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專題 / 激戰2022:九合一大選候選人特輯
放.專題

《放・專題》野百合菁英從基層慢熬終露鋒芒,翁章梁鍛造實力回「嘉」深耕,厚植嶄新量能讓「農工大縣」亮眼綻放

2022.11.19
10:00am
/ 放言編輯部 丁瑄

黝黑皮膚與陽光笑容相映,襯托出嘉義獨有的溫暖怡人與青翠生命力,直率敦厚的草根感與沈穩內斂的書香氣息,在翁章梁身上調和地恰如其分。雖聽從父輩訓誡未從農,仍舊秉持農家務實勤奮、事必躬親的精神,深耕嘉義縣十五年,逐步實踐農工大縣願景。作為見證台灣民主蛻變的野百合學運要角,他的仕途不如同期的黃偉哲、陳其邁、林佳龍等人那樣順遂,卻是「大隻雞慢啼」,用自己能力默默耕耘,開拓民進黨內「非主流」色彩的個人從政之路。

 

「請坐,來聊聊吧!」在沙發上挺直腰桿,沒有官僚架子的翁章梁微微笑,邀請放言記者入座,他自在地接受獨家專訪,娓娓道來進入政壇的初衷與心路歷程。

 



解嚴後民主意識普及,民眾對台灣的前景有各自殊異的見解,社會中存在的矛盾顯現,因激化演變成衝突,還是大學生的翁章梁關注各式議題,並投身520農民運動及野百合學運,研讀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著作,對應當前社會難題,審思衝突背後的成因。「當時我們的初心,就是想改造這個社會,與此同時我們也改變了自己,對社會的看法、事件的處理與過去截然不同,這對未來從政也有非常重大的影響。」憶起野百合抗爭過程,翁章梁眼眸依舊炙熱,彷彿昨日還站在指揮台上,手握麥克風向學生宣揚抗爭策略。

 

沒有「台大系統」的亮麗光環加持,翁章梁能擔任總指揮,全憑個人實力。

 

野百合學運要角大器晚成 絆絆磕磕打開非主流從政之路

 

以運動統御者之姿,集結有限資源、統合多元意見,評估影響後做出最適切的決策,他在抗爭裡做中學。「在野百合這樣較大規模的運動裡扮演領導者的身份,要有面對現場運籌帷幄的能力,進退之間如何選擇,對自己來講是很大的淬煉。」翁章梁從連續七天、萬人參與的學運裡汲取養分,快速找出重點、尋得解方,一次次鍛鍊著他的判斷與執行力。

 

身為野百合的積極參與者,他見證台灣民主迸裂新生,與社會相互影響完成自我辯證,奠定了追求公平、正義的從政初心。

 

入黨後的翁章梁似乎與主流派系絕緣,加上大學肄業的學歷限制,只能從基層專員做起,沉潛於幕僚的角色,盡一己之力協助長官處理政務;他擔任過國會助理、輾轉到張溫鷹的台中市府團隊,最後回到家鄉嘉義縣先後輔佐縣長陳明文、張花冠。對翁章梁而言,派系競爭與他這樣的幕僚無關,卻也讓他更理解黨內生態:「我們幕僚的角色就是幫老闆,不是派系鬥爭的核心。民進黨有很大的特色,就是會內鬥,但對外會很團結。」也許是學運的經驗,讓他更健康地看待黨內各家爭鳴的狀態,為了理想,民進黨終究會求同存異、一致對外。

 

翁章梁也曾在2002年代表民進黨參選嘉義縣義竹鄉長,雖然是自己出生的家鄉,卻以三成五的得票率落敗,就此停止參選;面對挫敗,他砥礪自我攻讀碩士,總算獲得角逐政務官的入場券。後來,翁章梁的能力受蔡政府肯定,提拔到中央出任農委會副主委,培養出各方面的穩定度,最後因緣際會肩負重任,代表民進黨參選嘉義縣長。

 

「我選嘉義縣長是偶然,也是必然;機緣的偶然,還有個人必然的努力。」這是翁章梁回顧過往軌跡,為自己抵達「嘉義縣長參選人」里程碑所下的註解。

 

從他政治生涯行走的態勢,便能看出端倪,擁有農運背景、擔任近十五年嘉義縣政府幕僚,到農委會副主委經歷,讓總統蔡英文認為翁章梁熟悉國家整體農業發展,對嘉義農業大縣應有更多的體悟。2018年他以50%得票率順利當選縣長,將過去農委會的經驗帶回故鄉,擎劃嘉義「農工大縣」藍圖。

 

移植農委會經驗與視野 洞悉農業轉型進路踏實前行

 

農業轉型需要契機,他細細說明近年嘉義縣農業景況,耕地擴大、產銷秩序多元化、新血投入,有這些維繫農業運行的先決條件,才有機會調整發展體質。契機具足,營造良好從農環境、健全制度便是永續發展的關鍵,用職災保險照料受傷的老農人,提供老農年金作為農業退休金,也保障年輕人的晚年,實質支持青農期望、照顧老農需要。

 

智慧科技是農業必然的轉型方向,但執政者常忽略政策推動的盲點,不清楚農民的真實需求,翁章梁深知農業發展痛點,必須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過去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就確立了台灣農業的發展屬於小農經濟。智慧農業科技的成本,對小農來說是沈重的負擔,政府要分擔成本壓力,除了技術輔導,更要提供補助,幫助他們跨過門檻,把智慧科技真正地帶到農業裡來。」

 

 

土地、水、即時氣候,是他認為影響農業產值最大的三項因素,輔導農民設立微型氣象站,調整施肥時間,讓種植能夠精準,每一分付出都能發揮最大效能,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收入,達到精準種植、精準養殖、精準畜牧的目標。除了關注產能提升,翁章梁也將焦點放在銷量創造上,他將地方產業發展與農委會政策做結合,推廣品牌農業,與幕僚、農民建立了「嘉義優鮮」,塑造嘉義縣農產的知名度與信任度,培養忠實客群,讓消費者在購買時「優先」選擇嘉義。

 

 

穩當掌舵引領團隊循序漸進 獨道執政哲學實踐發展藍圖

 

「左手抓發展、右手改善鄉親生活品質」是翁章梁執政的兩大方針,除了引領嘉義農業轉型,更爭取嘉義科園、馬稠後、水上南靖、中埔公館、民雄航太、布袋水產加值園區等六座產業園區,以及無人機國家隊設置,讓鄉親看見嘉義真的在向前發展。他積極傾聽民眾聲音,擬定了30條與生活有關的題目,一如過去擔任野百合總指揮那樣匯集意見,策劃「村裡生活大調查」,請公務員們去訪問縣內357個村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把最直接、最真實的民意帶回縣府。

 

 

雙手握著方向盤扎實前行,他以「開車哲學」處理縣政工作,先熟悉車子的性能,確保操控穩定,才能放心催下油門。

 

「不可能一開始當縣長就飆車,想到什麼做什麼,這樣整個團隊會亂掉。系統化的處理、對症下藥,我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做事情。」整理出5,000多個可改善的項目,包括路平政策、排水溝清疏、髒亂點整治、廢棄物處理等,翁章梁四年任期內已完成4,300多項,讓民眾真切體會到嘉義生活環境正在升級。這幾年與幕僚團隊孜孜矻矻、成果豐碩,更獲得嘉義縣鄉親肯定,遠見雜誌今(2022)年辦理的全台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翁章梁初任縣長便勇奪五星首長殊榮,八大面向施政表現更列全國第一。撇步無他,掌握方向、果決落實,用實際作為協助嘉義轉型,民意支持自然涓滴成河。

 

「一直不孕的嘉義縣有了孩子,嘉義人是高興的,目前嘉義的產業園區、重大建設都還在懷孕期,嘉義縣政府的工作就是幫她產檢,看看嬰兒有沒有依照時程在長大,更重要的是出生以後,怎樣去構築好的成長環境,來帶動嘉義的地方發展。」翁章梁以「待產」狀態貼切比喻嘉義未來進路,除了規劃產業園區周遭發展、做都市計畫的通盤檢討、持續改革鄉親生活環境外,他也相當在意文化與美學的深化。透過爬梳各鄉鎮的特色軸線,延伸開展觀光計畫,鞏固民眾對鄉土的了解與認同;針對政府發包的公共工程,設立景觀美學相關的審議委員會,打造美觀與實用兼具的公共建設,提升整體市容觀感。

 

力拼縣長連任,翁章梁盼鄉親能繼續相挺,期許自己能為「農工大縣」再拼下個四年,突破發展困境框架,完成轉型創新標的,讓更多人看見脫胎換骨、生意盎然的嘉義。

 

 

圖片來源:記者琬真攝影,取自翁章梁臉書、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臉書、嘉義縣政府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