利益」,強調不應該由 OpenAI 內部人士與投資者單方面決定 NPO 的價值。
若 OpenAI 接受馬斯克的提案,導致 NPO 估值被提升,則意味著其他投資者所能獲得的 OpenAI 股票將減少,甚至影響馬斯克要求 OpenAI 退還其過去捐贈資金的金額。
馬斯克與 OpenAI 的 10 年恩怨
馬斯克對 OpenAI 的強烈對抗,源於他與該公司之間長達10 年的恩怨與競爭。
‧ 2015 年,馬斯克與 Google 共同創辦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關係惡化,擔憂 Google 在 AI 領域壟斷,遂與奧特曼等人創立 OpenAI。
‧ 2018 年,馬斯克因 OpenAI 拒絕讓他擔任 CEO、並未同意與 Tesla 合併而退出。
‧ 2023 年後,OpenAI 與微軟深度合作,加速 AI 商業化,馬斯克開始公開指責 OpenAI 違背最初「造福全人類」的承諾。
馬斯克的部分指控有一定道理,因為如果 OpenAI 成功轉型為營利企業,未來可能會有其他新創公司也利用「NPO 名義」獲取稅收優惠,然後轉型為盈利企業,導致市場混亂。Meta(前 Facebook)也因此反對 OpenAI 的重組計畫。
此外,馬斯克還批評川普政府宣布的「Stargate」AI 基礎設施投資計畫(總額 5000 億美元),稱 OpenAI 和軟銀「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執行計畫」。
作為川普的盟友,馬斯克在美國 AI 產業與政策影響力日益增加,但與此同時,他仍持續對 OpenAI 及美國 AI 戰略發動攻勢,使自己成為 AI 領域的最大變數。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