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桑梓散步
放.高論
桑梓散步

【桑梓散步】最能代表江戶榮華的浮世繪

2025.04.03
16:59pm
/ 李拓梓

今年的日本是浮世繪的一年,橫濱流星領銜主演,關於江戶出版大亨蔦屋重三郎的大河劇《べらぼう蔦重栄華乃夢噺》引來好評,也帶動了日本美術界、博物館對於浮世繪的策展風潮...

 

浮世繪作品我確實看過不少,但要一次滿足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和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這種機會還真的不是經常有。因此聽見高雄的創價美術館要展出浮世繪明星作品大集合,便深覺非跑一趟不可。

 



平民可得的浮世繪

 

江戶時代以前,日本美物主要為了服務貴族和武士階級而存在,除了講究寫意的文人畫外,狩野派和土佐派兩大系統的繪師,都已為廟宇屏風、壁畫、貴族居宅裝飾等服務權力者為主。浮世繪一開始也是要價不斐的肉筆美人畫,但隨著經濟繁盛,娛樂需求日入人心,肉筆畫的稀少不足以滿足廣告使用的需求,於是開始發展成印刷品。


那是江戶盛世流行起來的出版品。繪師以吉原遊女的美人畫、歌舞伎或狂歌演員的役者繪、故事,尤其是戰爭主題的武者繪,以及名所風景等等為主題繪製作品,再交由木刻師傅製版、套印,在市場上流通。


當時印刷並沒有版次紀錄,但推測一塊板木大概可以印五百張左右,由於時尚多半變遷快速,為跟上流行,多半是一張出完又一張,可能兩三個版次就退了流行,因此推測同時在市面上流通的作品可能在千張左右。


浮世繪在日本流行,在於一般平民都可以以便宜的價格購得作品,他的紙張、顏料自然就不會太講究,因此不很容易保存。江戶之後日本開國貿易,也常有過時的浮世繪作品被拿來包裝瓷器等貨品,因此流通到歐洲,結果意外地受到歡迎。印象派畫家莫內的居所內,有一整面掛滿浮世繪的牆;梵谷則不僅將浮世繪作品《穿雲龍打掛的女子》入畫,還以油畫模仿過廣重的作品《大橋安宅驟雨》和《亀戸梅屋舗》。

 

北齋景深運用獨具匠心


《大橋安宅驟雨》的原作是很厲害的作品,廣重對濕氣、雨水的描述極其擅長,在《東海道五十三次》作品當中,可以看見他對於霧氣、不同程度的雨或雪,有其獨到厲害之處。驟雨中奔跑的人們,斜下的陣雨,描述出忽然下雨的橋上景色,引來的氣氛確實非常吸引人。相較之下,梵谷的油畫仿作就顯得不那麼細緻,失去了浮世繪利用刻版印刷營造出的層次和景深。


另一位對印象派帶來重大影響的人是北齋。他對於西方繪畫的視角帶來巨大的衝擊。北齋以擅長漫畫聞名,對於人的動作、肢體描繪精妙獨到,他的許多人物描繪動作,後來也成為西洋畫家啟發、模仿的對象,《駿州江尻》一圖,一陣大風向行走旅人襲來,紙張紛飛,人們或壓牢斗笠、站穩腳步,抵擋大風襲捲。這幅作品啟發了當代加拿大攝影師傑夫.沃爾(Jeff Wall),他以《突如其來的一陣風》向北齋致敬,精心後製的大風與隨之飛揚的紙張,在攝影與繪畫的競合歷史上,也令人印象深刻。


北齋也經常會以意想不到的視角,讓畫面的景深運用獨具匠心。他最為世人所知的作品《神奈川衝浪裡》以眼前的巨浪為主體,讓原本碩大的富士山隱身成遙遠的他方的一粟。推測這樣的角度,是北齋趴在沙灘上觀浪才能得見。又比如《東海道程ヶ谷》當中,北齋將眼光穿越樹木形成的柵欄,展現出他對遠近描繪的掌握力,彷彿照相機的景深,這是過去學院訓練的西洋畫家從來沒有思考過的畫面角度,也引來後還印象派畫家的模仿。

 

真品不若印刷豔麗?


2018年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策展《北齋與日本主義》,將印象派名家受北齋的影響兩兩比對的展示,也充分展現了北齋以降的日本繪畫與西方視角的差異,以及日本藝術對於特殊視角、人體描繪技術的強調,當時日本主義一說的再詮釋也引來輿論的驚艷與討論。


今年的日本是浮世繪的一年,橫濱流星領銜主演,關於江戶出版大亨蔦屋重三郎的大河劇《べらぼう蔦重栄華乃夢噺》引來好評,也帶動了日本美術界、博物館對於浮世繪的策展風潮,這波熱潮也延燒至台灣,無論是創價美術館從東京富士美術館借展的從江戶到近代,一路從喜多川哥磨到川瀨巴水的一百五十件明星作品大集合,大概除了《神奈川衝浪裏》外的名品都放眼可見。故宮南院五月之後也要展出浮世繪作品,讓所有被大河劇刺激到的台灣觀眾都十分期待。


不過看見浮世繪真品,卻有個奇妙的感受。因為是便宜印刷品故,浮世繪作品若保存環境較差者,很快就會褪色,但普魯士藍因為是化學調製,至今仍豔麗動人。尤其北齋作品用了大量的水色,相較其他風景顏色稍褪顯得突出,也特別可以讓人理解當時藍色作為珍稀顏料,以及受歡迎的作品可以大量使用昂貴顏色的浮世繪社會學。不過看見真品,可能會感覺沒有印刷的漂亮,這樣的情況跟看見捷克藝術家慕夏的作品時很類似,慕夏的作品也多作為商業印刷使用,新印的顏色飽和度較高,和真品比起來差距很大,複製品的豔麗反而比真品更引人注意,也是一絕。


創價美術館高雄總館位在捷運後勁站附近,本次從日本引入東京富士美術館的作品和策展,無論是作品本身、輸出說明,結構清楚,讓即使不熟悉浮世繪的觀眾也能夠愉快欣賞,對照於浮世繪本身當年的近用性,這次的《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大展,也正正彰顯了浮世繪作為藝術近用表率的當代意義。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作者文章列表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