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桑梓散步
放.高論
桑梓散步

【桑梓散步】故地重遊的雨中仁和寺

2024.08.08
16:37pm
/ 李拓梓

 

去過仁和寺兩次,不巧都是雨天。一回是專程去賞名聞遐邇的「御室櫻」,那櫻花特別矮小,和人大約等高,因此觀看時無需抬起頭,頗有特色。那日正逢「春嵐」,雨下不停,我一路步行從金閣寺、龍安寺再到仁和寺,早已淋成落湯雞,櫻花再美也吸引不了我,明明買了門票,結果卻沒有走進有名的庭園參觀,略顯狼狽。

 



走進仁和寺

 

另一回是前陣子,也是雨天,在妙心寺巧遇西田幾多郎墓之後,從北門法喜充滿地走出來,發現仁和寺就在不遠處,心想著不如舊地重遊一番也不錯,便一步一步走上坡路去。

 

仁和寺是仁和二年(886)由光孝天皇發願建立,在宇多天皇手中完成,並以父親年號命名。宇多天皇本人在退位後也居住於此,由於為自己修建的僧房稱作「御室」,因此仁和寺附近就被稱作「御室」。這附近距離京都市區有一小段距離,附近就是郊區的花園地區,也有不少人煙居住,在右京沒落後,這區成為市郊發展得比較完整的區域,連結早期發展的太秦、嵯峨,也自成一格。


我的日本史閱讀是自學,讀時並無系統,因此對複雜的皇室繼承史頗苦手,對歷史的記憶多以事件、著名人物為中心,不巧天皇常常只是歷史過客,大家記得權臣、記得將軍,卻常常忘了天皇本人,因此提到宇多天皇時,竟連時代都有點捉摸不清。

 

不過若提到宇多天皇的愛將菅原道真,那就大大有名了。宇多天皇是平安初期的天皇,他的時代正是權臣藤原家要崛起之時,宇多天皇一如既往,將天皇之為傳給兒子,自己退位為上皇、出家為法皇,擺脫繁瑣的皇室儀節企圖垂簾聽政,當時他就住在仁和寺。不過父子之間也會有爭執,繼位的醍醐天皇拉攏藤原時平,宇多上皇則拉攏菅原道真,父子權鬥,各有堅持,最後是菅原道真落敗。

 

菅原道真後來被人尊做「學問之神」,他是「國風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所謂國風即建立自己國家的文化,不再事事向當時被認為先進的唐國學習。菅原道真反對持續派出「遣唐使」,因此當他獲選遣唐時向宇多天皇提出上奏,中止了日本長期以來向隋唐派遣使節的政策。不過後人對菅原道真最深的印象,還是被貶至太宰府抑鬱而終,以及之後的種種神鬼傳說。

 

聽聞菅原道真權鬥失勢被貶,宇多上皇聽聞此事,親從仁和寺出發往大內裡去,企圖為愛將求情;不過宮門緊閉,宇多上皇吃了兒子的閉門羹,菅原道真也只好在政敵藤原時平巧計下前往遙遠的太宰府。菅原道真被貶後心情鬱悶,經常思念都城,也對政敵心懷怨念,今日的太宰府天滿宮有一「飛梅」,據說是道真最愛的一株樹,因為感受到道真思念,一夕從京都飛往太宰府。儘管如此,道真到太宰府不久後還是抑鬱而終。

 

一連串靈異事件卻從道真死後才開始,最有名的一起莫過於「清涼殿落雷事件」,某日醍醐天皇召集大臣在大內裡清涼殿共商國是,正討論乾旱祈雨事宜,卻不防有雷落下,大納言藤原清貫等多位重臣當場死亡。由於藤原清貫正是當初授命監督菅原道真往太宰府去的權臣,因此外界咸認這起落雷是道真的怨靈復仇。後來的北野天滿宮,正是為了撫平道真不滿情緒才建立的神社,這起事件也有《北野天神緣起繪卷》記載。

 

故地重遊也有往事可堪回憶

 

以當代角度來看,當時宇多上皇還在,雖然在政爭中輸了,一人住在仁和寺內,但不見得就清心寡慾不管事,因此也可以推測菅原道真的怨靈傳說,可能是支持宇多上皇一系人馬所發出的政治訊息,試圖要奪回政權,或者反擊政敵。這些訊息擾動了政壇,也擾動了社會安定,不過也因為《北野天神緣起繪卷》而擾動了千年後的歷史趣味。

 

從宇多天皇起,仁和寺就是皇室或高級貴族出家的門跡,這樣的門跡制度一直持續到鎌倉時代,仁和寺內的建築、僧房多是這樣建成的。不過仁和寺和京都大多寺廟一樣,皆在「應仁之亂」時被戰火燒毀,現在的建築是江戶時期所建,後來在明治時期又被燒毀一次,現在的規模是大正時期修復,也算是命運多舛。據說因為郊區之便,又佔地廣大,也有門跡傳統,戰後美軍佔領下的日本政府也考慮過裕仁天皇如果被迫退位,可以考慮安居於此。


除了春季賞櫻之外,仁和寺倒不是什麼觀光客特別喜歡的景點,但日本學校辦修學旅行若訪京都,仁和寺卻是必到景點。台灣前輩畫家李梅樹藏有一件就讀東京美術學校修學旅行的行程表,上頭便記載某日前往天球院、妙心寺和仁和寺一遊,李梅樹來此觀賞古美術和建築,一路都在寫生,留下不少作品,不過並沒有留下仁和寺創建之時就在的國寶《阿彌陀如來坐像》素描,就不知何故了。

 

仁和寺與京都奈良多所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二王門、五重塔和庭園都是必看重點,二王門和南禪寺三門、知恩院山門一起被稱作「京都三大門」,壯麗雄偉;五重塔和東寺五重塔、法觀寺八坂塔、醍醐寺五重塔都是有名塔樓。我曾在京都買過一個星巴克隨行杯,上面畫了一座塔,當時不知道是東寺五重塔,只因來過仁和寺,便以為是仁和寺的五重塔,多來了幾次後才知道真相,也成一時笑柄。


從仁和寺出來時看見對面有「沙門蕎麥麵」,想起多年前來此賞櫻時的大雨中午,推門匆匆走進麵店,因為冷到發顫而選了水芹鴨肉湯蕎麥麵,那一口湯下肚後的溫暖我還記得,湯帶點微酸感和芹菜香氣我也還記得。那一碗麵起此我也就愛上了蕎麥麵,冷天吃熱麵、熱天嚐冷麵。但此番時間僅約下午四點,店尚未開,只能在「沙門」前晃蕩憶往。旅行之有趣,就在到了新地方會感覺新奇,故地重遊也有往事可堪回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作者文章列表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