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華語歌曲
放.文創

台灣電子音樂的先行者紀宏仁,為80年代華語樂壇增添多元化的表現形式

2020.09.25
18:01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紀宏仁雖然於台灣樂壇幕前活躍的時間不長,大約只有3、4年的時間,但成為後來在論及台灣電子音樂發展時必定會提到的先行者

 

電子音樂一直是西洋流行音樂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前幾年更是在全球都掀起追逐的風潮。而在華語歌壇,電子音樂向來是屬於比較小眾的口味,不為主流大眾所喜,直到近4、5年才陸續有比較多電音音樂人出現,培養出較多的樂迷。回顧華語樂壇的歷史,其實電子音樂在80年代末期是曾經短暫冒出過一些苗頭的。

 



電子音樂在台灣流行不起來有時空因素存在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近兩年針對全球20多個國家的調查報告,電音/舞曲類音樂(Electronic / Dance)早已與流行樂、嘻哈饒舌樂等,成為全球聽眾最喜歡的音樂類型前五名,以比例估算,全球電子音樂的聽眾超過15億人。超大型規模的電子音樂節如《Ultra Music Festival》、《Tomorrowland》等,已成功晉身為音樂「品牌」而擁有眾多死忠粉絲,甚至可以在演出陣容都還未公佈前就開賣門票,十幾萬張立刻被秒殺;每年由《DJ Mag》選出的世界百大DJ的作品,輪流盤踞各國歌曲排行榜,也成為眾多歐美大咖歌手尋求合作的對象,種種現象都反映出全球的電音熱潮。反觀台灣,大概要到近4、5年,隨著《Ultra Music Festival》、《Arcadia》等大型電音活動引進,滾石電音ROKON、派樂黛唱片等電音專門廠牌成立,才漸漸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電音聽眾,也開始有不少流行歌手會在作品中採用簡化歌詞而以電子旋律為主線的電音模式,總算讓電音不再在台灣的流行音樂場景中缺席。

 

電音以往較難在台灣流行起來,一方面是台灣沒有歐美那種舞廳文化,在戒嚴時期,連跳舞、辦舞會都是被禁止的,去「地下舞廳」被視為是「壞學生」才會做的事;到了解嚴之後,舞廳夜店和電音活動又因為被認為與毒品、噪音等社會安全問題有關聯而處處掣肘難以施展。另一方面,華語歌曲的聽眾向來是較偏向要聽歌詞在唱些什麼的,KTV盛行後更加重了這種取向,導致會被大眾喜歡的大多是那種歌詞感人、可以朗朗上口、「很好唱」的歌,對於較偏重感受音樂旋律、節奏的流動而不見得好跟唱的電音歌曲,自然市場的接受度也就沒那麼高了。雖然如此,在電子音樂開始風行的80年代,華語歌壇也還是曾經出現過一些電子音樂的先行者,其中之一就是紀宏仁。

 

被滾石唱片塑造出前衛的新音樂形象

 

紀宏仁的爸爸是教會的牧師,媽媽則是鋼琴老師,他從小就跟著媽媽學鋼琴並在教會的唱詩班唱歌,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他也到處接觸各種類型的音樂,高中後就開始組樂團,因此認識了也在玩團的「娃娃」金智娟,當丘丘合唱團的團長邱晨在為樂團尋找主唱時,就是紀宏仁把金智娟推薦給他的。1970年代末期,因為合成器(Synthesizer)和電子鍵盤MIDI的發明,英國和歐洲吹起一股新浪潮(New Wave)電子音樂風,在歌曲中大量使用電子合成器的音色,包括德國的Kraftwerk、英國的New Order、Depeche Mode都是這種風格的代表樂團。紀宏仁很快地就接觸到這種樂風且被吸引,開始使用MIDI來創作,並成立了一個名為「Box」的音樂工作室,當時已經紅遍半邊天的丘丘合唱團,因為團員要入伍當兵而解散,剩下來的女主唱金智娟正在思考未來的動向,紀宏仁就把她找來合作,以「娃娃with Box」之名,於1985和1986年在新格唱片先後推出了《綠色的水滴》和《心中的秘密》兩張專輯。這兩張專輯大致是延續金智娟在丘丘合唱團時期的搖滾風格,但是紀宏仁已在編曲中加進了一些電子音樂的元素。

 

之後紀宏仁被滾石唱片簽下,當時24歲的他,在滾石已經發專輯的羅大佑、潘越雲、齊豫、張艾嘉等人面前算是小弟弟,滾石想掌握住他年輕、前衛的特質,讓他以當時歐美最流行的電子音樂出擊,塑造出一種「新青年」的形象。紀宏仁的創作力也大爆發,先是在1986年6月推出「前導」EP《戀舞情結》,這是一張當時台灣歌壇少見的45轉黑膠EP,A、B兩面都只收錄一首歌,是後來首張演唱專輯裡的主打歌〈紫外線〉和〈亞熱帶〉的舞曲版,緊接著20多天後,就推出了首張演唱專輯《舞夜電話》,如此的創舉可以看出滾石想開創新類型的野心,以及紀宏仁想要把作品打進舞曲DJ圈的企圖,且連著兩張的名稱都緊扣著「舞」,就是要凸顯「紀宏仁=舞曲」的形象。在這張專輯中,紀宏仁大量使用鍵盤、MIDI、取樣機和電子鼓等來取代真實的樂器演奏,由杜達雄拍照和設計的專輯封面,與當紅的英倫新浪潮雙人組Yazoo的《Upstairs at Eric’s》專輯封面,從色澤到概念都頗為接近,彷彿是在向其致敬,也像是在跟那些聽慣西洋電音舞曲的樂迷「打招呼」:台灣現在也有這種風格的電音舞曲了。

 

(《舞夜電話》專輯封面概念與英倫新浪潮雙人組Yazoo《Upstairs at Eric’s》專輯封面頗為相似)

 

 

同年12月他推出一張純演奏的專輯《MIDI音樂盒》,用MIDI模仿音樂盒的聲音演奏〈甜蜜的家庭〉、〈平安夜〉、〈母親像月亮〉、〈Love me tender〉等歌曲;在1987年初的滾石群星為台北動物園搬家而唱的合輯《快樂天堂》裡,他參與大合唱也貢獻了一首獨唱歌曲〈檸檬雨〉。如此密集的曝光,讓紀宏仁當時有不錯的知名度,但反而變成是「人紅歌不紅」,很多聽眾叫得出他的名字,卻不太說得出他有什麼代表作,專輯的銷售成績也一般。1986年底,滾石舉辦台灣首度的跨年演唱會《快樂天堂》時,紀宏仁上台演唱了首張專輯的主打歌〈亞熱帶〉,但一方面場地舞台太大,紀宏仁也非以唱功見長,另一方面他這類型的音樂不是那麼適合以純演唱的形式表演,以至於現場看來頗有些尷尬之感,也顯示出當時的聽眾對這類型音樂的確接受度較低。

 

紀宏仁在之後的《我的心裡只有妳沒有她》專輯突然轉變成以搖滾樂團的形式翻唱歌曲,1987年的《聖誕音樂盒》又回到以MIDI編曲演奏聖誕音樂,再到1988年3月推出《這次來真的》則是結合了MIDI電子音樂和搖滾樂風,可以看出他也一直在自己喜歡的電子音樂和市場口味之間擺盪試圖找出平衡。不過在發完這張專輯之後,他就退居幕後,繼續創作、製作過包括紅孩兒、蘇有朋、少女隊等的歌曲,也曾經擔任卓文萱的經紀人,至今仍在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紀宏仁於台灣樂壇幕前活躍的時間雖然不長,大約只有3、4年的時間,但是為80年代的台灣樂壇增添了一些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也成為後來在論及台灣電子音樂發展時必定會提到的先行者。

 

 

圖片來源:翻拍專輯封面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