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情有獨鍾
放.高論
情有獨鍾

【情有獨鍾】防疫政策沒有是非題

2022.04.07
10:26am
/ 鍾年晃

防疫政策沒有標準答案,只能視各種變數,找出當下最適當的對策

 

影響全球超過兩年的武漢肺炎疫情總算逐漸看到隧道那頭的光亮,預計今年下半年全球將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台灣連日破百本土確診個案,開始有人討論究竟要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其實防疫政策並非如此單純的是非題,更沒有標準答案,只能視各種變數,找出當下最適當的對策。

 



台灣已經連續六天本土確診數超過百人,但觀察社會各界普遍並不感到驚慌,和去年五月本土疫情大爆發截然不同。兩者相較之下至少有三點不同,首先,去年沒有疫苗,今年國人兩劑接種率接近八成,第三劑也有五成。其次,治療所需的口服藥物目前國內數量充足,即使染疫也不需過於緊張。最後,病毒株不同,去年流行的是Delta,中、重症比例偏高,今年的Omicron則超過99%都是輕症或無症狀,相形之下威脅較小。

 

從強力阻隔過渡到與病毒共存,成大部分國家執行方針

 

一樣面對本土疫情激增,去年指揮中心的態度是清零,但是今年並未特別強調,防疫規定也沒有因確診人數增加而緊縮。其實,早在Omicron國外大流行之初,指揮中心專家就超前佈署,設想病毒進入台灣的時間、途徑和速度,同時沙盤推演防疫對策要如何調整因應。所以指揮官陳時中才會在近兩個月前就說「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

 

「與病毒共存」說來容易,但其實是最不得已的選擇。因為人類無法消滅它,只好選擇與之共存,就像我們和流感病毒共存一樣的道理,誰也勝不了誰。但是如何從強力阻隔過渡到與病毒共存,世界各國執行各有巧妙不同,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現在還堅持清零的中國與香港,目前都面臨疫情失控的狀況。

 

所以,當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氣急敗壞地要求陳時中說清楚,究竟要與病毒共存還是清零的時候。陳時中不疾不徐的回答,如果不懂可以來問。的確,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的,也不是每件事情都有SOP,請某位有SOP控的市長,就不要再糾結了。

 

面對疫情不斷變化,沒有始終如一的標準流程

 

病毒是活的,不斷變種,疫情隨時都有變化,可以使用的疫苗和藥物也一直進步,這麼多可變因素之下,根本不可能會有一套標準流程始終如一,如果這麼簡單,就不需要指揮中心的專家兩年多來每天晚上加班了。

 

從清零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的速度也必須依照國情不同和醫療能量能否因應確診人數妥善規劃。歐美國家因為醫療成本較高,長期來已經養成小病不去醫院的習慣,所以面對輕症為主的Omicron,即使確診人數稍多,也不致造成醫療體系負擔,就可以採取比較快速的方式。台灣因為就醫方便,養成民眾小病也要就醫的習慣。一旦驟然進到與病毒共存,醫療體系可能不堪負荷,屆時會影響其他更嚴重患者的就醫權益。此時,與病毒共存的速度就必須再三思量。

 

每個國家防疫政策都必須兼顧經濟發展與控制疫情的平衡點,台灣也不能例外。Omicron傳播速度快,突破性感染能力又強,所幸只要接種三劑疫苗,絕大多數都是輕症甚至無症狀。在這種情形下,當然不可能再耗費鉅大成本追逐清零,最終只是徒勞無功。

 

現階段最好的作法就是儘量減少中、重症患者,將本土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等待次世代疫苗問世,或是病毒突變為致死率更低,這樣才能漸進式與病毒共存。當然,這中間的過程,都還需要指揮中心依專業適時調整,做出最佳判斷。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蔡英文Tsai Ing-wen臉書、軍聞社;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鍾年晃
現為台灣知名媒體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打官司未嚐敗績。 曾為華視《online鍾點讚》主持人,目前擔任綠色和平電台《新聞別晃神》、講客廣播電臺《新聞鍾點戰》節目主持人。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