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影劇
放.文創

風格怪誕卻直擊人心!《蝸牛少女回憶錄》奧斯卡導演用黏土說故事,拍出今年最奇特的動畫神片

2025.05.21
17:42pm
/ 放言編輯部 葉思彤

上唇帶著疤痕的女孩蜷縮在陰暗的房間角落,透過暴飲暴食與囤積物品填補內心的空虛。失去至親的她,唯一信任的朋友,是掌心裡的蝸牛。

這個憂傷的角色,出自奧斯卡導演亞當.艾略特之手。睽違十五年,他以新作《蝸牛少女回憶錄》回歸,用怪誕的黏土動畫風格,細膩打造一段關於孤獨與療癒的動人故事。

 

emo少女比悲傷更悲傷的人生

《蝸牛少女回憶錄》以哥德式黑色幽默風格,訴說一段關於悲傷、孤獨與療癒的成長歷程。主角葛瑞絲是一位內向孤僻、熱愛蝸牛與閱讀的少女,自出生起就命運多舛:母親難產身亡、父親在酒駕事故中癱瘓,雙胞胎弟弟成了她唯一的依靠。姐弟兩人感情深厚。然而,他們卻在父母過世後被迫拆散、分別送往不同的寄養家庭,隨後弟弟也不幸命喪火窟,她絕望地認為:「我相信人生是半滿的杯子,有著一線希望,然後,我的杯子就碎成一地。」

《蝸牛少女回憶錄》劇照

失去依靠的葛瑞絲,選擇像蝸牛般躲入自己的殼中,加上她的面容因唇顎裂而常遭異樣眼光,她在一次次挫折中封閉自我,拒絕與世界交流。就在生命看似無望之際,她遇見了一位古怪卻溫柔的老太太,一段跨世代的友情悄然展開。這份出乎意料的陪伴不僅點亮了葛瑞絲陰鬱的人生,也讓她重新找回勇氣,學會擁抱缺憾與愛。


《蝸牛少女回憶錄》劇照



不完美的「黏土動畫傳記電影」 深刻映照人生百態

第一次看到亞當.艾略特(Adam Elliot)的動畫作品,總讓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怪異。那些人物好像哪裡怪怪的:頭大身小、走路笨拙、眼神茫然,配上沉重的旁白與簡單的場景設計,彷彿完全不屬於我們熟悉的動畫世界——沒有皮克斯的精緻與細膩,沒有迪士尼的夢幻與繽紛,更沒有日系動畫強烈的視覺效果。

亞當.艾略特

原來,艾略特從小患有生理性震顫,在他手上誕生的作品因而都有著不完美的殘缺,有著不對稱、不均勻的特質,正因如此,他的動畫作品反而多了一種真實與誠懇的質地。那些看似笨拙的角色、不夠平整的場景,彷彿映照出人生的粗糙與不完美,也讓觀眾更容易在其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理解與陪伴。

《蝸牛少女回憶錄》劇照

從此,他以自創的「黏土動畫傳記電影」風格獨步影壇,當現代動畫越來越追求精細、效率,艾略特依舊選擇手工、費時的方法創作:先用黏土捏出數千個人物,再逐格拍攝,每一秒畫面都可能耗費數小時,細膩捕捉角色生命中的酸甜苦辣,讓觀眾從中得到滿滿共鳴。


一部讓你邊哭邊笑走出戲院的動畫神作


過去,亞當.艾略特在2004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哈維的一生》,到2009年長片《巧克力情緣》奪下安錫動畫影展水晶獎、甚至被改編為百老匯音樂劇。睽違十五年,艾略特以《蝸牛少女回憶錄》再度奪下安錫影展最高榮譽,並入圍奧斯卡與金球獎最佳動畫片,橫掃全球近70項提名、共榮獲12項大獎。

《巧克力情緣》劇照

《蝸牛少女回憶錄》雖然有著成人世界的殘酷與現實,卻也保有足以觸動童心的純真,讓人從歡笑中體驗到心碎、孤獨,導演艾略特以獨特的黑色幽默包裹成長的傷口,溫柔地陪伴觀眾走過那些無法言說的痛苦。


《蝸牛少女回憶錄》已於5月16日正式在臺灣上映,對於那些曾經感到無助、迷惘的觀眾來說,這不只是一部動畫,更是能從中學習與傷痕共處的生命旅程,為破碎的心帶來意想不到的撫慰與勇氣。正如海報上的標語所寫:「想理解人生,需要回頭看;要過好人生,必須向前看。」


《蝸牛少女回憶錄》劇照




圖片來源:好威映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