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直評 / 言所欲言
放.直評

台灣薪資倒退?兩張圖告訴你真相

2018.05.24
19:00pm
/ 黃麒儒

台灣人的薪資倒退了嗎?名目薪資來看是創下歷史新高。那實質薪資來看呢?同樣創歷史新高無誤,但只比2003年多213元。不過,若要說「倒退回2003年的水準」,這明顯是忽略了中間的心酸過程,因為,這中間經歷了馬英九的退步近4000元。

 

如果台灣公司發薪水的制度,就像我唸中學時一樣,月考不只發考卷,教室後面還貼成績排行榜,每月薪水入帳完,公司就在佈告欄貼薪水排名,放在LINE群組裡:1.鄭○功99,000元、2.陳○明87,400元、3.莊○寧42,000元、王○華39,398元…。有了比較,特別是跟公司的白痴主管比,大家一定會對薪資更有感。

 

薪資統計的前世今生:什麼是名目薪資、實質薪資?

 

可惜現實世界不能這樣做,一方面公司不想,而政府每月蒐集的薪資數據,也不可能這樣子公布。所以,政府只能公布這些數據的平均值、中位數、四分位數、十分位數臨界點等。因為這些資料是主計處每月蒐集的,所以是「當時」的薪資水準,學術一點講,這些數字就是所謂的「名目薪資(nominal wage)」,再囉嗦一點講就是「以當期價格計算的薪資水準」。

 

因為每個公司的績效管理制度不同,在蒐集資料的時候,以「月」來結算發放的叫「經常性薪資」,如底薪、交通津貼、加班費等;不是以月來發放的各式獎金,如季獎金、績效獎金、三節獎金、生孩子獎金、年終獎金等等,就是所謂的「非經常性薪資」。政府資料裡的每年月平均薪資,就是全部加總的平均。

 

當期價格計算,這個「當」字很重要,因為不同的時間,物價水準會不一樣。所以時間拉長,薪資水準的比較,會因為物價變動而失真。所以,統計上把消除物價水準變動的薪資水準,叫做「實質薪資(real wage)」。目前的計算方法,是用民國100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當100,並算出其他年度相對應的CPI,再把蒐集到的名目薪資除以當年度CPI乘上100。其中,CPI高於100,代表那個年度的物價比民國100年還貴,低就是比較便宜。

 

可以想見,當某個年度的CPI大於100,算出來的實質薪資就會小於名目薪資。物價越高,實質薪資越低,反之,物價越低,實質薪資越高。例如,民國100年你的薪資可以買1000碗滷肉飯,如果名目薪資不變,某年的CPI是103,那你這年只能買得起970碗滷肉飯。所以,實質薪資是一種購買力的概念,不是真正領到的薪水金額。

 

台灣薪資倒退?四朝比一比

 

政府統計資料幾十年了,數字本身是沒有政治色彩的,但這幾年常常被拿來操作,這比較令人遺憾。以下表格是從民國80年到106年,二十七年間的物價指數CPI、名目薪資、實質薪資水準資料。

 




 

從表可以看得出來,物價指數CPI、名目薪資幾乎都逐年上升,但實質薪資就很難看出趨勢,特別是近幾年。為了閱讀方便,我把表畫成圖,再加上政治色彩、執政者名字,如下圖。

 


 

如果我們把李登輝總統執政最後一年的實質薪資約46000元,當作一個標準,你會發現民進黨執政的時候,無論陳水扁總統、蔡英文總統,實質薪資都高於這個水準。反觀馬英九總統,他任內只有民國104年是高於此水準的,其他七年都低於,甚至有三年低於45000元,一年低於44000元,也就是民國86年的水準,那年是西元1997年,是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隔年就是掏空台灣全民超過一兆的本土金融風暴。

 

從這個圖有看見實質薪資倒退嗎?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

 

笨蛋,問題在物價

 

我們把名目薪資跟物價指數CPI畫成圖,同樣分成四段如下。這個圖可以解釋為什麼名目薪資一直上漲,但實質薪資卻毀在馬英九任內—因為物價控制不住。還記得「油電雙漲」嗎?

 


 

當物價上漲的比薪水增加快的時候,實質薪資就會倒退。李登輝時期,雖然物價上漲也很快,但名目薪資上漲更快,所以實質薪資一直提高。陳水扁第一任內,先後遇到科技泡沫跟SARS危機,台灣的名目薪資沒什麼漲,但物價在五年內也很穩定,所以反而實質薪資在2003年創下新高。

 

任期內同樣遇到經濟危機的馬英九,沒控制好物價,CPI指數從陳水扁手上的95.17,一路飆到最高點103.97,幅度剛好是9.2%,跟他的最低支持度一樣,真的是造化弄人。

 

想想看,當國際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出口很難增加,而GDP的組成裡面有「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跟「淨出口額」。這個時候,政府想要GDP好看,可以怎麼做?放手讓物價上漲是個方便的手段,尤其是民眾必須花的油、水、電。這樣做,除了「消費」會增加外,房地產價格飆高,也會增加在「投資」上,可謂一兼二顧。但這種手段的缺點,就是會讓民眾的實質薪資下降,而且影響最大的是所得相對低的多數人,故失去民心也是可以預期的。

 

所以,台灣人的薪資倒退了嗎?名目薪資來看是創下歷史新高。那實質薪資來看呢?同樣創歷史新高無誤,但只比2003年多213元。不過,若要說「倒退回2003年的水準」,這明顯是忽略了中間的心酸過程,因為,這中間經歷了馬英九的退步近4000元。所以,可以說這樣的創新高沒有價值嗎?見仁見智,但至少我說不出口。

 

統計數字本身沒有政治色彩,但數字變化的過程,卻隱含政策執行能力與政治核心價值,以此觀之,實質薪資創新高的意義為何,我想人民終究會有公評。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黃麒儒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國立東華大學經濟學博士、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法案助理、國立臺灣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